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貧窮的本質


洞察貧窮的本質

在研究窮人長達15年之後,我們發現是否貧窮跟下面這些因素相關:希望與知識的重要性,各類市場及機構能為窮人做些什麼:他們能借錢嗎?能為自己投一份人身傷害保險嗎?政府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在何種情況下政府會力不從心?要想取得進展,我們必須摒棄將窮人貶低為固定形象的習慣,花點兒時間真正去了解他們的生活,包括這種生活中的複雜與多彩。15年來,我們始終堅持著這一行動目標。有一點值得注意,即使這些人處於貧窮狀態,他們幾乎在所有方面都和我們一樣。然而,我們和他們的生活依然有著天壤之別。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經習以為常,幾乎不會在這些方面細細思量。

洞察貧窮的本質

貧窮會導致令人難以容忍的人才浪費。用他的話來講,貧窮並不僅僅意味著缺錢,它會使人喪失挖掘自身潛力的能力。一個來自非洲的貧窮小女孩即使很聰明,可能最多也只能上幾年學。她很可能由於營養不足而無法成長為世界頂級運動員,而且即使她有什麼做生意的好想法,也沒有啟動資金。援助者認為,援助的弊大於利:援助使人們停止尋找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腐蝕地方機構並削弱其作用,導致一些援助機構形同虛設。對於貧窮國家來說,最好遵循一個簡單的原則:只要有自由市場和恰當的獎勵機制,人們就能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避免接受外國人或自己政府的施捨。

洞察貧窮的本質

對於那些生活在富裕國家的人來說,他們周圍充滿了無形的助推力,而貧窮國家保健政策的首要目標應該是,讓窮人儘可能容易地獲得預防性保健,並規範病人所能享受的醫療服務的質量。較之曾以全價買下第一床蚊帳的家庭,曾免費或在大減價時獲得蚊帳的家庭,更有可能會再買一床蚊帳。這一切聽上去都頗具家長式風氣,不過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事實的確如此。對於生活在安全而乾淨的家中、躺在舒適沙發上的我們來說,痛斥家長式作風的危害、告訴自己該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是輕而易舉的。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富裕世界的人來說,我們目前不正是這種家長式作風的永久受益者麼?我們深深紮根於這一體系而渾然不覺。

洞察貧窮的本質

將教育看成一種投資所帶來的一個明顯問題就是,做出投資的是家長,而未來獲得收益的是他們的孩子。借錢供自己10歲的孩子上學,並指望他在20歲時能掙到錢,這簡直就是一個白日夢。然而,這種行為會產生一個本來不存在的“貧窮陷阱”。如果他們放棄了,他們永遠也不會發現,這個孩子或許能取得好成績。相反,那些認為自己的孩子能取得好成績的家庭,或是不願讓自己的孩子綴學的家庭,一般都是精英家庭,他們最終會證實自己“較高”的期望。這就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費。他們的真正位置多半已被一些平庸的孩子所佔據,因為那些孩子的父母有能力用錢為其賺取每一個成功的機會。然而,拉曼公司並非唯一一個認為自己有很多人才仍未被發現的公司。

洞察貧窮的本質

窮人應對風險的辦法有限。窮人怎樣應付風險呢?在面臨工資或收入下降時,窮人的一個自然反應就是,增加工作量。然而,這有時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如果在時局不好時,所有的窮人都想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他們會相互競爭,導致工資水平進一步下降。

洞察貧窮的本質

對於窮人來說,存錢的吸引力更小,因為在他們看來,目標太遙遠了

,而且他們知道一路上會遇到很多誘惑。不過,如果不存錢,他們會一直窮下去。誘惑是生理需求的表現。在這種情況下,富人更容易滿足“受到誘惑的自己”。在決定是否存錢時,他們認為,任何為將來而存的錢都會用於實現長期目標。因此,如果糖和茶是一種誘惑物的原型,那麼富人不太可能會有所困擾——他們並不是不會受到誘惑,而是無須擔心多喝一杯茶就會花掉自己辛苦賺來的錢。他們發現,只有在對今天與將來的獎品作比較時,腦部的邊緣系統才會產生運動。相反,無論做出選擇的時間是怎樣的,側面的前額皮層在應對所有問題時,都會產生類似的緊張程度。

洞察貧窮的本質

較高的穩定工資為工人提供了經濟資源、心理空間及必要的樂觀心態,他們既可以用其為孩子投資,又可以用其儲存更多的資金。其實,的確有超過10億人在經營著自己的農場或公司,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這樣做是因為別無選擇。小額信貸及其他有助於小企業發展的方式,仍然在窮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為這些小企業要存活下去。

洞察貧窮的本質

窮人所經營的生意具有很高的邊際收益。

當投資較少時,邊際收益就會很高。另一方面,一種生意的總體收益是指除去所有運營花費之後的總收入。如果這一收益不足以抵消你在這上面花的時間及成本,而且你認為情況不會很快得到改善,那麼你就應停工。這裡令人迷惑的是關於“收益”一詞的兩種用法。經濟學家將收益分為以一美元計算的邊際收益和一種生意的總體收益。邊際收益將決定你是否應減少投資:如果少投資一美元可以使你少借一美元,你就可以少還4%的本金及利息,那麼在邊際收益少於4%的情況下,你就會願意進行投資。因此,如果人們每月借款的利率為4%,這就意味著,他們的邊際收益至少為4%。

洞察貧窮的本質

政治侷限性是真實存在的,這使我們很難找到解決大問題的方法。但是,在改進機制及政策方面,我們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認真瞭解每個人的動機及侷限性,可以更好地制定出有效的政策及機制,避免腐敗或瀆職現象的發生。這些變化還在繼續,並開啟一場寂靜的變革。在印度的拉賈斯坦邦,我們和警察局聯合向當地警察部門“虛報”一些小的犯罪行為,如偷手機、在街上騷擾婦女等,試圖讓當地警務人員對這些予以備案。結果,在我們第一批上報的“案子”中,只有40%得到備案。這是因為印度警察局工作的評估是以沒有辦理的案件的數量為依據的,沒有辦理的案件越多,評估的結果就越差。因此,要想在評估中取得好成績,他們就得儘量少對案件進行登記備案。

洞察貧窮的本質

最後,缺乏希望。對於人們能做什麼或不能做什麼,最終常變為自我實現的預言。孩子們放棄上學是因為,老師認為他不夠聰明; 水果店老闆不努力還貸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還會負債;護士不上班是因為沒人對她們在崗位上抱有期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