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和海子:懷抱憧憬,如同奔赴約會一樣,奔赴死亡

三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文,用《賣火柴的小女孩》替換掉了《去年的樹》。部編本課本的編者似乎不願意孩子們生活在美麗的象牙塔裡。

早早地把悲劇呈現在孩子們面前。

這是安徒生的經典作品,小女孩最後又冷又餓,凍死在大年夜的街頭。在孩子們升到四年級,他們會了解女孩的另一種死法——為了愛情,化作泡沫。

賣火柴的小女孩和海子:懷抱憧憬,如同奔赴約會一樣,奔赴死亡

海子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因為被文藝青年們喜歡而被廣告商喜歡。

又因為被被廣告商喜歡而被所有人喜歡。

我和小部分人的觀點相同,這也是一首與死亡有關的詩

賣火柴的小女孩和海子:懷抱憧憬,如同奔赴約會一樣,奔赴死亡

兩個作品之所以被我放在一起,是因為賣火柴的小女孩和“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我”,都懷抱著對死亡的美好憧憬,如同奔赴約會一樣,奔赴死亡。


賣火柴的小女孩和海子:懷抱憧憬,如同奔赴約會一樣,奔赴死亡


小女孩沒有溫暖,她看見了火爐。

沒有食物,她看見了烤鵝。

沒有歡樂,她看見了聖誕樹。

沒有愛,她看見了奶奶。

沒有溫暖,沒有食物,沒有歡樂,她都可以忍受。可是,她不能再忍受這沒有愛的冰冷塵世!

她的願望是那麼強烈。所以她不假思索地擦燃了手中所有的火柴,求奶奶把她帶走。

理由:她之前擦火柴都是一次一根,只有在想把奶奶留住,想和奶奶永遠生活在一起的時候,她擦的是一大把。


賣火柴的小女孩和海子:懷抱憧憬,如同奔赴約會一樣,奔赴死亡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裡。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她懷抱著幸福,奔赴死亡,等待她的,是“新年的幸福”。

“新年的幸福”通過死亡來實現。


賣火柴的小女孩和海子:懷抱憧憬,如同奔赴約會一樣,奔赴死亡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關心糧食和蔬菜”,“告訴每一個人”“我的幸福”,“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這些美好的事情,都是“從明天起”。

為什麼要從明天起?

因為那時候,“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所房子是什麼?

是“我”離開塵世後的居所。


賣火柴的小女孩和海子:懷抱憧憬,如同奔赴約會一樣,奔赴死亡

“我”走“我”的路,至於還在塵世的你們——

“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而“我”呢?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賣火柴的小女孩和海子:懷抱憧憬,如同奔赴約會一樣,奔赴死亡

詩人像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懷抱著幸福的期盼,奔赴死亡。

等待他的,是所有在塵世想做而沒有做的,或者沒有做得足夠的,一系列美好的事情。

這一系列美好的事情,通過死亡來實現。

賣火柴的小女孩和海子:懷抱憧憬,如同奔赴約會一樣,奔赴死亡

死亡是不是美好的?死亡是不是解決塵世一切煩惱的辦法?

通過對人生的觀察,我持否定態度。

生活從來是一系列問題的集合體。沒有人能找到一勞永逸解決所有問題的辦法。

死亡恐怕也不能。

賣火柴的小女孩和海子:懷抱憧憬,如同奔赴約會一樣,奔赴死亡

死亡是所有人的課題。 生命的本質就是不斷改變、成長和衰退的過程。只要還活著,就必然面對死亡。

在死亡的指引下,我們能清醒地意識到:人生苦短,而愛的時間有限。不敢正視死亡,就無法明白人生的真諦,無法理解什麼是愛,什麼是生活。

萬物永遠處在變化之中,死亡是一種正常現象。空閒的時候,不妨也像思考生一樣,思考一下死。

賣火柴的小女孩和海子:懷抱憧憬,如同奔赴約會一樣,奔赴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