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五胡亂華的發生的根本原因

“五胡亂華”那是一段黑暗的歷史,沒有經歷過我們無法描述是如何的悲慘,當時中原大地剛剛結束三國時期的亂世紛爭,跨入晉朝。有學者也稱之為

“永嘉之亂”、“中原陸沉”、“神州陸沉”、“中原淪陷”等。但是相同的是歷史學家都普遍認為是大漢民族的一場災難,近乎亡種滅族。那麼這個段悲慘的歷史到底是如何開啟的呢?

我們不能僅僅認為是“八王之亂”導致的後果,這只是一個導火索,那到底是怎麼樣發生的呢?這還得從漢代三國的選官制度說起。

東晉:五胡亂華的發生的根本原因

為了為適應封建統治者中央集權的需要,兩漢時期推行的選官制度主要是以察舉制和徵辟製為主。主要考察品德、孝廉、才學等幾方面,就像我們熟知的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就是舉孝廉入仕,初期實施確實反饋良好,也為朝廷選舉了很多各方面的人才,但是到東漢中期流弊就展現出來了,門第族望成為選舉的主要依據,各郡所察舉的孝廉,只是徒有虛名而已。

東晉:五胡亂華的發生的根本原因

為了糾正這種流弊,漢順帝接受了左雄的建議,規定了嚴格的制度並採取了限年考試的辦法。但是已經阻止不了士族大家的崛起。於是就有了例如袁紹的“四世三公”這種現象產生。朝廷權利被進一步削弱。門閥豪族與官僚士族導致土地兼併嚴重。社會出現了嚴重的階級分化。

東晉:五胡亂華的發生的根本原因

尤其是當時州郡主官選官比較自由,甚至是可以發展成為個人勢力,皆爭相以此籠絡士人;而士人為了做官,也不得不依託權門。

尤其是當時漢靈帝採納了劉焉的建議,恢復了自光武帝時期就已廢除的“州牧”,並加以改革,使之實權化。不僅僅可以自行治理更是擁有軍事權。於是朝廷集權力量遭到分割,地方割據勢力得到發展,也導致了東漢末年四分五裂的局面。也成了東漢徹底覆滅的開始。

東晉:五胡亂華的發生的根本原因

曹魏集團代漢之後,短暫的推行九品中正制這一選官制度,但是由於原有的,階級已經固化,士族的勢力短期是無法打破,社會結構也並沒有得到多大的改變,社會分階層,官僚豪族掌控朝內朝外的現象並沒有改變。後面曹魏又被司馬家族篡了權建立了晉朝,此時也存在很多的像司馬氏一樣的大族,你可以篡魏,別人也同樣可以篡你司馬家。那麼該怎麼辦呢?不得不說這裡下了一步臭棋,那就是

司馬晉朝決定重拾曾經的古制,復古走分封制,不讓權力旁落,企圖把國家權力掌握在自己一姓氏的手裡。當時晉武帝一共分封了二十七個同姓王。

東晉:五胡亂華的發生的根本原因

但是進展並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美好,是人都有爭權奪利的心,哪怕是自己人也不例外,有句話不是說“親兄弟還明算賬呢”。因為晉武帝司馬炎在選擇繼任者上造成了賈南風得以干政弄權,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直接導致了八王之亂的爆發。

這次動亂長達十六年,一共歷時兩個階段,當時參與動亂的不止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個人,不過是以他們為核心,所以史稱八王之亂。

東晉:五胡亂華的發生的根本原因

三國亂世再加上八王之亂,致使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中原軍事力量被進一步削弱。而自從漢朝以來,胡人不斷向中原遷徙,逐漸盤踞華北地區,到西晉時期,胡人已入居關中及涇水、渭水流域,胡人南下已經不可逆轉,基於掠奪的心性和對漢人的仇視,於是“五胡亂華”就這樣開始了,為什麼說是大漢民族的一場災難近乎亡種滅族呢?我們可以看一下人口對比: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戶口調查為全國約有一千八百八十萬左右的人口,而到了後趙滅亡時(351年)華北地區漢族不到三百萬人,也不排除南遷的人口占有一大部分,但是當時中原大地“十室九空”的慘劇已然發生

東晉:五胡亂華的發生的根本原因

但是也正因為漢人南遷,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的經濟和文化發展,使江南地區日漸富庶和繁華,並且逐步取代北方成為全國的重心。也正是因為在南方的休養生息才有了把外族驅趕出中原大地,使漢族重新掌握的北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