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大利伊特魯里亞人的起源

作者 萬瑜


伊特魯里亞是意大利的古民族,在羅馬以前,他們是意大利地區最發達的文明。但是他們的起源問題一直學術界的關注。首先,根據希羅多德(公元前5世紀,希臘著名歷史學家)的記載,伊特魯里亞人是來自小亞細亞的呂底亞人殖民者。由於饑荒的壓力,故事是這樣的,一些的呂底亞在阿特斯國王的兒子泰森諾斯的領導下在斯米爾納乘船前往意大利,在那裡安頓在翁布里亞人(Umbrians,古意大利民族,據說是凱爾特人的一支)的領地。而與此相反,狄奧尼索斯(公元前1世紀)的觀點完全不同,他在對伊特魯里亞人和呂底亞人的風俗習慣和語言進行比較的基礎上,得出了這兩個民族是不相關的結論。他根據這一結論推斷,伊特魯里亞人不是呂底亞人殖民者,而是很早以前就生活在意大利的土著。

古意大利伊特魯里亞人的起源

伊特魯里亞人的文化範圍

從語言學分析

根據這一觀點,伊特魯里亞人被認為是印歐人種遷徙後殘留下的人種,印歐人種遷徙把翁布里亞人、奧斯堪人、拉丁人和法利桑人帶到了意大利半島。伊特魯里亞人的語言非常獨特,這個獨特的語言關係得到了學者的承認。根據對比,利曼語被認為是在印歐人種進入愛琴海盆地後倖存下來的曾經廣泛分佈的地中海古語言的一支殘餘。於是,利曼人(Lemnos)被認為是伊特魯里亞人從意大利殖民到愛琴海去的。

還有一種思想認為伊特魯里亞人是來自小亞細亞西部的殖民者,被認為是公元前1200年晚期青銅時代末期到公元前750-675年鐵器時代早期的移民,他們坐船到伊特魯里亞並建立了殖民地。可以確信的是,在印歐人種遷徙入這一地區之前,在愛琴海曾經廣泛流行過一種地中海語系,伊特魯里亞語和利曼語都是它的遺留。利曼語在青銅時代晚期和鐵器時代早期在安納托利亞南部和西部曾經被廣泛使用。

古意大利伊特魯里亞人的起源

青銅器時代晚期的頭盔

今天,在小亞細亞還有一些非印歐語系的留存,它們最初可以追溯到印歐人種遷徙之前。哈提克語是哈圖薩居民在這座城市被赫梯人佔領之前的語言,如公元前2千年赫梯語文獻所記載的。其次,還有米坦尼語,米坦尼(Mitanni)王國曾經是赫梯人在東安納托利亞和敘利亞北部爭奪霸權的強大對手。這種語言最終發展成鐵器時代早期的烏拉爾語。最後,我們不能忽略閃米特語,它曾經是公元前2千年帝國之間國際通信的通用語(今天的阿拉伯語和以色列語都屬這一語系)。

狄俄尼索斯所說的伊特魯里亞人在風俗和語言上與呂底亞人完全不同,這在他生活的時期,即公元前1世紀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如果呂底亞人對伊特魯里亞的殖民已經發生,那麼這一事件發生在大約在公元前6到11世紀。那麼在這一時期,呂底亞和伊特魯里亞的風俗習慣和語言是獨立發展的,這可以完美解釋了它們之間存在的差異。

古意大利伊特魯里亞人的起源

甕棺文化典型的骨灰盒

從考古學角度

考古學的角度來看,在青銅時代末期,伊特魯里亞的殖民地化顯然不可能的。此時意大利文化的特點非常明顯,既引進了一種新文化,原始維拉諾萬(Villanova)文化。後者與歐洲的甕棺文化(Urnfield culture)有著密切的聯繫,典型的雙錐形骨灰盒與主要在奧特尼亞和匈牙利發現的甕棺文化相同。而維拉諾瓦文化的典型特徵就是精緻的骨灰盒和火葬儀式。這些證據表明,新的人口群體已經進入意大利,他們不僅來自愛琴海,而且來自歐洲腹地。這些新的人口群體似乎可以被確定為歷史上的意大利人的祖先,這些人的語言與凱爾特人和日耳曼人最為接近。【維拉諾萬文化的創始者甕棺文化被現代歷史學認為是凱爾特人的祖先】

從青銅時代末期對意大利史前史的重建,假定了甕棺文化與翁布里亞人、奧斯堪人、拉丁人和法利桑人之間的關係,這點與本土起源理論的觀點相沖突。就公元前8世紀而言,將火葬和土葬的區別作為一種民族標誌的想法過於簡單化。在青銅時代末期引進原始維拉諾萬文化之後,葬禮儀式的復興從意大利南部向北部蔓延,在公元前9世紀和8世紀到達了凱雷地區。同樣,伊特魯里亞人也非常熟悉這兩種儀式,但是他們的火葬儀式與維拉諾萬的火葬明顯不同。

古意大利伊特魯里亞人的起源

翁布里亞地區的古地圖

最後,將維拉諾萬文化的傳承者與伊特魯里亞人的祖先相對比。我們得到的證據就是,伊特魯里亞人殖民了翁布里亞人的土地,並將他們趕出了原來的棲息地。今天有很多地理名稱依然沿用了翁布里亞人的稱呼,比如河流名翁布里亞(Umbro),被稱為翁布里亞地區(Umbriae)。這些地名在今天的地圖上依然可以看到。

希羅多託斯所記載的來自小亞細亞的伊特魯里亞人對意大利的殖民統治是否會適合於早期鐵器時代呢?這是一個腓尼基人和希臘人探索和殖民西地中海的時期。在這些遙遠西部的探險家和殖民者中,是否有第三方,即來自安納托利亞西部的呂底亞人?

古意大利伊特魯里亞人的起源

需要指出的是,只有從公元前700年起,伊特魯里亞地區的考古文化特徵才可以確定為伊特魯里亞文化,因為從這時候起,伊特魯里亞語書寫的銘文才被發現。這是伊特魯里亞文化最典型的特徵之一。他們的墓穴是由墓室下方的墓室形成,用於多次埋葬。埋葬儀式可以是吸入式的,也可以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火葬,根據這種火葬方式,火葬的柴堆的遺骸被收集在一個金或銀的容器中,這個容器用紫色亞麻布包裹,放在墳墓的一個墓穴裡。在塞浦路斯的安納托利亞式墓室墓穴中也發現了此類埃利特火化的最相似之處

荷馬羅斯在帕特羅克洛斯的葬禮上對這一儀式進行了細緻的描述,因此人們經常稱之荷馬式葬禮。多墓葬的墓室是典型的邁錫尼特徵,在青銅時代晚期,這種埋葬方式被從希臘大陸傳播到小亞細亞西部,隨後被加勒比人、呂底亞人,以及最終的弗拉基人等土著居民群體所傳承。綜上所述,在前面對殯葬建築關係的調查基礎上,人們得到的印象是,伊特魯里亞在早期與安納托利亞西部的各個地區有著密切的聯繫。。

古意大利伊特魯里亞人的起源

字母表帶來的證據

如果我們看一看這個劇本,來自小亞細亞西部不同地區的殖民者遷移到伊特魯里亞。伊特魯里亞語最早的銘文從公元前700年開始。一般來說,人們認為伊特魯里亞人是從希臘人那裡借來的字母表。

古意大利伊特魯里亞人的起源

伊特魯里亞字母

然而,當地的伊特魯里亞字母有和希臘銘文完全不同的符號和明顯差異的符號形式為特徵。首先,我們要考慮的是公元前7世紀早期伊特魯里亞北部維圖羅尼亞的銘文所證明的表示價值的符號,它由一個豎直的筆劃組成,筆劃頂部有一個小圓圈。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符號發展成為眾所周知的[f],它從伊特魯里亞地區的北部延伸到南部,最終取代了南伊特魯里亞地區字母表中相同音的字母。

這個標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呂底亞字母表,在同一時間,它也經歷了完全相同的發展。公元前7世紀晚期,來自伊特魯里亞南部凱雷的銘文證明了一種變體,其形式更接近腓尼基人的字母,而不是希臘的字母。由此我們可以推斷,來自小亞細亞西部不同地區的不同的殖民者,從北部的呂底亞到南部的錫德,來到了伊特魯里亞地區,最後在意大利混合形成新的特有的文化。

古意大利伊特魯里亞人的起源

殖民者不僅引進了他們自己的墓穴類型和字母表,他們也像腓尼基人和希臘人一樣,定居在城市中心,按照整齊劃一的城市建設。那麼為什麼來自小亞細亞西部的人口群體乘船前往意大利,並在那定居?在皮塔庫薩島的發掘,找到了公元前750年至700年的原始伊特魯里亞銘文,同時發現的還有腓尼基語和希臘銘文。顯然,小亞細亞西部的呂底亞人與意大利土著居民進行貿易的原因與腓尼基人和希臘人做的完全相同,塔爾奎尼亞附近托爾法山地區的金屬(特別是鐵)非常豐富,看來早在移民以前,經經常有商人固定航行於兩地之間。

尤其是到了公元前8世紀末,安納托利亞遭受了遊牧的西米利亞(Cimmerians)人入侵,這場入侵推翻了邁達斯國王的弗裡王國,並嚇到了呂底亞王國。如果你生活在沿海地區,熟悉通往更和平地區的路線,現在是時候收拾你的行李,登上船,定居在意大利去,那裡的土著在軍事上還無法威脅到你。顯然在這個未來的家園,生活會更加輕鬆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