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西歧和朝歌是当今的什么地方?

宝宝最摇摆


答题者:理科男读历史。

西岐和朝歌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如果论名声,朝歌更有名一些,毕竟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商纣王就是在朝歌,西岐相对于朝歌来说名声就弱了一些,但它依旧是一座历史古城,依旧是文明发祥地。

先来说我们熟悉的朝歌吧。

朝歌是古代商朝的国都,在商纣王时期,朝歌非常繁华,达到了整个历史中的鼎盛,但是很可惜,在商朝灭亡后没多久,因为纣子武庚的反叛,朝歌变为了废墟,在历史中湮灭。

商朝灭亡后,纣王的儿子武庚没有被周武王所杀,反而封为诸侯,让他居住在朝歌的宫室中,但是武庚不服,后来叛周,导致整个朝歌被毁。

如今的朝歌再也不是从前的朝歌,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古时候的朝歌现在在哪里。

其实朝歌依旧存在,只不过换了一个名字,它就是位于河南省鹤壁市的淇县。

朝歌的名称换了很多次,春秋时称为朝歌邑,新朝称雅歌,三国为朝歌郡,晋朝为汲郡,隋朝改卫州,元朝淇州,明朝改为淇县一直到如今,1986年时隶属于鹤壁市。

说完朝歌再来看西岐。

西岐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岐山“,它是周朝的发祥地。当初周族迁徙到岐山,岐山也就成为了周族的领地。

岐山如今是陕西宝鸡市的岐山县,名称没怎么变动。


理科男读历史


古代的西岐,在今天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附近。而朝歌在今天河南省鹤壁市淇县附近。

如今这两个地方大致相距有800公里,开车的话可能八九个小时就能到,而古代的伐纣大业则是从各项准备开始,一步一步推进用年来计算。而在小说里,则有封神演义的各种传说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神奇传闻。


河青文化


随着时代发展,很多地名也发生变化,历史上中国各地有很多好听的地名,这些地名也都非常有名,不过后来,这些地名很多都发生改变,不在叫原来的名字,这不得不说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比如在商周时期,就有两个非常出名的地方,一个名叫朝歌,另外一个叫做西岐。这两个地方分别是商朝与周朝的核心统治区,也是当时天下的核心,不过后来,这两个地方就在地图上消失,也没有以这两个名字命名的地方了。

那么在当时的西岐和朝歌,是现代的什么地方呢?

首先来看西岐,这里是周部落的发源地,正是从这里开始起步,周人创立了自己的王朝,西岐位于岐山脚下,因此才有这个名字。在周朝建立之后,武王等人把国都放在镐京,西岐这个地方不在是国家的核心地区,后来当西周灭亡,西岐彻底就消失。

打那之后,再也没有关于西岐的说法,曾经的西岐,就是如今的岐山县,岐山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炎帝的发祥地,也是周人的起源地。

周人在这里孕育出发达的周文明,一开始他们是依附商人,可后来随着自己的实力越来越强,周人开始向东发展,最终成功把商灭掉。不过周灭商之后,他们没有真正向东部发展,还是留在西岐等地。以这里为核心建立自己的政权,可随着周的衰败,西岐也渐渐被荒废。陕西有很多出名的古地名,西岐在这里面也不算太有名的,最出名的就是西安,也就是当初的长安,其实西岐离着长安也不算太远,这也是当初周武王选择在长安等地建都的原因。

正如同商与周对立一样,西岐与朝歌,就是这两个政权对立的象征,朝歌位于中原腹地,是现在河南省鹤壁市的淇县,如今这里还保存着不少朝歌的遗迹。这里曾经是商王朝的都城,不过在商朝的历史中,他们曾经换了很多的都城,这里也是他们最后一个都城,后来著名的纣王,正是在这里被周人灭掉,商朝也就此结束。不过在商朝被灭亡之后,朝歌仍然掌握在商人的手里,周选择用分封制度拉拢人心,也给商人优厚的待遇,准许他们建立自己的诸侯国。

可惜商人的辉煌,还是随着商王朝的衰败一去不复返,之后朝歌再也没有被当做国都,也渐渐走向衰败。根据后来的考古,在鹤壁等地也发现很多朝歌的遗迹,其中还发现著名的鹿台遗址,在这个周围,被认为是朝歌城的旧址。

和西岐不同,朝歌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城,商王朝创造了非常发达的文明,靠着这些文明,他们征服天下,朝歌也就此成为天下的中心,现在来到这里的遗址,我们还能够感受到曾经商王朝的发达。

这两个地方都孕育出发达的文明,它们的位置也很有意思,一个是位于西部,一个是位于中原腹地。这俩处都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也都与黄河有着很大的联系,古代的文明要想发展,必然是要围绕在河流附近,可在商周之后,这两处地方也就没有被重新当做国都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后来的王朝有更好的国都,他们自然就不会考虑这些曾经的旧城。

当初武王在灭掉商朝之后,也会对这些地方进行一番洗劫,朝歌受到很大的打击,后来在春秋时期,还曾经发生过外族入侵的事情,宋卫这些国家都遭到严重打击,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战乱,朝歌城也被彻底毁掉。西岐也是一样,在幽王时期爆发的犬戎入侵,彻底终结西周的统治,也把镐京和周边的地区都给摧毁,因此后来这两个曾经的大城,都已经没有办法重新建都,只能是被遗弃。


猫眼观史


朝歌是殷商后期的首都,对于朝歌的位置历来是有争议的,因为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有个朝歌,而且有摘星台等建筑,很多人都认为殷商的朝歌就是现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的朝歌了。


但是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这个朝歌从来没有挖出来过殷商的文物,反而河南安阳市挖出来了特别多殷商时期的文物,现在都放在殷墟博物馆之中,相信对于殷墟博物馆大家都是有所耳闻的,所以安阳市也是极有可能就是殷商的首都朝歌的。

但是还有一种说法,这个也是小编很认可的,那就是殷商的朝歌就是淇县的朝歌,但是这个不过是个陪都,商王只是偶尔来这里住几日罢了。而安阳市才是真正的殷商首都,所以殷商时期的文物大多都是在这里出土的!



而岐山没有什么争议,应该就是陕西省的岐山县,这是个龙兴之地,不仅五帝中的炎帝在这里起家,而且周文王也是在这里起家的。由于封神演义的影响,提起来西岐可能就会想起来武王伐纣的故事了。

历史上确实有武王伐纣这件事情,但是和封神演义中说的并不是一回事。殷纣王绝非昏君,周武王也没有那么多神仙相护。就连姜太公姜尚也是存在争议的,因为姜尚是七十多岁才出山相助周文王的,而在那个时期七十岁多半是要入土为安了,不可能成为王佐之才的。


唐朝的长老


西岐和朝歌是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名,西岐是周朝的龙兴之地,朝歌则是商朝的国都,那么西岐和朝歌属于今天的什么地方呢?




我们先来说说西岐,西岐是上古商周时代的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西岐是周朝的龙兴之地和发祥之地,从周太王公亶父迁岐,到周平王东迁洛邑,在长达近400年的时间里,西岐一直都是周朝的中心。

商朝末年,周氏族的部落领袖公亶父(周武王祖父)率领族人由彬县、旬邑一带迁至岐山,岐地成为周人最重要的发展栖息之地。周灭崇(今西安市鄠邑区)之后,周文王姬昌又将都城迁至镐京,西周建立后,西岐被一分为二,东部属周公旦所辖,西部属召公奭所辖,由周王朝直接管辖。



(周公故里,凤鸣岐山)

关于西岐还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叫凤鸣岐山,也是当代一个著名的京剧剧目,西周晚期著作《诗经·大雅·卷阿》有云:“凤凰于飞,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讲的是有一次周文王在岐山,遇见一只凤凰落于附近的山上栖息鸣叫,文王心喜,以为是瑞兆,将山命名为“凤凰山”,将山下的村落叫做“凤鸣镇”,如今岐山县的行政驻地就在凤鸣镇。

西岐在周平王东迁洛邑后便很快没落,而朝歌则在商朝时期繁华了上百年。



(图援引头条作者地图帝)

朝歌,是商朝的国都,由商朝杰出的君主武丁呕心建立,朝歌原来叫沬邑,纣王时期扩建殷都,大兴土木修离宫别馆,改名为朝歌。朝歌最鼎盛繁华的时候,就是在商纣王统治期间,史载“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是上古时期最大的城市。

朝歌,位于今天的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是商朝的国都,城池极尽繁华奢靡,周武王率领大军从西岐攻打朝歌城,纣王在牧野与周武王展开决战,结果兵败回到朝歌,纣王看到城外旌旗飘扬,周军密布,知道大势已去,但又不想被俘受辱,就在后宫穿上镶满珠宝的衣裳,一把火烧了鹿台,然后在鹿台投火自尽,商朝宣告灭亡。



商朝灭亡后,武王以商朝国都朝歌封给纣王之子武庚作为他的封邑,以承殷商之统,但是武庚后来走上了叛乱之路,被周武王毫不犹豫的派王师消灭了,朝歌被攻下,武庚身死,不仅宫殿被焚毁,连百姓都被迫迁离,昔日繁华的商都朝歌,至此就成为了废墟。

西岐和朝歌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城市,西岐的兴盛和朝歌的衰败,代表着两个朝代的更迭,西岐在西,朝歌在东,正好对应着西周和殷商。


大国布衣


西岐与朝歌,这两个地方我们从封神演义中熟知,这两个地方都孕育出非常发达的文明,它们的位置很有意思,一个在西部,一个是在中原腹地,这两个地方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明地,位于黄河流域,古代的文明若想要发展,是离不开水源的,长江流域,尼罗河流域都孕育出古代文明出来。

西岐是周朝的发源地,周朝人在创立周朝的时候,位于岐山脚下,因此命名西岐,位于朝歌的西边,曾经的西岐,在周朝灭亡之后,便没有了西岐的说法,但是如今的岐山县,还是周朝的发源地,具有很深的历史价值。


朝歌是商朝的发源地,位于中原交通要塞的地方,是现在版图上的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因为的商朝的首都朝歌,因此保留着不少遗迹,商朝的末代大王纣王,因为荒淫无度,使得人民不满,推翻了商朝政权,商朝就此结束,周天子开始了周朝的通知,开辟了分封制度用来笼络商人,给予了丰厚的待遇。

本文由@林生观历史原创,如果您看完本文之后对您有帮助或者喜欢,可以点击红色+号关注“林生观历史”,我会每天为您更新分享更多的历史知识,如果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都可以在下方评论和我互动,林生感谢大家的阅读。


林生观历史


我是正史风云,我来回答!

一、朝歌的具体位置

朝歌,在古代称“沫邑”(图中蓝色部位),位于今河南鹤壁市淇县,是商纣王时期的都城延伸之地。

商朝的都城变更的很频繁,大致顺序是亳(山东曹县南)——嚣(河南荥阳东北)——相(河南濮阳北)——邢(河北邢台)——庇(山东郓城北)——奄(山东曲阜)。(图中红色标注部分。)

商王盘庚时期,将商的国都迁于殷(河南安阳西),由此,商朝的国都趋于稳定,一直至纣王死,再也没有迁都。纣王执政时期扩大殷都至朝歌,大修离宫别馆。史书记载朝歌非常繁华,“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史记》中有关牧野(图中绿色标注部分)之战的记载,确证了朝歌作为商朝都城的具体位置。

二、西岐的具体位置

西岐,就是如今的岐山县(图中蓝色标注部分)。

西岐,是周国的发源地。周的始祖是后稷,尧举用他为农师,后来舜封后稷于邰(图中紫色标注部分)。后稷死后,夏后氏废弃农官,后稷的儿子不窋失去官职,逃奔戎狄中。到了不窋的孙子公刘即位以后,虽身在戎狄之中,但是公刘致力于农作,深受人民敬仰,周人治道的大兴自此开启。公刘死后,他的儿子庆节即位,建都于豳(图中绿色标注部分)。

经过几代发展,到达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爷爷)即位后,戎狄部族经常袭扰,古公亶父不想与戎狄部族开战,于是,带领家眷和亲近左右离开豳,来到岐山脚下定居,由于古公亶父仁慈,周围国家人民都来投奔他。古公改变戎狄的习俗,开始建造城郭和房屋,分成邑落居住,设立官职管理国家。周人逐渐强大起来。

正所谓“以百里之地而王天下”!周人的崛起正是从这里开始起步,西岐位于岐山脚下,因此才有这个名字。

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之后,把国都放在镐京,西岐这个地方不在是国家的核心地区,后来当西周灭亡,西岐彻底就消失了。打那之后,再也没有关于西岐的说法,

西岐与朝歌,是两个政权的象征。

纣王被周人灭掉,商朝也就此结束,朝歌也逐渐衰落。

西周灭亡以后,西岐也逐渐衰落、消亡。

两大古都就此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真是可悲可叹可惜!

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

我是正史风云,致力于正史的研究和分析,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您了解一些历史人文知识。期待着您的点评!啥?关注了,啥也不说了!眼泪汪汪滴!

正史风云


答:现在大家对西歧和朝歌这两个地名感兴趣,主要是受许仲琳小说《封神演义》的影响。

您看,该书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就提到了纣王乃帝乙之三子也,因力大无穷,在帝乙游于御园飞云阁塌梁之时,托梁换柱,得立为太子,并在帝乙死后继承其位,都朝歌。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朝歌就是商纣王的都城。

但这是错误的。

商朝历史长达五六百年,期间曾多次迁都,有史料可查的有亳,敖,相,邢,庇,奄,殷这七个地方,大部分都在河南境内。

不过,殷是商朝最后一个都城,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因为,《竹书纪年》在讲到商代中期盘庚迁都于殷的时候,是这样表述的:“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也就是说,从盘庚到商纣王被周武王伐灭时,商朝始终都是以殷为都城,时间长达273年。

也正因如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这殷就是现在河南安阳的殷墟所在。

那么,许仲琳在著作《封神演义》时,为什么会把朝歌写成商纣王的都城呢?

许仲琳并不是乱写,要知道,根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是始于在牧野决战的。

这场牧野大战的战场在哪里呢?

经考古专家考证,古牧野就在今天河南新乡境内。

《史记》写,“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纣王兵败后在一日之内就退回了朝歌,然后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古朝歌城遗址就在现今河南鹤壁市下辖的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因城西朝向歌山,故称“朝歌”,据牧野才70多里,而安阳在古朝歌城遗址往北120多里。

要满足纣王兵败后一日退回,似乎朝歌更符合史实。

并且,现在经过考古研究,古朝歌城遗址附近有纣王建造的摘星楼遗址,还有纣王墓。

所以,纣王就是死在朝歌。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何纣王不待在都城,而在朝歌抵抗周武王大军呢?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对殷墟进行大规模考古挖掘之后,考古专家证实:殷墟没有城墙!

殷墟没有城墙,显然不利于直接的军事防御。

而朝歌城墙遗址至今犹存,其部分遗存城墙犹高约10米,顶宽约130米,基厚约150米,城垣东西宽4里,南北长6里,城周20里,总面积24平方里。

朝歌城垣既然这么巍然壮观,纣王当然会选择驻守在这儿进行抵抗了。

即从这一意义上说,朝歌也可以算成商朝的“陪都”。

那么,许仲琳把朝歌写成了商纣王的都城并不奇怪。

说过了朝歌,再来说说西岐。

“西岐”的叫法,其实是个不确切的称呼。它的正确叫法,应该叫“岐山”,在今天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附近。

之所以被叫为“西岐”,只因其位于中原地带的西面而已。

岐山不仅是周人的起源地,也是炎帝的发祥地。

商人信鬼神、好占卜,周文王崛起,抓住了商人这一特点,编造出“凤鸣岐山”的传说,说自己在岐山看到了凤凰。

“凤鸣岐山”的谣言越传越广,得到了很多人的相信。

这样,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得以顺利与数百个诸侯国组成盟军,共讨纣王。

不过,周朝建立后,建都在镐京,后来又在周平王时代迁都洛阳,岐山渐渐不为人所知。


覃仕勇说史


很多人对西岐和朝歌这两个地名非常感兴趣,大多是因为受到《封神榜》的影响,《封神榜》里面的纣王荒淫无度,残害忠良,当时处于西岐的西伯侯为了黎民苍生,开始了兴兵伐纣,最终在周武王的带领下,一举击溃商朝,拿下了商朝首都超歌,建立西周。

但是很多人对此很有疑问,那就是神话故事里面的西岐和朝歌这两个地方,放在当今应该是什么地方呢?

《史记》层明确记载了周武王姬发趁着商纣王国都城朝歌兵力空虚,带着重兵去攻打朝歌的事情,因此在古代朝歌和西岐两个地方是真实存在的。

商朝时期迁都很频繁,朝歌是纣王帝辛时期的都城,也有一种说法是陪都,但是不论怎么说,朝歌在帝辛时期都是商朝最重要的政治中心,而商朝的最后一次迁都也是发生在帝辛时期。

当代历史学者和考古者认为朝歌就是在当今的河南省北部鹤壁市境内的淇县,在这里发现了大量朝歌时代的遗址,包括纣王自杀身亡的地方鹿台遗址、摘星台、纣王宫殿遗址等。

而西岐在当今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坐落在岐山脚下,关于岐山,还有“凤鸣岐山”的传说,传说周文王在岐山附近居住的生活,看见凤凰在岐山栖息,这一“凤鸣岐山”的吉兆,被后人称为西周将要兴起并且取代殷商的征兆。

周武王灭了商朝以后,选择了在当时的长安建立都城,后来西岐逐步荒废,这个地名也就不常用了,据考古专家考究,只有在现在的宝鸡市岐山县境内,还能寻觅到一丝丝有关“西岐”故地的影子,有周公庙、凤雏遗址等。

时至今日,虽然西岐和朝歌两个名字早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很多关于对《封神榜》神话小说的渲染以及艺术演绎,使得后世人对西岐和朝歌两个地方增加了更多的神秘感。


小聪历史客栈


朝歌,大商朝的帝都。

西岐,周王室的龙兴之地。

朝歌的位置大概就是今天的河南北部,鹤壁市淇县一带。

西岐在周文王之前的位置大概是今天的陕西一带,到了武王的时候差不多就扩展到整个黄河流域了,西岐城的位置大概就是在今天的陕西宝鸡市岐山县。

不管是西岐还是朝歌,估计很多人都是从《封神演义》得知的,毕竟年代太久远了,而且朝歌是西岐作为地名也只是在商周时期出现。

不过这两个地方都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西岐是周王室的发祥地,朝歌是商朝的国都,发祥地。都是中华文化历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