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强调肾的重要,但是更强调命门的重要

一提到命门,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视剧的台词,那么命门到底在哪里呢?

首先,小雨药师要说:命门一次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并不是《针灸甲乙经》中的命门穴。命门与命门穴并不是相同部位。

虽然命门受到各代医家的重视,并进行了深入阐述与研究,但是各个中医派别之间对于命门的位置、形态及功能,都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1 右肾为命门

右肾为命门出自《难经》,认为肾有二,左为肾,又为命门。这是中医对命门最早提出的系统建议。虽然提出左为肾,右为命门,但是也强调二者之间的练习

2 两肾俱为命门

滑寿,我国元代著名医家,他开始提出两肾俱为命门。之后,明代的虞抟进一步提出“两肾总号命门”,并在其《医学正传.医学或问》中提出:夫两肾固为真元之根本,性命之所关,虽为水脏、而实有相火寓乎其中,象水中龙火,因其动而发也,愚意当以两肾总号命门。

3 两肾之间为命门

赵献可,明代著名医家,其在《医贯》内径十二冠论中指出:命门在人身之中,对脐附脊骨,自上数下,则为十四椎,自下数上,则为七椎。虽然此种观点出现较晚,但是支持此种观点的医家最多。例如: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林佩琴的《类证治裁》、张璐玉的《本经丰源》与黄官绣的《本草求真》,均支持两肾之间为命门的观点。

4 命门为肾间动气说

孙一奎,明代著名医家,则认为命门不是具体的具有形质的器官,只是肾间动气。但同时孙一奎在其《医旨绪余.命门图说》中指出命门虽然不是有形器官,但是生理功能同样重要,掌造化之机、命府之本、生命之要、阴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小雨药师简单给大家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命门很重要)

中医强调肾的重要,但是更强调命门的重要


虽然各家对命门的位置存在争议,但是对命门的生理功能、命门与肾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基本相同。均认为:命门之火即是肾阳、真阳、元阳,命门之水即是肾阴、真阴、元阴。各代医家均强调命门,都是强调肾阳、肾阴。

当然医家强调肾阳、肾阴,不是让大家去买保健品。强调大家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戒烟限酒、多多户外运动,做到天人合一、亲近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