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鄒忌背後的歷史思考

1.成侯鄒忌為齊相,田忌為將,不相說。公孫閈(hàn)謂鄒忌曰:“共何不為王謀伐魏?勝,則是君之謀也,君可以有功;戰不勝,田忌不進,戰而不死,曲橈而誅。”鄒忌以為然,乃說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忌三戰三勝,鄒忌以告公孫閈,公孫閈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戰而三勝,聲威天下,欲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為人卜者,亦驗其辭於王前。田忌遂走。(選自《戰國策·齊策一》)

2.成侯鄒忌惡田忌,使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為將三戰三勝,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執之。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臨淄,求成侯;不克,出奔楚。(選自《資治通鑑·周紀二》)

3.孟嘗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嬰。田嬰者,齊威王少子而齊宣王庶弟也。田嬰自威王時任職用事,與成侯鄒忌及田忌將而救韓伐魏。成侯與田忌爭寵,成侯賣田忌。田忌懼,襲齊之邊邑,不勝,亡走。會威王卒,宣王立,知成侯賣田忌,乃復召田忌以為將。(《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多面鄒忌背後的歷史思考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初中的一篇課文,鄒忌通過自己和俆公比美,妻妾客人對自己的三種奉迎吹捧,向齊威王進諫,目的是想讓齊王聽進不同的意見。結果齊威王廣開言路,提意見的有獎,結果齊國大治。的確,鄒忌做相,協助齊威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的主張,算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政治家了。

但這只是鄒忌生活中的一個側影,當我們多角度立體的走入他的生活時卻發現,鄒忌也會嫉賢妒能,並且刻意陷害與自己不合的功臣。

大家看完前面的三則文字材料就明白了,這功臣就是田忌。在孫臏的輔佐下,他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屢立戰功。隨著田忌功勞的增大,本來就與田忌不合的鄒忌,害怕由此崛起的田忌威脅到自己的地位,而設計陷害他。

其實,這種算計早已開始了,鄒忌有他自己的小算盤。先讓鄒忌打仗,打勝了自己舉薦有功,失敗了田忌倒黴,並準備予以造謠誣陷。結果田忌連連得勝,鄒忌就讓人造謠田忌要謀反,這下就有些說不清了,田忌雖然心裡有火,但終反叛之心,最終逃往楚國。

鄒忌與田忌將相不和,無疑削弱了齊國的實力。鄒忌為了一己私利,不顧大局,造謠中傷,排擠同僚,損害國家利益,的確是小人行徑,遭人鄙視。

鄒忌的人設就這樣崩塌了,小夥伴是不是有些傷心:我又上當了,歷史就是騙人的。但是,我們不要忘了,鄒忌之所以能得逞,都是在齊威王的默許下進行的。俗話說,功高震主。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就是歷史的規律。文種之於勾踐,韓信之於劉邦,胡惟庸之於朱元璋,年羹堯之於雍正無不如此。田忌也遭到了齊威王的懷疑,鄒忌對田忌的謀害,是鄒忌主動地也好,可能不是齊威王主使的,但至少是默許的。或許就是想讓鄒忌逼一逼田忌,我看看你到底反不反我?你走了,我才能睡好。這不和當年宋高宗讓秦檜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岳飛是一個道理,如果朝野只知岳家軍,不知趙家的軍隊,皇帝情何以堪?且岳飛一味反對議和也使他站在了朝廷的對立面,忠心耿耿卻換來殘酷的屠戮。

鄒忌或許只是一個替齊威王做事的槍手,處理田忌的事肯定要有人來做,他只不過是替歷史背了黑鍋,是不是有些冤呢?

歷史中的人本無善惡可言,這是一個由大佬(們)做的局,每個人都是一個棋子,身處江湖不得不做,身不由己。不管是願意,還是不願意,甚至包括大佬自己也未必一定能控制事態大局:種下龍種,長出跳蚤,誰又知道呢?這時的是非和黑白似乎已經變得不再重要了,而這正是歷史的可怕和弔詭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