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之前的是枝裕和

金棕櫚大獎得主《小偷家族》明天即將在內地公映,這也是21世紀後的金棕櫚得主在內地公映“零的突破”。

今年在內地上映的另一部是枝裕和電影《第三度嫌疑人》,顯然不能被忽視。它是 是枝裕和 首度挑戰犯罪類型片,也是 是枝 影片首度登陸國內院線。雖然影片褒貶不一,但依然入選了旬報十佳,併成為了日本奧斯卡的最大贏家,廣瀨絲絲也憑此片拿下了日奧女配。

這次不按常理出牌的是枝裕和,八丁目評分團的眾位是否還買單呢?

《小偷家族》之前的是枝裕和

第三度嫌疑人

綜合評分:6.5分

凹凸 8分

野心宏大的轉型之作。

規避掉所有戲劇化的可能性,沉穩紮實且力道驚人,但嵌套在犯罪類型片中則顯得過於冷靜,顯得“觀賞性”很差。

問詢時的鏡像疊影雖不新鮮,卻很好地完成了“虛實”和“容器”的雙重隱喻。役所廣司的表演對影片而言是基石般的存在。

晚不安 8分

跳出家庭題材的舒適區之後,是枝裕和拍了一部很難定義的罪案片。它有情節反轉、法庭戲碼甚至一點社會派推理,卻不從屬於任何一種類型。謊言、真相、審判、救贖,這些概念的邊界都已模糊。鏡頭的停頓,畫面的分割,它在日常化的影像中探索幽深的情感,人生的本質好像就是這在講述中不斷變化的故事。有人說,藝術家的責任是提出問題,而不是提供答案。

《小偷家族》之前的是枝裕和

PhosphenesRay 7.5分

盲人摸象的真相,十字路口的抉擇。是枝裕和借懸疑推理片為外殼,以罪犯為容器,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從不同角度探討了法律、制度和人性,最終又回到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疏離上。鏡頭語言和鏡面疊影的設計別出心裁,結局令人扼腕嘆息。

徐若風 7.5分

審訊部分如果只看劇本,不過是單純拿語焉不詳做反轉煙霧彈,但與所有人都不搭調的役所廣司的表演方式,直接把上世紀末的黑澤清調出來了。可惜,其他部分卻又不合時宜地添了太多社會責任感的直白說教。是枝裕和靠這部證明自己也是個能轉換形制的“容器”,但求突破又求圓潤精準而顯出的束縛感太強。

阿樹 7分

最後一場對話戲福山雅治和役所廣司的臉在鏡面中重合,是是枝裕和作品史中最獨特與重要的一鏡。

《小偷家族》之前的是枝裕和

寒枝雀靜 7分

還是覺得這次的劇作是失手了,要麼“浮”,要麼“淺”,儘管主題是我非常喜歡的那一掛但力度著實不夠(又或許本就不是是枝裕和所擅長)。反而是影像風格和剪輯技巧的轉變讓人頗為眼前一亮。役所廣司真是會發光的好演員。

奧特小曼 6.5分

是枝裕和這一次變成了黑澤明+東野圭吾,不是探討怎麼殺的人而是為什麼殺他以及真相是否是那樣,關注的依然是不變的家庭問題,在冷酷背後隱藏溫暖,而在溫暖背後似乎有更深一層的冷酷,但是明顯撲街了,劇本太單薄,節奏簡直太漫長,最後的轉折真是太突兀也沒有心思看下去了,最後揭示犯罪者的原罪理論被是枝裕和定義為“容器”,在役所廣司的演繹下似乎有那麼一些味道。

是枝裕和這次嘗試似乎是失敗的,但我喜歡他去嘗試,他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講故事,而社會題材顯然不適合他的故事節奏,如何融合進自己的風格才是最關鍵的。加油,敢於挑戰自己,這已經值得鼓勵了,至於跌下神壇?不存在的。

《小偷家族》之前的是枝裕和

哪吒男 6分

“容器人”這個大招放出來,反轉劇就到頭了吧。關鍵是福山雅治這個角色立不住啊,遇到這種律師真是十臉懵逼,女兒也能騙他,罪犯也能騙他,這水平就別去和檢方頂嘴了,丟人。

斯琰 5.5分

三個家庭,三次翻案,三度殺人。夢境與幻象,玻璃上的迭影,役所廣司的表演,都令人印象深刻。是枝裕和的“文學性”、對細節的把控、對家庭的關注依然有著獨特的魅力,但表現形式上丟了很多自身的特色,而且作為推理元素比重頗大的片子,純靠說一半留一半的對話來推進劇情,再好的表演也救不起乏味感。

《小偷家族》之前的是枝裕和

有意識的賤民 5分

就這種主題放在當下,還用如此沉悶拖沓的方式呈現,是挺無聊的。

猶在鏡中 4分

在堅守自己家庭片風格時,看得出來在探索、模仿以求結合,可偏偏只學到了黑澤那個讓《天國與地獄》精彩度折損的鏡像對詢鏡頭,其他長處一概放過。電影與無數個往下發展本該精彩的點擦肩而過,變成了一部騎牆式尬片。臺詞略災難,未免太做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