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大別山美景在黃岡,湖北黃岡有哪些民俗文化?你知道多少?

大家好我是小草青青的世界,常言道:“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絢麗多彩,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形成了各自不同、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風民俗,共同繪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民俗風情畫。我的故鄉,就是這幅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她就是山清水秀、物華天寶的湖北黃岡。

千里大別山美景在黃岡,湖北黃岡有哪些民俗文化?你知道多少?

黃岡歷史悠久、地傑人靈,據考證,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居住。這裡,曾經走出了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畢昇、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徐壽輝、醫學家李時珍和萬密齋、戲曲大師余三勝、著名愛國詩人聞一多、地質學家李四光、開國元帥林彪、國家主席董必武和李先念。蘇東坡在此揮毫 ,《西遊記》在此成書,劉鄧大軍從這裡“千里躍進大別山”…… 我心裡不禁為我能有這樣的故鄉感到無比自豪。

千里大別山美景在黃岡,湖北黃岡有哪些民俗文化?你知道多少?


在這片古老、神奇、富饒、美麗的土地上,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就像是一朵燦爛的奇葩,盛開在巍巍大別山深處,絢麗奪目,香溢四海。去年春節,我回到故鄉,就充分地感受到了故鄉那濃厚的民俗文化氛圍。下面,就請聽我細細道來。

千里大別山美景在黃岡,湖北黃岡有哪些民俗文化?你知道多少?


這裡有春節有接祖宗、送灶神、吃年飯、守歲、出方、拜年、吃元宵、玩龍燈、猜謎語、送財神等習俗。

千里大別山美景在黃岡,湖北黃岡有哪些民俗文化?你知道多少?


春節,即農曆正月初一。浠水過年時間實際是臘月二十四至正月十五。二十四稱小年,臘月三十和正月初一為大年。

接祖宗 送灶神

過年了,生人要過年,也不能忘了死去的祖宗,要將他們都接回家過年。還要送灶神上天言事。傳說灶神菩薩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的使者,職責是審視倫理道德,觀察民情善惡。每年臘月二十四夜迴天宮述職。故祭品除魚肉豆腐外,還特置餈粑、米糖,意在以此粘住灶神的嘴和牙,讓他只講好話不講壞話,報喜不報憂。祭畢,揭去舊灶神像,換上新像,並貼上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從此夜起,灶頭上點上菜油燈,一直到正月十五。小年後家家忙著辦年貨,經濟困難戶就有些無所適從,農村曾流傳這麼一首民謠:"年來了,是冤家,兒要帽,女要花,媳婦要勒兒(頭飾)走孃家,爹爹要辣肉供菩薩,婆婆要糯米打餈粑,急得當家的把頭抓,逗得小孩笑哈哈"。

還福

即吃年飯,又叫團年飯。浠水習俗有臘月二十八日和臘月三十吃年飯兩種。有的地方早晨吃,有的晚上吃。早晨吃年飯通常起得很早,有的吃完了,天還未亮,寓意人勤春早。年飯酒菜特別豐盛,先祭祖,再聚餐,一家人共享天倫之樂。臘月三十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也叫除夕,自古以來為家人團聚之日,在外的人,無論多遠,一定要趕回家裡。儘管酒菜豐盛,不需要主食,然而家家都要煮一大筲萁米飯,足夠全家人吃三天,以此表示"年年有餘"。

守歲

臘月三十晚,一家老少圍坐在火堂邊"守歲",用最大的松樹篼子作燃料,火越旺,預示著明年的日子越紅火,誰家的樹篼子最大明年養的豬就最大。一家人談笑風生,其樂融融。小輩祝賀老人添福添壽,長輩要給小孩"壓歲錢"。等到半夜子時才放鞭炮封門就寢,但家中主事的青壯年要守到天亮。

出方

也叫出天方。初一大早,先祭拜祖先,然後打開大門,燃起長長的鞭炮,名曰"出方"。有些地方還到村前的小廟祭拜土地神,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千里大別山美景在黃岡,湖北黃岡有哪些民俗文化?你知道多少?


拜年

早飯後,青年和小孩帶著禮品給家族及親友中的長輩拜年。

從初四起,人們開始玩龍燈、舞獅子、劃彩蓮船,而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燈會,則將喜慶祥和的氣氛推向高潮,於是"年"也就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