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小偷家族》:偷生亦偷愛

《小偷家族》講了一個並不複雜的故事,並無血緣關係的祖孫三代六個人:柴田奶奶、大治叔叔(爸爸)、信代媽媽、亞紀姐姐、祥太哥哥、玲妹妹,由於各種機緣巧合,組成了一個

臨時家庭,圍爐夜話、溜溜吃麵好得跟親生的似的,靠著各種上不了檯面、朝不保夕的打零工、老人退休金(很可能是冒領)、援助交際、偷盜販賣為生。其實片名“小偷家族”四個字已經道出了全片的故事梗概。

豆瓣8.7《小偷家族》:偷生亦偷愛


“除了偷,我沒有什麼可以教給他們的了。”

電影一開始,小偷家族的“父子”正在超市偷東西,就像去買東西一樣駕輕就熟。

甚至偷完回家的時候,祥太想起忘了拿洗髮水,就像“忘了買洗髮水”一樣。

這樣的情節當然讓人恥辱。但在電影的尾聲,當警察問父親大治為什麼教孩子偷東西,大治的回答就像一記耳光。父親教孩子偷東西,因為這是他唯一可以教給他們的……

大治很讓人理解和同情的,他無家無室無子無業,只能靠著小偷小摸維持生活。他以前只是信代的客人,因為和信代一起殺了人並頂了罪,所以和信代綁在了一起生活。說實話我分不清信代和他之間的關係是出於感激,還是因為彼此相憐。他是很善良,可是因為自身限制,根本無法讓一家人變得更好,也無法讓兩個孩子變得更好。

他是屬於被社會拋棄的人,沒有能力去想什麼明天,活一天就是一天。後來有了一個家,有了幾個家人,他用自己的所能去維持大家的生活,不曾有一點抱怨。那麼冷的天,他想發短信請假,最終還是一早就起來工作;後來受傷瘸了腿,他慶幸著臨時工也有保險;等到知道沒有保險的時候,他也想辦法去偷了魚竿來補充這個月的收入。你真的沒法要求這個男人再多做些什麼。

大治帶著一家人連夜準備逃走,被警察堵在了門口。燈光照耀下,大治一臉蒼老和卑微,可是他還是把信代和玲擋在了身後。

那一刻,他真的很偉大。

豆瓣8.7《小偷家族》:偷生亦偷愛


在玲以往的記憶裡,她總是錯的,錯了就要說對不起,說了對不起就意味著要捱打,打她都是因為愛她。

玲是大治和祥太在寒夜回來的路上,從別人家的走廊上撿回來的。不撿的話,那晚也許就會凍死在那裡。她的身體瘦小而單薄,滿身的傷痕告訴了我們她經常被虐待的事實,虐待她的人就是她的親生爸媽,虐待的原因則是她媽媽說的:“又不是我想要把她生下來的”。

她叫樹裡,因為年紀還太小,口齒不清說成了“尤里”,後來因為擔心被警察當成誘拐,又改名“玲”。改名和剪去頭髮、燒掉舊衣服一樣,意味著這個小女孩要告別過去,開始新的生活。

在玲以往的記憶裡,她總是錯的,錯了就要說對不起,說了對不起就意味著要捱打,打她都是因為愛她。可是她不想捱打。在試衣間的時候,玲怯怯地問,這樣真的不會被打嗎?那時候我明白了信代為什麼聽完會那麼心疼。這個小女孩真的被打怕了,怕到連最喜歡的裙子都不敢要,因為在她以往的經驗裡,裙子和愛,都是用捱打換來的。

玲很幸運,被這樣的一家人撿回去,給她吃喝,給她溫暖,給她陪伴。她再也不用害怕被打,不用不停地向別人說對不起,不用付出代價去從家人身上換取愛。她自然地換牙,穿上新衣,吃著最喜歡的麵筋,為蛻皮的蟬喊“加油”,風裡雨裡都跟在祥太的屁股後面開心地笑著。

豆瓣8.7《小偷家族》:偷生亦偷愛


祥太為什麼要故意被抓?

哥哥祥太的父母在鋼珠店裡玩小鋼珠的時候,把他留在了車裡,並密封著車門和車窗,在密閉環境裡過長時間的他可能當時已經中暑/脫水,總之(將近)昏迷。此時大治和信代在去東京的路上,偷竊小轎車內遺落包裹時,大治發現了他,由於信代不能生育,他們乾脆救走了他並當成自己的兒子來撫養。

祥太的角色設定其實有別於這個家裡的其他人。如果說玲是懵懂的,大家做什麼她就跟著做什麼;奶奶和信代、大治是認命的,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別無他法;亞紀是遊離的,想做就做,不做就不做;那麼祥太就是困惑甚至掙扎的,他在思考該不該那樣做。

影片裡面的一個情節很讓人難忘——祥太帶著妹妹在玩具店的一次“順手牽羊”後,店主爺爺主動多給他們幾個棒冰,並囑咐以後不要這樣了。祥太愣在那半天,偷竊時的幾分驚險刺激早化作雲煙,被發現後那種巨大的羞恥感,無疑正遍佈全身。明晃晃的日光照下來,如同把他釘到人格恥辱柱上。他醜陋不堪地站在街口,彷彿從那時起,開始從頭到腳地看低自己。

與其說是店鋪老爺爺的話激發了祥太的這種思考,還不如說這是他成長必經的困惑,祥太一直在各種學習和成長,並最終開始懷疑當前生活的正確性。

祥太為什麼要故意被抓?表面上看,祥太是要保護玲不被發現;可是再往深處想一下,這份保護也是給祥太自己的。他被迫去偷東西過這種生活,連那麼小的玲也開始有樣學樣被同化。也許該成為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祥太還不知道,可是肯定不是現在這樣的。於是祥太故意被抓,希望能通過這種故意,找到一個答案。

“死了還能派上用場。”

奶奶每個月有兩筆錢的收入,一筆是前夫死後的養老金,另一筆是從亞紀爸媽(前夫的繼子)家裡拿的“補償費”。前面的錢每個月堂堂正正拿來買東西貼補家用、和亞紀吃飯、給一家人啃老;後面的錢則偷偷摸摸地拿,然後悄悄(為亞紀)存著。

奶奶其實是有兒子的,只不過從工作人員口中那個“家裡有三個孩子卻沒人願意贍養的老人”的信息;以及在給玲“買”衣服的路上,信代說玲“選擇”了他們,奶奶也說了一句,就像我當初“選擇”了你;還有電影最後,信代在警察局說的那句奶奶是她撿回來的,我們基本可以確定,她也是被拋棄的。

一家人在海邊的時候,奶奶看著五個人嬉戲打鬧的身影,輕輕說了句“謝謝你們”。她在感謝,也在告別。是萍水相逢的這些人,讓她餘生有了一個真正的家。

奶奶匆忙給自己辦了保險,是希望大家在自己死後拿到一筆保金,家人為了冒領養老金,把她偷偷埋了。埋完後,大治想,等我死了也會這樣被埋掉嗎?這也是人生的真相:我們到老才發現,自己永遠無法過上想要的人生,在死亡面前,都是一樣狼狽不堪。

豆瓣8.7《小偷家族》:偷生亦偷愛

豆瓣8.7《小偷家族》:偷生亦偷愛


放棄餬口的工作,是因為害怕工友出賣自己的“家人”

媽媽信代是這個六口之家的核心人物,沒有她,就根本不會有這個家。當初信代和大治出於正當防衛殺了前夫,後來信代撿了奶奶,大治撿了祥太;奶奶又撿了亞紀,大治和祥太又撿了玲,於是最終有了這一家人。她被迫放棄餬口的工作,是因為害怕工友出賣自己的“家人”。

豆瓣8.7《小偷家族》:偷生亦偷愛

亞紀是因為爸媽更疼愛妹妹,某一天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她就選擇了離家出走,後來遇到了奶奶,再也沒有回去。

“一家人”的生活敘事鬆弛而又溫暖:他們一起圍坐在客廳,並不大的一方地上,津津有味的吃著全素的湯鍋;在家的院子裡,跟著聲響,尋找看不見的煙火;一起去海邊攜手嬉鬧,富有或者貧窮,在那般自在的歡笑之中,好似已經不再重要…..點滴的生活細節慢慢鋪墊,人與人的羈絆也越來越濃烈,“一個拼湊的六口之家,沒有正式工作,沒有美食,沒有豪宅,沒有身份,沒有煙花,沒有墓碑,卻有了愛。”

什麼樣的家人,才能這樣做?殘酷又溫暖的表達!

導演是枝裕和說:颱風來臨時,他更關心的不是颱風過境,而是過境後的樣子。

《小偷家族》值得講的人還有很多,比如開店的老爺爺,又比如不會說話的四號先生。但我最後想說的是電影裡的那些細節:信代手上有著和玲一樣被熨斗燙過的傷疤;玲喜歡穿的裙子,不管何時何地都穿著,這種經歷亞紀也有過;亞紀喜歡上四號的過程,和信代當初喜歡大治是一樣的;而大治的真名,就是祥太。

所有這些細節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電影里人和事不是個例,而是循環,無解的循環。這也正是這部電影的悲劇性所在。電影從冬天開始,到冬天結束,六個人在這一年裡偷生又偷愛,經歷了生離死別。他們其實代表著人生的各個階段,小女孩也許就是所有人的過去,她會慢慢成為祥太,成為亞紀,成為信代(大治),而老奶奶也許就是她和所有人的未來。

所以你說這個世界會好嗎?這些人從生到死,無人知曉;被棄苟活,步履不停。臨時的家人尚能組成羈絆,相互取暖;真正的至親者卻選擇活在謊言之中,不聞不問。就是這樣一種“陌路有溫暖,親者皆禍害”的循環讓人心寒,讓人絕望。

想說的話有很多,但這一家人選擇了不說。可那份羈絆卻早已如藤蔓般纏繞在他們身上,無法割捨。儘管他們是活在最底層的人,做著世人眼中“骯髒”的勾當,內心卻比很多有血緣關係的家庭要溫暖多。他們選擇接受事實,用力去活,洶湧的感情在看似冷漠的面容下排山倒海,倒比我們這些表面逢迎內心清冷的人要真實得多。

“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最後想說的的是,與其說這是一部現代社會溫情和殘酷的感人故事片,不如說他創造了一個關於親情的神話。他們沒有真正的血緣關係,但是組成了一個家庭,通過親情,以一種現代社會“非法”的方式交織在一起。他們什麼都沒有,卻有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