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小說閱讀賞析——《雙琴祭》


高中小說閱讀賞析——《雙琴祭》

雙琴祭(梁曉聲)

那兩棵樹,生長得極慢的樹,最適合取其材而做琴。

那位七十餘歲的老制琴師的經驗是,一棵那樣的樹,只能鋸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質優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那兩棵樹同時做兩把小提琴,使它們在音質上不分軒輊。

琴取於材,材取於樹。老制琴師當年親手栽下兩株小樹苗,在十幾年裡,不但各自增加著年輪,也像少年和少女漸漸長成健壯的青年和標緻的女郎一樣,深深的相愛著了。它們彼此欣賞,彼此讚美,通過葉片晃動時發的出的沙沙聲響,永不厭倦的訴說著纏綿的情話。

但沒等琴做成,老琴師就病倒了。他臨終前對兒子說:“世人對於任何事物,包括人的才能,總習慣於評論出個孰高孰低。這是由於人心的偏狹導致的愚蠢啊!我有個夙願,想要製成兩把音質同樣優良的小提琴,以此向世人證明,世上有些不同事物的美好是同樣的。兒子啊,我想做的事我是做不到了,你可一定要替我做到……”說完,老制琴師就死了。

後來,他的兒子伐倒那兩棵樹,鋸取了它們各自最好的一段,以同樣的耐心和細心,製成了兩把小提琴。他把兩把琴送到了琴店,鄭重地交待:“如果有誰在這兩把琴中反覆比較、挑選,自以為是地評優評劣,那麼無論他最終選擇了哪一把、無論出價多高,都不賣給他。如果有人說它們是同樣好的琴,那麼可以將兩把琴都送給他。如果是兩個人,那麼一人一把。”

有一天,來了兩位父親,帶著兩名少年。他們的父親是好友,他們是陪兒子們來選琴的。兩名少年的演奏水平,已經達到了配擁有名琴的程度了。他們的目光不約而同地看上了那兩把小提琴。於是店主取出兩把琴讓他們試一試。

他們各拉一曲後,不約而同的對父親說——那正是他們所期望擁有的琴。

店主問:“琴的音質總是有優差之分的,你們不需要交換了再演奏一曲嗎?如果你們出了門又因對方的琴比自己的琴好而後悔呢?”

他們的父親也這麼擔心著。

但兩名少年頻頻搖頭,都說以他們的耳聽來,兩把琴的音質同樣優良。為了使大人們相信他們不後悔,他們毫不猶豫的交換了琴。

“都不需要試試了麼?”——店主又問。

“不。”兩名少年異口同聲。

於是他們幸運的接受了贈與……

後來,他們果然都成了“家”。高超的水平加優良的琴,他們聲譽鵲起。無論何時何地,他們一直合奏著。

世人欣賞他們的合奏,讚美他們的合奏,用盡美好的詞彙形容他們的合奏。

但世人的心理是有些古怪易變的。不久,開始了他們之間孰高孰低的紛紜眾說。水平一樣,琴還沒有差別嗎?沒有優劣的差別,還沒有好和更好的差別嗎?即使兩把琴沒有差別,他們的演奏風度也沒有差別嗎?人心一旦發現了美中不足,其實和最初欣賞美時是一樣快意的。寂寞的傳媒一口咬住那紛紜眾說,推波助瀾,好比飢犬叼住了一塊腔骨。

最後,媒體制造的焦點話題讓他們再也不能合奏下去了。只能迫不得已地分開,各自獨奏。雖然他們都是那麼眷戀合奏,雖然他們覺得只有合奏才能高水平地發揮自己的演奏天賦。

比他們更眷戀合奏的是那兩把小提琴呀!只有合奏的時候,他們才能有機會相見!

但是自從他們分開了,它們再就沒“見到”過對方,再就沒“聽到”過對方優美的聲音。它們被彼此的思念折磨著,它們的琴音裡開始注入了縷縷憂傷。正如苦苦相思著的情人們的信上有淚痕一樣。

然而,兩位由合奏而獨奏的演奏家,竟漸漸的相互心生出嫉恨來。他們不知不覺就墜入了別人設計的“陰謀”。因為他們曾經的珠聯璧合,引起了別人的嫉恨。別人不但要離間他們,想要看他們成為仇敵。

結果事情變得這樣子了——倘如他們中誰到某城市演出,那座城市的許多人包括一切媒體,不僅用熱情洋溢的方式和報導歡迎他的到來;而且還充滿惡意的貶低另一個,以證明所歡迎之人備受歡迎;同時證明他們,只有他們對音樂的鑑賞才是一流的……不消說,同樣的情形幾乎同時出現在另一座城市。

再後來事情變得這樣子了——他們中誰到了某座城市,所受的已不是歡迎而是拒絕,而是嘲笑和耍弄。因為按照運算的定理,他們的第二輪巡迴演出必定會是那樣的局面。

終於,他們中的一個心理崩潰了。他摔毀了他心愛的小提琴,躍下陽臺,一命嗚呼。

那一時刻,另一個正在另一座城市的舞臺上演出。他的提琴的幾根弦,隨弓皆斷。皆斷之際,小提琴發出類似哀號的最後一聲顫音……

悲劇的發生使人心趨於冷靜。對死者的同情超過了人心對其他一切的表現。

有同情就有憎恨,有悲劇就有責任。另一個還沒來得及從驚鄂中悟到什麼,已然懵裡懵懂的成了罪魁禍首。最後,他瘋了。他想不明白,悲劇的線索,究竟是從何時起織入他和他的合奏者之間的。

他那一把琴被換了弦,又擺在琴店裡了。然而,無人問津。因為它已被視為不詳之物。只要琴弓一搭在弦上,不容拉,便會發出號哭一般的聲音。

是的,那真是一把小提琴在號哭——在為它不幸的愛人而號哭……

再後來,店主幹脆把琴丟進了堆放破舊雜物的倉房。

等到琴師的兒子找上門來,想要買回那把琴時,耗子已在琴膛裡安了家,一窩小耗子剛剛出生,那琴也被咬得面目全非。

這時,琴師兒子的耳朵裡,飄來了小學生的歌聲: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

在秋季午後祥和而溫暖的陽光裡,這個男人在孩子們的歌聲裡,不禁淚流滿面……

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

本文結尾部分關於大小耗子的描寫,表明了老鼠是毀壞小提琴的敵對力量。小說結尾響起“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聲,渲染了小提醒下場的悲慘,暗示了本文的主題。

作者安排老制琴師之子買琴的情節,有兩個意圖。第一、通過小提琴的下落及面目全非的面貌告訴讀者,老琴師的夙願無償。第二、夙願未償而琴已糟蹋,通過買琴這一情節尤其是歌聲的細節,渲染了一種無奈而悲傷的氣氛,表達了對社會風氣的強烈不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