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宴中,摆着炒鸡蛋的里根总统看到我盘子里螃蟹说:咱们交换吧


国宴中,摆着炒鸡蛋的里根总统看到我盘子里螃蟹说:咱们交换吧


▲1984年里根总统访问中国

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美国总统里根和夫人南希访问中国。里根夫妇抵京当晚,李先念主席设宴招待。宴会上的菜以海鲜为主。礼宾司事先已了解到里根不吃贝壳类海鲜,所以上贝壳类海鲜时,厨师专门为他做了别的菜用以替代。

第三道是螃蟹,其他中外客人都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而我(时任翻译)对螃蟹过敏,只能“望蟹兴叹”。摆在里根面前的是一盘金黄色的炒鸡蛋,还有一些配菜,他也没动筷子。过了一两分钟,里根悄悄问我:“你这盘子里是什么?”我回答说是螃蟹。“那你为什么不吃?”我解释说对螃蟹过敏。他眼睛一亮,说:“我很喜欢吃螃蟹。我虽然对贝壳类食品过敏,但对螃蟹不过敏。咱们交换吧。”

哈,有这等好事!我欣然同意。于是,美国总统真的把小翻译的菜拿去吃了,还边吃边称赞“very good”(很好吃)。我也毫无顾虑地夹起总统的鸡蛋往嘴里送。里根又悄悄告诉我:“实际上我不是对所有的贝壳类海鲜都过敏,只是对某类贝壳过敏,但为了保险起见,白宫就通知中方说不吃贝壳类海鲜。”他严肃地嘱咐我,不要告诉别人,以免引起麻烦。

国宴中,摆着炒鸡蛋的里根总统看到我盘子里螃蟹说:咱们交换吧

▲里根夫人在西安街头挑选纪念品

宴会上有一道点心叫龙须面,“龙须”直译成英文是“龙的胡子”,外国人听了觉得可怕,所以有人将它译成“仙女的头发”。我把此事讲给里根听。他说:“仙女的头发,可爱的名字。”这对我很有启发:翻译不只是对号入座或意思转换,还要考虑到文化上的差异,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第一场宴会,里根吃得不多,也许是长途旅行累了,也许是对中国菜不习惯。到了第二天的国宴,他就显得活跃多了。

宴会上有一盘琥珀核桃仁里根很喜欢吃,他不断地用筷子去夹,还往我盘中夹了些。那时,冷盘不分食,翻译要帮客人夹菜。我在给里根夹菜时,美国记者照了下来,第二天登在《纽约时报》第一版。美国驻华大使恒安石的夫人拿给我看,照片的说明是:一位不知身份的女士教总统用筷子。其实里根用筷子基本没问题,只是有些菜夹不起来。我曾劝他用刀叉,他说:“不,我可以试试。”

国宴中,摆着炒鸡蛋的里根总统看到我盘子里螃蟹说:咱们交换吧

▲里根总统学会了敬酒

中国是礼仪之邦,宴会敬酒的习惯是周恩来总理传下来的。在宴会上,我方领导致祝酒词后,要走到主桌的每位客人前敬酒。恒安石大使曾在第一天的宴会上跟里根总统介绍了这一做法,并建议他也如法炮制,讲完话后去敬酒。但总统显然没有完全听明白,当我方主人致完祝酒词,与里根碰杯后向其他客人敬酒时,里根也匆匆从另一方向开始,准备向客人们敬酒。我急忙阻止,恒安石大使也过来解释说,现在是中方敬酒,还没轮到他。里根听后,两手向上一摊,笑了笑,对我说:“这是保留节目。”

——摘选自《环球》2016年08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