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服務新入住養老院老人?

如何服務新入住養老院老人?


一、個案背景

李阿姨,75歲,喪偶,是社工本著讓新入駐老人儘快適應集體生活的目的而主動挖掘的服務對象。社工在和收費員交流老人信息時,得知老人在填寫個人信息時有擦眼淚的動作,認為這是一個應該引起重視的細節,如果老人存在對入住養老機構不滿等負面情緒,會對其以後在養老機構內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

李阿姨有三個女兒,都已成家,家庭經濟條件也都不錯,經常輪流去看望老人,也會接母親到自己家小住,但李阿姨更喜歡在自己家生活。她以前有很多可以交流的朋友,還會和朋友們一塊購物、唱歌。在入住養老院前做了一個肝部位的微創手術,之前身體狀況良好。

二、個案分析

(一)需求分析

1、微創手術後的康復需求服務對象的身體在入住養老院之前一直良好,突然檢查出肝部位出現問題,會從心理和生理方面出現接受和適應的一個過程,手術後來到養老院除了加強一些日常的術後護理之外,還要督促服務對象提高對飲食、衛生等方面的注意事項,加強對心理活動反映的觀察。

2、情感需求服務對象來入住養老院據瞭解是個人意願,表示隨年齡增加,為給兒女減少壓力和負擔,提出入住養老院,兒女們商量後都同意。而服務對象在填寫個人信息時擦眼淚的舉動則讓社工認為這是一個應該引起重視的細節,需儘快接近服務對象,正確引導和消除負面情緒,讓她沒有心結的從原來的生活狀態順利進入新的生活狀態,真正接受養老機構的服務。

3、儘快熟悉環境需求﹙服務對象在機構內的支持系統﹚服務對象對機構熟悉程度的快慢直接影響到晚年生活的生活質量,由於老年人的自身生理條件所限,很難在新的機構生活中儘快適應,所以要幫助服務對象儘快熟悉環境,完善其周圍的社會支持系統,使其順利融入新的環境。

(二)優勢分析

1.生理優勢:服務對象在入住的老年人中屬於比較年輕的,除了近期的微創手術,身體一直比較健康。

2.心理優勢:服務對象是個人意願入住養老院,是為給兒女減少壓力和負擔,為自己生活的更好,說明服務對象對周圍環境有清晰的認知。

3.能力優勢:服務對象以前是在自己家獨住,經常會和老朋友們一起購物、唱歌,有一定的組織能力。

4.資源優勢:服務對象有三位女兒,女兒們都非常孝順,家庭都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三)服務目標讓服務對象對在機構內生活產生信任感;為服務對象的術後恢復提供支持;使服務對象儘快適應機構生活,建立周圍支持網絡系統。


如何服務新入住養老院老人?


三、服 務 過 程

第一階段,讓服務對象對在機構內生活產生信任感。

在李阿姨正式入住養老院前,社工先和其女兒進行電話交流,瞭解老人身體情況,微創手術情況,術後注意事項等,瞭解術後的身體恢復和入住時間,囑咐女兒要和老人多交流,要順帶進行一些“現在社會老年人入住養老院是一種趨勢”之類的談話,對方表示贊同和理解。

在李阿姨正式入住養老院後,社工在和其女兒交流得知,老人微創手術一切正常,但也有術口縫線、拆線的問題,院方綜合考慮為老人提供送餐服務,但老人覺得身體沒有問題,執意要去餐廳用餐,社工遵循接納、尊重原則,同意服務對象中午在其女兒的陪同下到餐廳用餐。

社工通過觀察看到老人面色還是有術後的憔悴,身體需要調養,並在午睡時看到服務對象耳朵帶有耳機,初步判斷服務對象性格比較要強,擔心別人說自己不行,還是有剛進入集體生活的侷促感。

通過和護理長商議,決定還是對服務對象提供送餐服務。下午,服務對象主動找到社工,提出自己可以去餐廳吃飯,不用送飯到房間,社工首先贊同了服務對象的想法是積極的,有問題主動聯繫社工的做法是正確的,但也表示她剛做完手術後不久,從她身體和飲食方面考慮,還是先送餐比較好,但服務對象還是堅持晚飯要去餐廳吃,社工便尊重了她的意見。

社工而後和院方進行溝通,院方考慮到術後身體恢復、飲食禁忌等一些方面的問題,認為老人現在的身體情況還是進行送餐服務合適。於是社工便又和服務對象的女兒進行電話溝通,為老人身體和飲食考慮,建議讓老人先嚐試幾天的免費送餐服務再做決定,家屬表示贊同。後由家屬和服務對象溝通後,服務對象相信院方確實是為了她的健康考慮,這才同意了進行送餐服務。

社工後來有對服務對象進行幾次跟進調查和服務,服務對象都積極配合並表示很滿意,讓服務對象對機構產生信任感目標基本達成。

第二階段,為服務對象的術後恢復提供支持。

通過前期和服務對象的子女及入院時體檢大夫的交流, 瞭解了身體恢復情況和注意事項。社工在服務對象入住當天,到房間進行了探望和交流。

交流中,社工首先稱讚她氣色恢復的不錯,而後社工委婉提醒她還是多注意一些的好,例如這一週內先不要下去食堂打飯,不要洗澡、要遵照醫囑進行活動等,她均表示支持並同意。

同時和樓層護理員進行交流,說明服務對象情況,護理員表示對老人情況已基本瞭解,對新入住老人會細心服務,發現情況會及時反饋。過了兩天,社工再次到房間探望服務對象,瞭解了一些入住適應情況。

第三階段,讓服務對象適應機構生活,建立周圍支持網絡系統。

社工在通過交流得知,服務對象以前是在自己家獨住,經常會有很多朋友一起購物、唱歌。在服務對象打聽院內一些活動開展情況,社工趁機把院內開展的合唱小組、舞蹈小組等活動內容和時間進行一些簡單介紹,並表示希望服務對象身體恢復好些後能積極參與活動,服務對象很開心,表示期待身體快點好起來,以參加活動。

服務對象曾向社工提出,同屋的室友有些年齡偏大,不好交流,想換個房間,社工在答覆問題時,讚賞服務對象的適應能力會很強,同時又提醒她的室友92歲了,不是正好會顯得自己年輕有活力等特點的思路,服務對象心情愉快的同意,表示可以再努力適應。

服務對象入住一週後,社工通過電話聯繫了服務對象的女兒,並告知了服務對象近期在院內的生活情況,並希望和其他子女進行溝通能夠抽空帶上外孫、外孫女一起來看望服務對象。服務對象的女兒表示贊同,承諾一定協調好姐妹經常來看望服務對象。

同時,社工邀請服務對象瞭解並參觀院內開展的一些活動,提醒服務對象參加活動要時刻注意身體情況,別太累,有問題及時聯繫工作人員。服務對象表示同意,說平時遇到問題都會和護理員及其他工作人員聯繫,並表示社工會很忙,不用老來看她。可以看出服務對象的心情很舒暢,對院內的生活感到滿意。此外,在與服務對象聊天時,社工也提醒服務對象可電話聯繫以前老友,告知現在在養老院的情況,彼此交流心得。


如何服務新入住養老院老人?


四、個 案 成 效

(一)目標達成分析在這個案例中,社工在服務計劃中的目標都有了較為滿意的完成。

服務對象從一開始的輕微牴觸情緒到入住後沒有表現出失落的情緒,再到後來的積極面對機構生活,都有了順利過渡。服務對象的身體也得到良好的照顧和術後恢復。

服務對象身邊支持網絡得到完善,三個女兒會經常攜家人來進行探望,她本人也積極參加院內的各小組活動。入住機構以前的幾位老友來院內探望了服務對象,表示了對機構的讚賞和對服務對象的精神狀態的羨慕,讓服務對象有滿足感。

(二)服務對象成長分析在社工的介入下,服務對象進入院內的適應狀態相比其他老人優勢明顯,各個環節的到良好的銜接,社工的資源鏈接者的角色得到發揮。

服務對象在身體恢復以後參加了院內的舞蹈小組和歌唱小組,並且已融入其中。每天在飯後都會和幾個新認識的好友在院內散步,聊天。

服務對象參與多種小組活動,並在納涼晚會中和老夥伴們為大家表演了節目,之後更增強了參與院內活動的積極性。

大女兒的工作單位在附近不遠,每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上班前都會路過來看望一下服務對象;二女兒和小女兒每週都會商量好錯開時間最少來看望一次;在合適的時間都儘量帶上自己的孩子,讓服務對象享受天倫之樂。可以說服務對象感受到比以前在家時還要多的快樂。


如何服務新入住養老院老人?


五、反 思

這個案例雖然在多數人看來效果不是很明顯,可能沒有社工的介入服務對象也會很好適應,但社工認為,在服務對象在入住養老院前後,社工的介入使許多環節在過程中、環節中得到有效鏈接和緩衝,減少和降低了一些事件的發生幾率,使服務對象可以更好更快的適應院內集體生活,提高了生活質量。

社工在這個案例中與服務對象交往時,充分做到尊重、理解服務對象,認真研究服務對象及家屬將要面臨的各種問題,感受服務對象目前的情況、感受和情緒,把問題解決到萌芽狀態,盡最大能力幫助服務對象,以實現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目標。

同時,社工定位自己只是一個“參與者、觀察者、資源鏈接者”的角色,與服務對象面談時做到表裡一致,在服務過程中自然地表露真實的自我,沒有讓服務對象感覺到是在敷衍她,悄無聲息地在介入過程中將服務對象在機構、家庭、機構等各層面的資源統一到一起,服務對象周圍環境順利改變對其自身轉變起到了積極影響,所以讓服務對象自身的潛能得到挖掘和發揮,也驗證了“人在情境中”這一理論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