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與其它影視劇相比,到底好在哪裡?

《懸崖》與其它影視劇相比,到底好在哪裡?

歪戴帽子斜瞪眼,扭肩晃腚叨菸捲,歪瓜裂棗長得醜,不是漢奸就是壞蛋。

應當說,以上臉譜化的影視表演,我們已經看得太多太多了。在編導者心裡,如果不把反面形象醜化成白痴,就無法展示正面形象的威武雄壯。

但電視劇《懸崖》卻截然相反。上世紀三十年代,日本鬼子統治下的偽滿州國警察,在執行任務時軍容嚴整,肅穆端莊,設卡盤查行人一律使用文明用語:

敬禮!您好,請出示您的證件!——謝謝!

如果有人問:這是壞人應有的表現麼?那麼請問:難道壞人就必須歪戴帽子斜瞪眼麼?——也不一定。事實上,也正由於《懸崖》編導者獨樹一幟的理念,才使它在眾多諜戰劇中脫穎而出,成為迄今為止無法超越的經典!

許多朋友說,看《懸崖》太沉重,不如看《潛伏》輕鬆。這可謂一針見血說到了點子上。同時也恰到好處地說明,《懸崖》撥動了人心最柔弱的地方——感情!

迄今為止,我已經把四十集電視連續劇《懸崖》完整地看過四遍。當看完第一遍的時候,雖然也有感觸,但許多認知卻是片面不準確的。因此那些只看過一遍甚至一遍都沒看完整的朋友,你們得出的結論很可能與我當初類似:即:這部劇很好,只是顧秋妍太固執,周乙死得太不合理。

現在我要大喊一聲:朋友,我們都理解偏了,當您看過第二遍或第三遍時,您的想法肯定會明顯改變(前提是要看完整,不能只看片斷)。

好了,閒話少講。下面咱們就把《懸崖》掰開揉碎,探討一下它與同類影視劇相比,到底好在哪裡?

《懸崖》與其它影視劇相比,到底好在哪裡?

一、《懸崖》與其說是一部諜戰片,莫不如說是一部情感大戲。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由淡到濃,由淺入深,由相互不理解,到最終難捨難分。當情感發展到最高潮時,不落淚者恐怕寥寥無幾。

周乙英俊儒雅,顧秋妍美貌無雙。就是這樣一對帥哥美女在一間房裡同居六年。在血雨腥風的地下生涯中,在與敵人一次次的生死博鬥中,他們從最初的彆彆扭扭互不相讓,逐漸發展到相知相愛難捨難分,在戰鬥中結下了有別於常人的情緣。

1、顧秋妍當初並不信任周乙,為了向山上抗聯送出情報,她擅自行動釀成大禍。

山上抗聯的條件有限,沒有接到周乙和顧秋妍發出的情報。可是電臺已被敵人測出方位,不能再次發報。而山上的隊伍若不及時轉移,很可能陷入重圍。無奈之下,周乙只好用信鴿向山上送出情報,由於這是絕密,周乙自然不能告訴顧秋妍這個信息。

顧秋妍的丈夫就在山上抗聯的隊伍裡,她認為周乙為了保護自身而不顧成千上萬人的安危,是冷血行為。當要二次發報受到周乙的拒絕後,她不經允許,擅自通過自己的小叔子去傳遞情報,結果小叔子和女友輕易就被敵人抓獲,瞬間把周乙和顧秋妍處於暴露的危險境地。多虧小叔子寧死沒有供出顧秋妍,周和顧才逃過一劫。但是卻讓小叔子和女友白白丟掉了性命。

為此周乙大發雷霆,找到上級老魏,要求把顧秋妍調走。

《懸崖》與其它影視劇相比,到底好在哪裡?

2、雪山發報遇險,顧秋妍表現出色。使周乙改變了對她的印象。

血的教訓終於讓顧秋妍醒悟,開始對周乙產生崇拜和愛慕之情。

轉變後的顧秋妍表現出了女性特有的溫柔和愛心。周乙下班回到家,她一反常態主動接過大衣,打來洗腳水,給周乙晾鞋墊,為周乙縫紐扣。

當雪山發報與敵人遭遇,周乙與敵人交火時,顧秋妍在極端危險的情境下堅持把電報發完,掩埋好發報機,毀掉密碼本和證件,拿起敵人屍體上的手榴彈和槍枝,作好了與敵博鬥同歸於盡的準備。並冒死跳下懸崖,躲過了敵人的追捕,為山上抗聯及時收到情報立下了大功。

顧秋妍的出色表現扭轉了周乙對她的印象。當老魏提出把顧調走時,周乙改變了先前的意見,並要求把顧秋妍的處分改成了口頭警告。

《懸崖》與其它影視劇相比,到底好在哪裡?

3、男女之間的感情一旦形成默契,許多小故事也就開始了錦上添花。

顧秋妍孕期漸漸臨近,周乙和她手挽手去公園散步。周乙愛抽菸,顧秋妍精心挑選了價值昂貴的打火機送給周乙,周乙把已故祖母留給他的玉手鐲回贈對方。這種男女之間互贈禮物的情節,已經明白無誤地向觀眾表明——他(她)們雖然沒有夫妻之實,但思想感情已超越正常的同事之情。

顧秋妍去佳木斯生孩子,周乙前去看望,哄孩子洗尿布啥活兒都幹。晚上把一張小飯桌放在炕中間,兩人分別睡在兩邊。周乙說沒想到佳木斯也這麼熱。顧秋妍說那就把衣服脫了吧。周乙說,除了我老婆,我還真不習慣和別的女人住在一鋪炕上。男女之間相處到這個程度,怎麼可能沒有感情上的融會交流呢!

《懸崖》與其它影視劇相比,到底好在哪裡?

4、感情的能量是巨大的,到了緊要關頭,它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周乙的妻子孫悅劍被捕受刑期間,組織上安排顧秋妍先行撤離,顧秋妍卻堅持要陪伴周乙度過這段艱難的時光。當地下組織負責人老魏強行要求她撤離時,顧秋妍終於把話挑明,她說:

我和周乙在一個房間裡生死與共六年,早就成了沒有關係的一家人,這種感情超越了血緣,超越了愛情,周乙像親生父親一樣看待莎莎的眼神,只有我能理解,別人是無法感同身受的。如果我在這個時候離開他,我的良心會終生受到遣責!

很多朋友可能沒看到或者忽略了這一段。當顧秋妍激動得淚流滿面時,老魏當即理解了她,並作出了部分妥協,同意她在家再留住幾天。

這種刻骨銘心的感情在周乙身上體現得更加明顯。周乙和妻子兒子已經安全脫險,突然傳來莎莎丟失的消息。作為資深特工,周乙何嘗不知這意味著什麼。為了搭救顧秋妍母女,他毅然隻身返回狼窩虎穴,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換取了母女二人的平安。

這也正是《懸崖》最受詬病之處,很多人都覺得這樣安排過於生硬,讓人在感情上難以接受。產生這種認識的原因,顯然是忽略了周顧倆人感情發展的脈絡。如果拋開感情線,單純靠理智去分析,當然會不理解這種舉動。而一旦理解了這些,自然就會明白,周乙以命相博的作法並非一時衝動,而是符合人性規律的自然反應。

《懸崖》與其它影視劇相比,到底好在哪裡?

5、最後的高潮,把周乙和顧秋妍的感情推上了巔峰!

顧秋妍按照周乙的計劃,使高彬相信她已叛變,決定釋放顧秋妍和莎莎。周乙見到自己的計劃已經實現,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刑場。臨行前,高彬問他還有什麼要求,周乙提出要見見莎莎。當莎莎哭喊著爸爸爸爸撲到周乙懷裡時,周乙緊緊地抱住莎莎,淚如雨下,痛哭失聲。他告訴莎莎:

回去告訴媽媽,我非常非常愛你們!

周乙之所以說出了心裡話,一是因為馬上就要離開這個世界,再不說就沒機會啦!二是這樣的心裡話,也只能通過孩子來傳達。

事實上,先前顧秋妍已經向周乙流露了這層關係。她曾經對周乙說:

等倆個孩子長大後,就讓家喬娶莎莎作媳婦,我們永遠是一家人。

可想而知,在顧秋妍心裡,早已把周乙當作莎莎的爸爸,自己的親人。

顧秋妍抱著莎莎回到家裡,第一件事就是找出周乙送給她的手鐲,鄭重其事的戴在了手腕上。

事到如今,終於可以看清,周顧二人的感情已經到了以命相交的程度。當人的感情一旦到了這個層次,看似欠妥的行為也就合情合理,勢在必然了。

《懸崖》與其它影視劇相比,到底好在哪裡?

二、與其它諜戰劇不同,《懸崖》始終在既壓抑又舒緩的氣氛中進行。這種獨特的韻味和氛圍,把觀眾自然而然地帶入了濃郁的情感之中。

1、《懸崖》不解說,不急躁,全靠委婉細膩的表演取勝。

許多諜戰劇,為了避免故事脫節,不得不採用大段的畫外音來

接劇情,無形中把演員的表演變成了畫外的解說。而《懸崖》恰恰相反,全劇沒有一句話外音,全是利用扣人心絃的細膩表演緊緊抓住觀眾的心。同時它並不急於展開情節,而是緩緩地,一環扣一環地慢慢抒發。把藝術性和趣味性較好地結合起來,創造出了情絲濃郁的另一番風情,真正做到了把觀眾和劇情溶為一體,收到了直擊人心的震撼性效果。

《懸崖》與其它影視劇相比,到底好在哪裡?

2、把撥人心絃的音樂作為重頭戲,使觀眾的思緒與劇情產生強烈的共鳴。

《懸崖》的開頭結尾都運用幽怨悽美的音樂,把觀眾的思緒瞬間便陷入了別樣風情之中。中間則穿插進格魯吉亞民歌《蘇麗珂》那蕩人心魂的樂曲,使人心隨著情節的流動而隨波盪漾。同時也暗示出男女主人公那纏綿悱惻的柔情蜜意。

哈爾濱因為靠近俄羅斯,有大批俄羅斯僑民和俄式風格的建築,因此曾有東方小巴黎美譽。而周乙從小由他俄羅斯祖母帶大,使他即掌握一口熟練的俄語,又對俄羅斯文化有著深厚感情。湊巧的是,顧秋妍是共產國際培養的報務員,對俄語熟練程度不亞於漢語,而且也對俄羅斯音樂情有獨衷。這天作之合,使周顧二人有了相同的情趣愛好。於是,一首格魯吉亞民歌《蘇麗珂》便成了他們業餘生活的粘合劑。

在倆人的感情剛剛轉入融洽時,第一段音樂表面上是顧秋妍在與瓦格里耶夫周旋,藉機套取情報。實際上也是顧秋妍和周乙二人共同的心聲:

叢林中有一株薔薇,朝霞般地放光輝,我激動地問那薔薇,我的愛人可是你……


夜鶯站在樹枝上歌唱,夜鶯夜鶯我問你,你這唱著動人的小鳥,我期望的可是你……


《懸崖》與其它影視劇相比,到底好在哪裡?

為了救出顧秋妍和莎莎,周乙隻身返回家中,由於屋子裡已被安設了監聽設備,無法進行正常交談,兩人只好採用筆談的方式,做生死離別的最後交待。其實,這何嘗不是最後的感情傾訴。顧秋妍一會兒是痛徹心扉的哭泣,一會又是幸福甜蜜的微笑。這時,周乙恰到好處地放出了那張他們共同喜歡的唱片——格魯吉亞民歌《蘇麗珂》:

為了尋找愛人的墳墓,天涯海角都走遍,但我只有傷心地哭泣,我親愛的你在哪裡……


夜鶯一面動人地歌唱,一面仰著頭思量,好像是在溫柔地回答,你猜對了就是我……


一對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侶,就是在這種既浪漫,又悲憤,既柔情似水,又悲壯淒涼的氛圍中訣別,從此陰陽兩隔,天各一方……

這不是那種大團圓式的結尾,也不是勝利後的歡呼,而是人性的光輝在閃閃發亮,照耀著千秋萬代,永不泯滅!

這,就是《懸崖》有別於其它影視劇的獨到之處,因此被堪稱為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