比爾·蓋茨:我只剩這把錘子了

今天,比爾·蓋茨宣佈以後要把更多時間「留給自己」。辭去微軟和伯克希爾·哈撒韋這兩個董事會的職務,他將把更多時間放在全球健康、發展、教育等相關的慈善項目上。

1975 年,蓋茨和保羅·艾倫共同創立微軟,誇下豪言,「我要讓世界上 90% 的電腦運行我們的系統」。2000 年,他從微軟 CEO 席位抽身,將接力棒交給史蒂夫·鮑爾默。2014 年,他辭去董事長的職務,作為技術顧問協助新上任的 CEO 薩帝亞·納德拉。

蓋茨一步步降低自己在微軟的權重,把精力放在他早在 1994 年就為自己設立的「第二戰場」——慈善。

那一年,也就是在微軟創立後的第十九年,他拿出了 9400 萬美元成立了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此後,人們在消滅痢疾、小兒麻痺症的戰鬥中看到他,在核能項目的推進中看到他,在抗擊新冠病毒疫情中看到他。

2 月 5 日,蓋茨基金會宣佈將在此前承諾投入 1000 萬美元的基礎上,追加針對新冠病毒疫情的贈款至 1 億美元,具體用於加強病例發現、隔離和治療,保護弱勢人群,以及加速開發疫苗、藥物和診斷方法等不同用途。蓋茨基金會創立的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更是成為了當企業、政府各自受困於自身侷限時,連接各方,撬動各方的強有力組織。

在慈善上,他認真得像個戰士。

比爾·蓋茨:我只剩這把錘子了

進入比爾·蓋茨的腦袋一探究竟?蓋茨太太梅琳達忍不住哈哈大笑,「那裡面就是一團糟」,糟得就像他小時候攤滿書籍的臥室,雜亂得像是和保羅·艾倫一起創建微軟時合住的廉價公寓。

2008 年,彼時身價超 580 億美元的蓋茨從微軟引退,但現年 64 歲的他依然過著一種忙碌的生活:八點,閱讀《人工智能技術評論》;九點,會見旗下泰拉能源的工作人員;十點半,參加微軟董事會;接下來是半小時午餐,中間打電話給沃倫·巴菲特;十二點半過後,是衛生會議、教育戰略審查以及接受記者採訪;最後他會去高智實驗室呆上一段時間。蓋茨還延續著還在微軟工作時就養成的習慣。他會提一大袋書籍(也可能是明尼蘇達州的預算表),定期到胡德運河旁的住所過「思考周」。每個小時能翻 150 頁,且能記得住其中 90% 的內容,同一個主題的書,他會找來至少 5 本對照閱讀。

比爾·蓋茨:我只剩這把錘子了

Inside Bill's Brain: Decoding Bill Gates | Netflix

「終身學習」已經成為了蓋茨的標籤,他每年都會公開推薦的書目,「天才」和「企業家」之外,「慈善家」也是他所為人稱道的角色。Netflix 製作的 3 集紀錄片《走進比爾·蓋茨》,就主要以蓋茨基金會在重新發明廁所、消滅小兒麻痺症和改造核能上所作的努力展開,反映蓋茨在他的「第二戰場」上如何受挫,又是如何用技術和經營企業的思維一步步解決問題的。


微軟以外的戰場

1994 年,微軟創立後的第十九年,蓋茨拿出了 9400 萬美元成立了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致力於減少全球範圍內存在的不平等現象。紀錄片中提到,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基金會,每年花費近 50 億美元。

1997 年 1 月,《紐約時報》作者 Nicholas Kritof 發表了名為《在第三世界,水依然可致人死亡的》的報道。他看到的是,在一些無力建造汙水處理系統的貧窮國家,居民往往會隨意將排洩物直接傾倒進河流,但他們同時也在河流裡取用生活用水,這使得「每年有 300 萬的父母要埋葬死於痢疾的孩子」。這篇報道很快被遺忘,但沒想到被蓋茨夫婦注意到了。這個疾病在現代國家幾近絕跡,所以並沒有被公眾關注,殘酷的現狀觸動了蓋茨夫婦,他們決定要著手改善落後地區的衛生環境。

比爾·蓋茨:我只剩這把錘子了

「但這麼點兒糞便,就能攜帶兩百萬億個輪狀病毒、兩百億個賀氏菌和十萬個寄生蟲卵。」| 視覺中國

在翻看了《世界發展報告》和相關書籍後,蓋茨意識到汙水處理主要在廁所和下水系統兩個環節,如果當地政府建造的貧民窟沒有下水道,鋪設管道和供水系統工程量太大,且需要「耗費數百億美元」,即便能負擔起建設成本,他們還要考慮這個衛生系統所需的大量能源和水源。所以,發明成本只需十分之一的替代方案,才能在未來「拯救數百萬人的生命」。

在他的主導下,基金會出資近 700 萬美元辦了一場競賽,來自全球的參賽者拿出在沒有水、電力和化糞池的情況下就自動運轉的廁所方案。在這個競賽中,出現了像能「就地解決」糞便的無下水道廁所這樣的突破設計。除了集思廣益之外,蓋茨還和機械工程專家合作,18 個月後,工程師團隊拿出形似小型工廠的 Omni-Processor,它先是蒸發掉排洩物的水分,再燃燒固體制造更多蒸汽,而蒸汽又成為了這臺處理器的動力。所以,它不需要外接電源和水源,還能產出純淨的水。蓋茨喝了一口,表示和飲用水是一個味道。目前,Omni-Processor 在非洲達喀爾已經能夠處理三分之一的汙水。

比爾·蓋茨:我只剩這把錘子了

Omni-Processor | 維基百科

為了讓這個慈善項目儘快推行下去,蓋茨還親力親為到世界各地宣講。2018 年年底在中國舉行的「新世代廁所博覽會」,他手舉著一罐密封的人糞,尋找產品合作商以降低新型廁所的生產成本。在做了大量調研和分析後,瞄準最急迫的需求,動用技術和資源,結合市場進行成本控制、量產和推廣,蓋茨一步一步地推進他的無下水道新型馬桶項目。關於產品的想法在 2011 年前後成型,7 年後產品亮相,蓋茨推論量產要等到 2030 年。這期間所需要耗費的心力和財力不可估量,況且即便是比爾·蓋茨,在早期拿著產品想法尋求大學的幫助,也吃了閉門羹。


「鼓舞人心不是我的目的」

第二集中,導演將蓋茨致力於消滅落後、戰亂地區的小兒麻痺症的過程,和他與保羅·艾倫中學時用編程排出學校課程表的事蹟剪輯到一起,更直觀地表現蓋茨解決問題的路徑。

比爾·蓋茨:我只剩這把錘子了

蓋茨和保羅·艾倫 | 視頻截圖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為了在開學前排出一份課程表,教師往往需要耗費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排出來,但蓋茨所在的湖畔男校又恰逢要和一所女校合併,重排課程表讓老師們頭疼。他們最終找到了編程天才蓋茨,讓他設計一套選課系統,因為要同時兼顧學生的需求、考核的需要、教室和老師等資源的分配,蓋茨和艾倫認真理清了課程表的變量和邏輯。思路是先有全景式的把握,再對局部進行調整和分配。不知道多少個通宵達旦後,他們終於趕在開學的前一天開發出了選課程序。

對西方來說,小兒麻痺症已經是遙遠的歷史,早在 1955 年,口服疫苗就已問世,但在 30 年後全球仍有 35 萬病例。一方面,疫苗覆蓋不到那些偏遠的地區;另一方面,因為宗教和觀念的摩擦,不少地區認為這是西方想要殘害他們的孩子而拒絕疫苗。通過一次次走訪地方領袖,消除他們的恐懼,再通過基金會加大疫苗投放的範圍。即便如此,情況甚至在繼續惡化,2008 年,尼日利亞的病例數量翻了近 3 倍。為此,蓋茨讓團隊利用高清衛星圖像和計算機算法,為尼日利亞重繪了一幅精確的地圖,以此為據再統計每個細分區域的發病率。經調查,蓋茨發現尼日利亞的地圖居然自是 1945 年就沒更新過的版本,很多病例因此遺漏。可以說,為了發現這個根源,蓋茨團隊重排了一份「課程表」。

就這樣,全球新增病例銳減至兩位數。但蓋茨並不打算「見好就收」,繼續為「零發病率」的目標投入 60 億美元。但現實是這種病症離完全消滅還遙遙無期,「你這個舉動不夠鼓舞人心(inspire)」,導演對他說。蓋茨回答道,「鼓舞人心不是我的目的,我想要的是效果最大化(optimization)。」


「我只擅長這個」

而在核能項目上,蓋茨遇到的是更大的挫折。能源使用所釋放的二氧化碳讓氣候變得更糟,而像太陽能和風能等清潔能源又會受限於氣候等因素,無法持續供應,所以蓋茨想抓住機遇,開發一種清潔、安全的核能。當一顆中子撞擊一顆原子的時候,會產生鏈式反應,從而生成大量的熱能,熱能產生蒸汽以驅動渦輪發力。整個過程不會釋放任何二氧化碳。於是,蓋茨在 2006 年成立了泰拉能源,測試新型核反應堆。

但 2011 年的日本福島核洩漏事件影響了項目進程,全世界有如驚弓之鳥。

但泰拉技術團隊在安全問題非常自信,他們介紹說,以貧鈾為原料,行波反應堆就像是一直燃燒緩慢的蠟燭,添一次燃料就能用上 10 年。另外,蓋茨表示,「這種核反應堆所能發生的最糟的情況也只是反應堆停止發電,而不是放射性物質洩漏」。而對於不能被利用的核廢料,團隊也正在研究如果將它們轉化為電力。可以說,核能是一種「不受歡迎」的能源。蓋茨笑著說,「(認真考慮推動這種能源),是這因為它就是一種除非我幫一把,否則就不能實現的創新。」但他也承認其中難度,「數億美元,召集大量科學家……要不是因為氣候變壞,我不會做這件事。」

2015 年,泰拉能源和中國政府達成合作,但在 2018 年又因為中美貿易戰等複雜原因中斷。「當你遇到挫折時,你會做些什麼?」蓋茨回答,「會退後一步,力求客觀。」

比爾·蓋茨:我只剩這把錘子了

技術瘋子 | 視覺中國

廁所革命,離最終量產仍有距離,蓋茨在和合作方接洽時,對方報價 5 萬美元,但他覺得 500 美元才能推行;為了徹底消滅小兒麻痺症,每年投入幾十億美元;核能項目的落地困難重重,甚至暫時中斷。比爾·蓋茨想過放棄嗎?是的。但同時,他又在不斷暗示自己「需要更加努力」,「我希望冒險去做那些沒有遠見就無法實現的事。」

在片中,導演問了一個問題,「很多人說你是一個技術瘋子,想憑技術解決一切問題,你怎麼看待這種批評」,蓋茨緩緩說道,「我只擅長這個,我只有『技術』這把錘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