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剧古代人名字需要避讳,有人因祸得福,有人耽误终生

古代时候,作为子女或者后辈,不能称父母与祖父母的名讳,是一种很顽固的风俗习惯。这种风俗,对于不识字的人还好,因为不用读书作文;但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却是为难不堪。于是为了避讳,古代的读书人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还出现了一些非常荒唐的事情。

在大史学家司马迁的皇皇巨著《史记》中,我们找不到一个“谈”字,因为“谈”是他父亲的名字。有一个人叫“赵谈”,司马迁竟在著作中把他的名字改为“赵通”。同样,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必须避开他父亲的名字“泰”,所以今天我们在他那一百二十卷的大作中找不到一个“泰”字。

看电视剧古代人名字需要避讳,有人因祸得福,有人耽误终生

北宋时期的苏轼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他祖父的名字叫“序”。作为文章大家,题诗作文,必须写很多序,他若用“序”这个字,便是对祖先失去尊敬,为大不孝。于是苏轼只好把他作品中所有的“序”都改称之为“引”。还有一位诗人李翱的父亲名叫“今”,所以,此位诗人在诗文中就必须用一个古字代替现代这个普通字“今”,或者该用“今”字的就改用其他的字。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别人读到他的诗文时,常常会读到一些错别字或者词语不通之处,一问本人,才知道都是因为避名讳导致的结果。

看电视剧古代人名字需要避讳,有人因祸得福,有人耽误终生

当然,说到受避讳影响最大的,还要数唐代诗人李贺。青年时代的李贺,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当时朝中,比较爱才惜才的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说法,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礼部官员昏庸迂腐,坚决不予答应,所以,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最终一生碌碌无为,经人推荐,仅做过3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就抑郁而终了。

其实,不仅是一般读书人,就是作为皇帝有时候也会在这方面犯了禁忌。一次,一位皇帝一时没记清楚,在给一座亭子赐名时都题好了牌匾,忽然又想起来犯了一位祖辈的禁忌,误用了祖先之名。身为皇帝,当然是不会惩罚自己的,只好立刻命人砸掉牌匾,重新改换。

看电视剧古代人名字需要避讳,有人因祸得福,有人耽误终生

追根究源,这种禁忌最初是由禁写当朝皇帝名字的禁忌而起的。科举考试时,考生的名字之中若有一个字与当朝已驾崩的皇帝的名字相同,则会被逐出考场,不予考试。可是皇帝通常总是称年号或谥号,而不称名字,所以就有不少考生忘记了皇帝的名字,真被逐出考场,丧失了考试资格,从而失去了展示才华的机会,改变了人生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