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渭河 作者/王磊 朗誦/獨立精神


渭南文壇 | 家鄉的渭河 作者/王磊 朗誦/獨立精神

走出村口往北一百米,一條宛如長龍一樣的河流從西向東橫亙而過,便是渭河,我的母親河,發源於甘肅渭源縣,最終由潼關縣匯入黃河,是黃河的第一大支流。

小時候,我家在渭河邊有許多地,每到種植或者收穫的季節,我們會隨父輩趕到渭河邊。

渭南文壇 | 家鄉的渭河 作者/王磊 朗誦/獨立精神

渭河水雖然泥沙多,但是河面很寬,偶爾還能聽見水將立坡撞擊倒塌的聲音。七八月份還會發洪水漫灘,後來天旱的年份渭河只有一條渠寬,父輩們講六十年代,渭河水很清,魚蝦蟹都有,村子周邊都是種植水稻。詩仙李白當年曾登上終南紫閣秀峰,北觀渭河,感慨道:“渭水銀河清,橫天流不息。”,《封神演義》姜太公渭水邊直鉤垂釣願者上鉤,渭水是多麼的洶湧波瀾。進入近代老鄉們有個順口溜:“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洗衣灌溉,八十年代魚蝦不在”,隨著上流的截流,工業的汙染,地下水的採集,進入九十年代中期基本斷流了。

渭河裹挾著黃土高原的泥沙流經八百里秦川,哺育了這片土地上無數生命。上世紀九十年代,家鄉人比較樸實,農村收入主要靠糧食作物,渭河水漫灘退水後,秋季都搶種小麥,去的晚了可能土地就被別人種了。我們村的土地比較多,淹頭村在東邊,漫灘退水後經常為土地爭吵打架,我伯的地和淹頭村人的地聯畔,是我們村守界人,渭河土地很肥沃,每年豐收許多小麥。記憶中,家鄉有個諺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有一年漫灘後水退到北邊了,南邊地特別多。漫灘退水后土地都是裂縫的泥塊塊,每次要用钁頭把泥塊翻起來,乾點的土地用拉犁拉開,每天種一段地,到最後了泥塊都幹了,撒上化肥小麥,粑粑磨一磨,成熟的時候黃亮亮的一片麥穗,好像含羞草一樣都耷拉著頭。有時候還能在地裡找到一個西瓜藤或者脆瓜藤結著野西瓜、脆瓜,割完麥子的時候,往北走到河邊還能看水鳥水鴨,後來我們村的河灘地租給了淹頭村人,很少去渭河了。

渭南文壇 | 家鄉的渭河 作者/王磊 朗誦/獨立精神

渭南文壇 | 家鄉的渭河 作者/王磊 朗誦/獨立精神

渭南文壇 | 家鄉的渭河 作者/王磊 朗誦/獨立精神

渭南文壇 | 家鄉的渭河 作者/王磊 朗誦/獨立精神

渭南文壇 | 家鄉的渭河 作者/王磊 朗誦/獨立精神

羅曼羅蘭的《名人傳》裡貝多芬將萊茵河視為“我的父親河”,而渭河是“我的母親河”,渭河哺育養育了沿岸的我們。渭河沒有萊茵河洶湧,但和萊茵河一樣美麗、溫柔、威嚴。在家鄉人的心目中它和長江、黃河一樣重。渭河水屬於淺水層,記事起家鄉人都是用壓水井,那時候雨水也多,老家的後面有個澇池,用來排村裡每戶的下雨水汙水,好幾年夏季天澇都外溢,路邊和東邊板廠都是積水。後來隨著國家公糧的取消,人們種莊稼的積極性逐年升高,雨量的減少,農業水利灌溉、工業用水量的增加,家鄉普遍用起了離心泵,家家都將塑料管子下了二三十米,挖井鑿井六七米,將離心泵下在井底抽水,最近幾年家鄉家家拉起了自來水,過上了和城裡人一樣生活,但水沒有了過去那種清涼香甜。

渭南文壇 | 家鄉的渭河 作者/王磊 朗誦/獨立精神

前年在融媒體上看到陝西水利拍的紀錄片《大美渭河》,河堤路修的和城市道路一樣,堤邊還栽有綠化、花草、路燈,並且渡口旁還配有村民棲息休閒的小廣場,渭河赤水河匯合處建立了一座現代化大橋,東邊建有華州區河務局辦公房。利用休假時間回去專門看了一下,渭河水通過排汙權交易變清了,能看到昔日的水鳥水鴨,河堤兩邊綠樹成蔭、綠草如茵、月季花花朵盛開,一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

渭南文壇 | 家鄉的渭河 作者/王磊 朗誦/獨立精神

渭河赤水渡口(淹頭渡口)過去是著名的渡口,每遇赤水三、七趕集,渭河北邊的人乃至山西運城、芮城的人都會乘輪渡或浮橋過河趕集,隨著渭南城區商業的繁華和渭河大橋的建立,渡口失去了往日的作用。前幾日在村裡微信群裡看到昔日的同桌和幾個村裡的夥伴在渭河上用自己製作的船划船,兩個小船連在一起,上面好像放著沙袋平衡船兩邊,勾起了兒時看到的渡口景象,玩的特別興奮。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立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才是發展之道,渭河會成為城市治水的典範,美麗的鄉村美麗的山水會成為城市人棲息休閒的大後方。

渭南文壇 | 家鄉的渭河 作者/王磊 朗誦/獨立精神

【作者簡介】王磊,渭南臨渭區人,現定居西安,熱愛文學,愛好閱讀。《渭南文壇》特約作者。

渭南文壇 | 家鄉的渭河 作者/王磊 朗誦/獨立精神

【主播簡介】獨立精神,喜歡健身,游泳、旅遊,喜歡誦讀,希望通過聲音將文字傳達給每一位愛好生活和詩詞的人。《渭南文壇》特約主播。

渭南文壇 | 家鄉的渭河 作者/王磊 朗誦/獨立精神

渭南文壇 | 家鄉的渭河 作者/王磊 朗誦/獨立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