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為何不惜揹負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堅持連續多年征伐匈奴?

漢武帝劉徹的赫赫威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漢武帝一生最大的功績估計就要數攻伐匈奴了,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將漢武帝與秦始皇一起並稱千古一帝,以此來表明對漢武帝豐功偉績的認可。

漢武帝為何不惜揹負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堅持連續多年征伐匈奴?

其實漢武帝一生在位54年,其功績並不止攻伐匈奴這一件。例如:在政治方面他頒佈實施了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國的實力,並且改革官制與人才選拔制度,極大程度上鞏固了中央集權。經濟方面他進行錢幣改革,對商業進行管控,特別是將鹽、鐵、酒等收歸官營,大大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掌控能力。文化方面他聽從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並設立太學,很大程度上加強了國家對民眾思想的影響力。

這一切都極大的推動了國家的發展與安定,為何卻很少被人們所提及呢?

漢武帝為何不惜揹負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堅持連續多年征伐匈奴?

這主要是因為漢武帝雖然打敗了匈奴,為國家消除了外患,但是也因常年的戰爭使得國家人口銳減、國庫財政耗盡,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所以可以說漢武帝的一生成也匈奴敗也匈奴,其征伐匈奴的功績因為太過耀眼,因而使得大家對漢武帝的印象也大都停留在了其不計代價的北擊匈奴上,後人也因此對漢武帝的評價褒貶不一。

漢武帝為何不惜揹負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堅持連續多年征伐匈奴?

那麼為何漢武帝在位的大半時間都在進行討伐匈奴的事業呢?他就不怕背上窮兵黷武的罵名麼?

從歷史記載來看,漢武帝並不是不在乎罵名,而是因為他有更加重要的原因,使得他即使背上窮兵黷武的罵名也要堅持與匈奴開戰。

漢武帝為何不惜揹負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堅持連續多年征伐匈奴?

一、國仇家恨

西漢建國初期,由於匈奴的屢次侵略邊境,漢高祖劉邦為了解決邊患曾親率三十多萬大軍前去討伐匈奴,結果不僅沒能剿滅匈奴反而中了陷阱被匈奴圍困白登山,之後在接受謀士陳平的建議後賄賂單于的妻子之後,才最終退回了漢朝,可是漢朝也因此實力大損,只能靠嫁公主與匈奴和親來換取和平。之後劉邦去世之後匈奴人更是寫信侮辱呂后,更是在一把大火燒了回中宮之後揚長而去,這對於漢朝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漢武帝為何不惜揹負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堅持連續多年征伐匈奴?

由於國家實力不夠,即使到了文帝與景帝時期漢朝國力逐漸大增,但是還是不足以支撐起與匈奴的戰爭,因此漢朝只能繼續委曲求全派公主和親求取和平,漢武帝的親姐姐就是這政治聯姻下的犧牲品。然而匈奴人雖然一般接受了漢朝的和親公主,可是卻一般單方面撕毀協議繼續侵略漢朝邊境,使得邊境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匈奴人此無恥的行徑深深的刺激到了漢朝人的自尊,大漢人民從此知道只靠和親是永遠也無法換來和平的,只有戰爭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漢武帝為何不惜揹負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堅持連續多年征伐匈奴?

因此漢武帝無論出於民族仇恨還是家族仇恨,都必須發動與匈奴的戰爭,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洗刷大漢所忍受的恥辱,只有打敗了匈奴大漢的子民才能有安穩日子過。

二、條件成熟

漢武帝雖然雄才大略,但是他敢於主動發起與匈奴的決戰,主要還是基於國庫充盈、綜合實力強盛、軍事人才具備等條件允許。漢武帝是漢朝第七個皇帝,其之前大漢經過60多年的休養生息,特別是他的祖父與父親的文景之治,更是將漢朝的國力推向了一個頂峰。此時經過祖父與父親的鋪路,國內的諸位王侯都已經被收拾了一遍,不用擔心出擊匈奴時會發生後院起火的情況,而國內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國家綜合實力強盛,讓劉徹銘銳的察覺到與匈奴決戰的時機已經到來。

漢武帝為何不惜揹負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堅持連續多年征伐匈奴?

三、實現抱負

雄才偉略的漢武帝從繼位開始想一展拳腳,不過苦於竇太后掌握了大權,自己只能苦苦隱忍。作為一個擁有偉大抱負的君主,漢武帝當然想做出一番功績來,可是祖父與父親已經將國家經濟與綜合國力發展起來,要想超越祖輩,那麼就只能從開疆拓土出發了。所以在他繼位之後就先開始著手解決國內諸侯王問題,而後在全國範圍廣招人才為自己所用,先後啟用衛青、霍去病等一批勇猛的年輕將領,頒佈馬政,組建、訓練騎兵,為後期征伐匈奴做了鋪墊。

漢武帝為何不惜揹負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堅持連續多年征伐匈奴?

當然到漢武帝晚年,征伐匈奴的戰爭致使國家財政崩潰,漢武帝卻始終堅持到底,也並不是漢武帝好大喜功不顧人民死活,實在是漢武帝自己把自己逼到了絕路“騎虎難下”了。因為此時在正面戰場上衛青和霍去病捷報頻傳,匈奴人節節敗退,然而卻並沒有傷及根本,如果此時放棄那麼等到匈奴恢復元氣捲土重來,那這麼多年漢朝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將付諸東流。因此漢武帝才會即使揹負上窮兵黷武的罵名,也要堅持將征伐匈奴的戰爭進行到底。最終的結果也證明了漢武帝無愧是漢朝最偉大的帝王,漠北決戰之後霍去病封狼居胥,實現了“漠南無王庭”的局面,徹底解決了漢朝的心腹大患匈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