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場、膽小、自私?家長們,請立刻停止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

今天在頭條問答,無意中看到一個問題:孩子特別容易怯場,該怎麼提高膽量呢?大部分網友都給出了不錯的建議,但是其中有一條回覆讓我非常氣憤,居然把這件事情歸結為“社交恐懼症”!!

如果看到的網友們真的採信了這個回覆,無疑就是在給孩子加了一個”膽怯“的標籤後,又套上了一個”社交恐懼症“的枷鎖,這不是把孩子們往更偏的路上帶嗎?真是豈有此理!

怯場、膽小、自私?家長們,請立刻停止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

我曾經看過很多場幼兒園的大型聯歡會,面對著幾百上千人的觀眾,不管是大班、中班,還是小班,幼兒園小朋友們在舞臺表演時都能夠正常發揮,極少有見到所謂“怯場”的。你的孩子參加過嗎,他那時候“怯場”了嗎?

怯場、膽小、自私……所有這些評價,都是家長們在給孩子貼上錯誤的“標籤”。更可怕的是,你給他“貼標籤”的同時,無意之中也正在引導孩子往這些方向發展。

怯場、膽小、自私?家長們,請立刻停止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

孩子不願意把玩具給別人玩,就是自私嗎?

前段時間,我曾去一個好朋友家拜訪,朋友家裡有個2歲多的男寶寶,非常可愛,見到我也並不怕生。

在聊天的時候,我隨手拿起來沙發上的一個小汽車玩具,小寶寶就走過來拿走了。

朋友說:“寶寶這樣沒禮貌,快給叔叔玩一下吧。”

又過了一會兒,朋友對寶寶說:“你那一堆玩具裡那麼多好玩的,拿一個來給叔叔玩吧。”寶寶走過去翻騰了一會兒,就自己玩起來了。

“不給叔叔玩嗎?”

“不給。”

“你怎麼這麼自私啊?”

我聽到這話,連忙說,沒事的,你怎麼能說孩子自私呢?可千萬別這麼說。

朋友聽到了還向我解釋:“這個孩子是真的自私。上次寶寶去小區裡另外一個小朋友家裡玩,因為那個小朋友拿了他的玩具,之後寶寶就再也沒去過他家,之前他們倆還是好朋友呢。”一邊說一邊哈哈大笑。

因為這位朋友和我關係很好,所以我直接嚴肅的告訴他,這樣不對!

我說:“你的手機能否解鎖後給我隨便翻看呢?如果你不願意的話,我是不是也可以說你自私呢?

離開朋友家之前,小寶寶拿了一串漂亮的手鍊給我玩,我微笑著接了過來,並向朋友炫耀般展示了一下。

怯場、膽小、自私?家長們,請立刻停止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

家長眼中的孩子≠孩子自己

心理學研究顯示,四歲前的小朋友基本上還沒有建立相關的心理基礎,他們基本沒有辦法站在他人立場上來考慮他們的感受,這是孩子在這一發展階段的正常表現,也就是“自我中心”。這與成年人的“自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自我中心”的成功建立,對於孩子的正常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當孩子在上幼兒園尤其是小學以後,因為與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活動,自然會逐漸呈現出“去自我中心”的傾向。

怯場、膽小、自私?當家長們用自己的眼光、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給孩子做出這些評價。我就想問了,憑什麼?

  • 如果孩子不願意在人多的時候說話或表演才藝,就是“怯場”,那你就可以隨便在一群剛認識的陌生人當中高談闊論、載歌載舞嗎?
  • 如果孩子不願意去攀爬遊樂場的攀爬網架,就是“膽小”,那你自己去嘗試過幾次攀巖?
  • 如果孩子那麼多玩具但是不願拿出一件來給別人玩,就是“自私”,那你的手機裡那麼多APP,可以隨便每個都給別人看嗎?
  • 如果……

如果你沒有向孩子展示過這一切社會技能,那麼憑什麼要求孩子就能馬上按照你的想法來做事情呢?

請記住,孩子們的心智模式還在發展過程中,他的一切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的習得,都需要配合他的心智發展階段,並通過學習以及練習來逐漸完成。

怯場、膽小、自私?家長們,請立刻停止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

“標籤效應”:你給孩子的每一個標籤都有導向作用

你可以用“自私”、“怯懦”之類的詞彙來形容一個成年人,因為成年人的性格相對成型,這類標籤至少代表了你所看到的他在某個時期或某些事情上的表現。但孩子不一樣,孩子還在成長期,他的性格也正在塑造之中,而你的言行就是塑造孩子性格的“雕刻刀”。

怯場、膽小、自私?家長們,請立刻停止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

身為家長,你給了孩子一個標籤,你所說的話和評價、你對孩子行為方式的解讀、你對孩子遇到問題是的處理方法等等,都會不自覺的指向這個標籤的方向。

還處於性格塑造期的孩子,可能還不太理解你說的這個詞彙是什麼意思,但是你的語氣、神態、表情、動作等無不在向他解釋著,於是他就依照你的言行和你對他的評價、引導,逐漸形成了他自己的性格。這就是心理學上講的“標籤效應”

在“標籤效應”的作用下,你所加給孩子的一切標籤,其實都是在強化他這方面的發展。

給予孩子尊重、關注和愛,正面引導塑造良好性格

  • 1. 對所謂“怯場”的正面引導

當孩子不願意給陌生人講話、不願意在眾人面前表演、不願意上臺演出時,首先請記住,孩子並不是你的“工具人”,他不是你用來展示的“東西”,請接納孩子的一切正常選擇。其次,請關注孩子,瞭解他的真實原因——他可能是有別的事情想去做,或者身體不舒服,又或者是快尿褲子了而不敢說出來……

即使沒有其他的特殊原因,孩子面對陌生的人和環境不願講話或表演也是正常的,首先告訴孩子他可以不說話或不表演,然後告訴他也可以選擇去做以及去做的積極後果,最後把再次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孩子自己做出了一個又一個選擇的同時,他的獨立性、責任心也就慢慢發展起來了。

怯場、膽小、自私?家長們,請立刻停止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

  • 2. 對所謂"膽小"的正面引導

當孩子不願意去攀爬遊樂場的攀爬網架時,首先請接納孩子的選擇,這說明孩子對安全感的要求很高,至少你不用再擔心孩子過於調皮而有所損傷;然後告訴孩子,你在他的身邊可以保護到他的每一個動作,鼓勵他開始一點一點的嘗試,對於他的每一步成功都進行正面的引導和鼓勵。

孩子能夠在安全感十足的前提下,逐漸完成一件又一件對他來說比較困難的挑戰。當孩子長大後,面臨困難時,他會懂得在困難面前直面挑戰,一步一步解決問題。

怯場、膽小、自私?家長們,請立刻停止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

  • 3. 對所謂“自私”的正面引導

當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給別人時,請尊重孩子的想法,同時還要強化孩子在這方面的“自我認同”——讓孩子清楚的明白:“這個玩具是我的,我有權利決定要不要分享給其他人玩。”這是人際關係中建立“界限感”的基礎。

小孩子慢慢地能夠分清楚這是我的,那個不是我的,長大後他自然就能夠分清楚他與別人之間的界限在哪裡

怯場、膽小、自私?家長們,請立刻停止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

不給孩子貼上錯誤標籤,是家長的責任

我們的基因裡面是否攜帶著影響性格的因素,一直都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但是,這無關緊要,因為我們無法控制基因。我們可以控制的是:對自己孩子的評價、以及不給孩子貼上錯誤的標籤。這就是身為家長的我們能做的,也是必須要做的。

如果一定要貼標籤,請給孩子貼上具有正面導向的標籤,那麼孩子終將在你的教育和正面引導下,更加勇敢、自信、正直。

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長們的細心呵護。這聽起來似乎很難,其實無非就是尊重、關注和愛。一個被愛包圍的小孩,長大後無論如何都不會太差。

怯場、膽小、自私?家長們,請立刻停止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

我是 ,關注當下,看清眼前,塑造美好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