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檢“兩長”隔空開庭,線上審理公益訴訟案

3月10日,馬某興等4人非法採礦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案在崇左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開庭審理,該案是崇左市首例民事公益訴訟案。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吃勁時期,案件通過遠程視頻庭審系統,以崇左市中級人民法院、崇左市人民檢察院、憑祥市看守所三地連線的方式“雲審理”。崇左市中院院長、二級高級法官梁月奎擔任審判長,崇左市檢察院檢察長、二級高級檢察官劉纓出庭履行公益訴訟起訴人的職責。


法檢“兩長”隔空開庭,線上審理公益訴訟案

▲庭審現場

馬某興等4名被告人為非法謀取利益,擅自租用他人林地,在未取得林地使用許可及採礦許可的情況下,僱請工人開採鋁土礦,嚴重破壞地質生態環境,損毀大面積公益林,損害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經鑑定,馬某興等4名被告人合夥共同實施非法採礦行為,造成國家礦產資源損失791.59萬元,恢復植被需投入46.94萬元。

法檢“兩長”隔空開庭,線上審理公益訴訟案

▲合議庭將對本案依法擇期另行宣判

庭審前,劉纓全面梳理案件事實,依法聽取被告訴訟代理人意見,核實相關證據,為庭審做好準備。庭審過程中,劉纓圍繞被告人馬某興等4人共同實施非法採礦行為造成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受損事實、依法應承擔的責任、法律適用等問題深入剖析,舉證質證,發表意見,充分履行公益訴訟起訴人維護公益的職責。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不僅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需求,更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檢察機關依法對破壞環境損害公益的行為提起公益訴訟,就是為了實現對生態環境的全面保護……”劉纓在法庭最後陳述意見時說道,“當前生態文明建設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公益訴訟起訴人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對本案被告人提起訴訟,目的就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生態文明思想,對侵權行為進行責任追究,保護好生態環境、維護好社會公共利益。人與山水、林木、湖草是生命的共同體,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共同守護好我們的綠色家園。”

合議庭將對本案依法擇期另行宣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