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防疫才有效,謹防“神器”變“凶器”

“返工後,口罩、手套不夠?日本含氯‘消毒卡’,抵禦身邊活病毒!”“三價銀離子,病毒天敵,長久抑菌抗病毒!”“精油小分子穿透病毒包膜殺死病毒”……隨著各地復工復產有序推進,一批號稱可以抵禦病毒、預防新冠肺炎的商品在網絡和實體店熱賣,有的打著“高科技”旗號,有的則是人們熟悉的“老面孔”。這些防疫“神器”靠譜嗎?(3月10日 新華網)

當下,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復產復工的逐步實施,大街上的人也多了起來。但是,疫情未過,防範也並未結束,日常出門次數的增加,無疑更進一步增加了人們對口罩、消毒液的需求。正是這樣的“商機”給一些人制造了機會,就如一種聲稱佩戴在身上就可殺菌防病毒的“消毒卡”成了“網紅”,這種“消毒卡”又叫“殺菌卡”“防護卡”,有多種牌子,價格在100元左右,大多是卡片狀,號稱佩戴在胸前或裝在口袋內,可持續散發二氧化氯,隨時隨地淨化使用者周圍半徑50釐米內的空氣,隔離細菌、病毒、霧霾、煙味、花粉等,一張卡片有效期30天。類似這些防疫“神器”真的有用嗎?

俗話說“病急亂投醫”,處在疫情期間,誰都不想自己被感染,所以寧可信其有,即使不是完全有效,也會有一點點作用的。但是人們忽略了這個東西是否會造成其他方面的傷害,就盲目選擇使用確實是不妥的。出現這麼多人信以為真的現象,一方面是人們的恐慌心理,不斷尋求心理安慰,找到一切可行的辦法,將病毒隔離在外;另一方面,就是從眾心理,看見有人在使用,就會信以為真,甚至失去了基本的生活常識。但是,筆者想說的是,如果這個真有什麼神器可以幫助人們阻斷病毒的傳播,我相信專家或是相關權威機構一定會發出具有可信度的聲明,教大家更好更快地做好防護。

所以,針對所謂的防疫“神器”,要出重拳。首先,加大科學防疫宣傳,提高公眾辨別力,遵照專家的防護意見戴口罩、勤洗手;其次,要加大對防疫用品市場的監管力度,從廣告監測到網絡、實體店的銷售,加強涉嫌虛假宣傳、違法經營的監管;再次,加大處罰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絕不縱容,監管部門和網絡平臺要聯合行動起來,起到警示作用;最後,對於每個公民來說要,要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對明顯違背專業知識、生活常識的謹記不要信以為真,遠離騙局。

就像有人說的“別把希望寄託在防疫‘神器’身上,還是要堅持科學防疫”,莫讓一些商家搭上預防新冠肺炎的順風車,誇大產品功效,誤導消費者購買使用,科學防疫才有效,謹防“神器”變“兇器”。(長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