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吟·齊國


雲中吟·齊國

中國年畫-齊桓公舉火爵甯戚。


  太公佐周,實秉陰謀。

  美女奇物,獻之於紂。

  小白致霸,一匡天下。

  善者善果,惡者惡果。

  因果不虛,此乃天道。


  齊國者,周初太公望姜尚始封之國。昔周西伯拘羑里,太公望等人求美女奇物,獻之於紂,淫亂其心,贖西伯。後因輔佐周武王滅商興周,被封國建邦於齊,都營丘,其地在今之山東省臨淄縣北。太公冶齊,因其俗,簡其禮,通工商之業,便魚鹽之利,附近萊夷之人,多歸之,遂使齊國以富強,為春秋大國。

  蓋太公卒後百有餘年,後世有齊哀公,荒淫田遊,國史作還詩以刺之也。

  至齊僖公,有二女,長女宣姜,初嫁衛宣公,衛宣公死後改嫁衛昭伯,昭伯者系衛宣公與夷姜之子。次文姜,當時魯桓公娶襄公之妹為夫人,魯夫人未嫁之前,常私通於其兄襄公。魯桓公偕夫人到齊國,襄公復與其妹私通,被魯桓公發現,齊襄公遂殺魯桓公而留其夫人於齊國。

  而後齊桓公立,重用管仲,與鮑叔、隰朋、高傒續周初姜太公之建國文脈,修國政,內政圖強,外結諸侯,兼利天下。


雲中吟·齊國

聖人管子。


  管仲為王霸之才,欲救亡圖存,必先強盛齊國,然後才能作撥亂澄清之舉,於是力推改革。內政方面,一是以法治國。曰:“法者民之父母也。”“法者,天下之儀也。“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詐偽;有權衡之稱者,不可欺以輕重;有尋丈之數者,不可差以長短。”一是富治於國。言:“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冶也;民貧則難冶也。”“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糜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故以魚鹽之利,以贍貧窮,祿賢能,齊人皆悅。而後以一連五家之兵,兵農合一,政兵合一,夯實國防基礎。

  對外方面,因北方及西北之戎族與狄族,性情剽悍,尚遊牧生活,長期漂泊,民族文化落後,歷為中國之邊患。周幽王末年,犬戎竟顛覆周室,其入主中原野心不死,春秋之時,歷次南侵,劫掠無已,屠戮百姓,為中原人民之大患。管仲圖強之方略,欲澄清中原,必須內強齊國,團結諸侯,抵禦戎、狄、荊、蠻入侵,故提出“尊王室,攘夷狄,繼絕世,舉廢國”的號召,憑藉魯東之彈丸之地,竭盡畢生之力,團結諸侯,抵禦外侮,阻遏外族入侵。而“尊王室,攘夷狄,繼絕世,舉廢國”之高邁情懷,更是成為我中華民族卓然永存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支柱。融入血脈。

  此內政外務之策略,齊桓公終身遵守,而管仲治齊三十年,使齊國國富兵強,以正義領導諸侯,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此為天下美談。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獨推齊桓公與管仲之功。太史公《史記》亦贊曰:“以太公之聖,建國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為諸侯會盟,稱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國之風也!”

  古人云:治天下有道,親賢遠奸,明而已矣。治天下有法,信賞必罰,斷而已矣。治天下有本,禮樂教化,順而已矣。然而,三者之要則在身,身端心誠不令而行,故唐虞三代之治,純用禮樂,教化大行。《大學》雲: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齊桓公好色,有三位夫人,但都無子。後寵愛姬妾多人,側室就有六位,為其生六子。

  齊桓公死後,諸公子爭立,以致國內一片混亂。《史記》曰:“及桓公卒,遂相攻,以致宮中空,莫敢棺。桓公屍在床上六十七日,屍蟲出於戶。”後,齊國雖在宋襄公的幫助下,擁立孝公,但霸業亦從此衰落。


雲中吟·齊國

唯談玄論道,問因果報應。


  觀春秋典籍,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齊國霸業之衰落,實因管仲死後,國無賢士,齊國王室混亂,非管仲之過,亦非管子之思想不行也。管子之學,無論政治、外交、軍事、以及民生經濟等實承繼太公之開國建國之學。齊學發揚於天下者,管仲之功居偉。故齊國之衰乃天意使然。

  齊桓公之妹為魯閔公之繼母(其姊妹叔姜為莊公妾,生啟方,後為魯閔公)名哀姜。哀姜常通於莊公弟慶父,慶父弒閔公,哀姜欲立慶父,但是魯人卻另立了釐公。桓公召哀姜回齊,殺之。

  齊桓公之女齊姜。初嫁晉武公,武公死,齊姜與武公之子獻公私通,生子名申生。獻公繼位後,以齊姜為夫人,申生為太子。後齊姜又生一女穆姬,即秦穆公夫人。

  齊桓公後又有齊後莊公,齊國棠邑大夫棠公之妻棠姜,色美,棠公死後,齊國大夫崔杼娶之。齊後莊公與棠姜私通,多次去崔家,還以崔杼的帽冠賜給別人。後被崔杼殺。史書有載。

  古人云:太公佐周,實秉陰謀。美女奇物,淫亂紂心。雖有小白致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然善因者善果,惡因者惡果,有原因,則必有結果之應報也。慈恩傳七曰:“唯談玄論道,問因果報應。”此乃天道,豈不慎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