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日記22:2020年,我記住了張文宏這個名字

今天下雨了。這個季節下雨,有句話說,春雨貴如油。農民很喜歡。

今天這個城市連續二十天沒有新增病例了,很讓人高興的事。不過,苦悶的是,家人的小工廠還不讓開工,真快撐不住了。

不知道領導們咋想的,是擔心疫情還是擔心烏紗帽。

今天的日記不知道寫什麼。疫情快結束了,我也想寫點歌頌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可這些故事都被新聞聯播和人民日報霸屏滾動播出,我再寫也沒什麼意思。再說,我寫了也沒人看。寫那些是他們的任務,也是他們的特長。我寫不好,乾脆不寫。

想想,還是寫一下自己喜歡的一個人物吧。


二叔日記22:2020年,我記住了張文宏這個名字


過去的這一個多月,我記住了一個群體的名字——醫護人員,這要歸功於官方媒體的有力宣傳。我當然也被白衣天使的工作和勇敢精神所感動。

過去的這一個多月,我不光記住了醫生這個群體,我更記住了一個人的名字——張文宏。儘管他沒在全國健康衛生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名單上。

他之所以能夠在一個群體中脫穎而出,讓我獨獨記住他這一個名字,因為他不光是一個普通意義上治病的大夫,因為他還是一個光彩奪目的大叔,他的人格魅力超出了他作為醫生的範疇。

張文宏的專業成就當然是響噹噹的,他是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他是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他是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員。他2020年2月,入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

他還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EID、AIDS、PLoS ONE、JV、IMMUNITY、SCIENCE 等雜誌上發表SCI 論文50篇。

這些牛逼的頭銜和成績,讓普通人身上起雞皮疙瘩,會讓人敬佩,但不會讓人發自內心的喜歡這個人。頂級專業人才和普通人是有距離的,這距離產生的不是美,是冰冷。

但張文宏是一位大叔,我記住的不是他的醫學成就,我記住的是他作為人的硬核作風和人格魅力。

他的硬核作風和人格魅力在網上被廣泛傳頌。

他開會講,第一批人實在是太累了,“我們不能欺負聽話的人”。他把第一批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換了下來,全部換上了黨員,“平時你喊喊口號就算了,現在你都給我上去,沒有討價還價。”。

而面對媒體對一線醫務人員超負荷工作的歌頌,他又直接戳破了這個氣球。

幹嘛要這樣道德綁架啊!

“我不鼓勵加班加點,拋棄家庭,無休無止工作是不人道的。”

“對於普通人它就是一份工作,不要用高尚來綁架別人。”

他也直接點明真相:醫務工作者們,想要的不是宣傳歌頌,而是關心。

當一些媒體記者試圖挖掘一下他的個人隱私作為寫作宣傳素材時,張文宏說,“對於我個人你不要採訪,我覺得沒什麼意思。我就知道你們這些記者採訪的時候,就想窺探人家隱私”。

張文宏非常清楚這些記者的宣傳套路,宣傳英雄人物時,一定要有英雄的父母,妻兒或老公的理解和支持。或者故意用反襯的方法寫家人不支持來突出英雄的大公無私。

其實很多英雄只想做個幸福的普通人。他們真的不想被抬高綁架。

張文宏的金句和段子被網友瘋狂轉發。看多了假大空,道德綁架,強行高尚後,網友覺得,聽聽張文宏的講話和段子,真是神清氣爽,過癮,還能治癒溫暖壓抑許久的苦悶心靈。

我相信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想法,也相信喜歡張文宏的人不止千萬。

張文宏代表的是一種精神。喜歡他的人喜歡的是他的精神,而不是他這個肉身。

把不虛偽,把真實,把勇敢,把正義擱誰身上,誰都會被人喜歡,更何況張文宏還那麼幽默,還有那麼高的專業技能,而且作風硬核,思想正確。

有些人是不需要表彰的,但依然深受人們喜愛和敬重。並被人們牢牢記住名字。比如張文宏,比如方方。

今天的日記不追熱點,只是把自己喜歡的一個網紅醫生的名字記在這裡,是想說明一件事:

我喜歡並能記住張文宏這個名字,說明我和那麼多的網友一樣,三觀還沒完全被扭曲。我知道喜歡張文宏大夫的,也一定喜歡作家方方。

就寫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