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尝试,六年级课文《竹节人》,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新尝试,六年级课文《竹节人》,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竹节人》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的第九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学会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的课前导读给学生提供了三个阅读任务:

  • 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我备完课之后突发奇想:让学生带着阅读任务阅读的同时,是否可以让他们也动手制作竹节人这种玩具呢?学生制作玩具的时候,肯定得从课文中找出关于制作竹节人的部分反复学习;如果玩具制作成功,该怎么玩竹节人的游戏,学生也必须从课文中寻找相关的内容进行阅读,相信学生一定会在一边动手一边阅读的过程中找到不一样的学习乐趣。于是,我大胆的尝试布置学生回家制作竹节人的作业。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我建议学生们用吸管代替竹子。

新尝试,六年级课文《竹节人》,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第二天,我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拿着自己的新型玩具在教室里展示。多数人不仅成功的制作出了吸管型的“竹节人”,甚至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改良——为了让竹节人站得更稳,几个同学在吸管的下边垫上纸板,成了竹节人的鞋子。课本中介绍的是利用破课桌的裂缝来玩竹节人。可是,现在学生的课桌都是新的、完好的,而且单人单桌,学生们就把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利用桌子与桌子之间的缝隙,玩起了竹节人的游戏,许多同学围在一起,看完别人的表演,在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都兴致勃勃。我招呼其他老师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手艺,大家都赞不绝口。

新尝试,六年级课文《竹节人》,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新尝试,六年级课文《竹节人》,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上课的时候,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对于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该详细阅读哪些段落,该怎么读,大家表现得比往常更积极,发言非常踊跃,各抒己见,说得有条有理,思路十分清晰。本课的学习任务不但完成得快,而且效果非常好。可以说,这是我上过的课堂中,气氛最好的、学习状态最好的、学生最兴奋的一堂课。

新尝试,六年级课文《竹节人》,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也可以说,这节课我真正的做到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真正的做到了寓教于乐。我很高兴自己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成功,让学生觉得学语文也可以很好玩。

新尝试,六年级课文《竹节人》,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我谨以此鞭策自己继续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