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家园守护与祈福禳灾


门神信仰传承千年,内化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民众的“家园”信仰。

门 神

从甲骨文字形来看,双扇为门,单扇为户。门户在中国远古以来与“栖身”“安命”紧密相连,之后门户进一步引申到“抗志柴门”“朝天阙”等。“门”从“居住”发展到“家园”,从“物”转换为“志”,升华为“乾坤”之道。从匹夫到朝臣再到天子,与此都息息相关,从柴门、蓬门、宫阙再到现代社会紧闭的防盗铁门,都是其中之人家园的精神界限与守护之域。对其守护除了现实之境,更多是内外之分,精神领域的区隔,门神就是其符号与象征。

门神最早的记载是《礼记·祭法》,王为群姓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適士立二祀,皆有“门”。“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自天子到庶人皆拜门神,正如郑玄所注:“君释菜(以芹藻之属祭享的礼仪),以礼门神也。”而在文字记载之前,门神的信仰流传已久。

起源

岁时节日 | 门神:家园守护与祈福禳灾

神荼郁垒

就民间口头流传而言,一般认为门神起源于黄帝时期。门神,即司门之神,起源于民众的万物有灵观念。相传黄帝手下有两名大将——神荼、郁垒,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棵枝繁叶茂的桃树。每天早晨,神荼、郁垒便在此树下审查百鬼。如果发现害人恶鬼,就将其扔去喂虎。后来人们便把神荼、郁垒画在桃符上,作为守护之神。这也是桃符与门神相连的缘起,所谓“新桃换旧符”,桃符成为年份更迭的符号标志。

《山海经》中对神荼、郁垒描述更为详尽,也进一步将神荼、郁垒与门合为一体。相传度朔山上桃树如伞盖,有一枝形成了天然的拱形门,妖魔作乱,从此侵入,危害到每天在桃树上啼鸣的“鸡”,黄帝命神荼、郁垒立于拱门外捉鬼,后“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此后,王充的《论衡》、蔡邕的《独断》、王利器的《风俗通义校注》等均有论述,重点都是神荼、郁垒司捉鬼之职,而门最初则是阻挡鬼灵之用。正如李亦园先生所言,中国人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家的鬼魂就是祖先,别人家的则是鬼魂,从中可看出内外之区隔。因此,神荼、郁垒作为门神,更多职能在于阻隔外来鬼魂进入。


岁时节日 | 门神:家园守护与祈福禳灾

武将门神

神荼、郁垒到魏晋时期渐趋远离民众日常生活,逐渐转入墓葬图像。这也意味着门神作为现实存在,其攘除鬼怪功能渐隐,民众对其期望转换为外在(或显性)的守护。民众叙述核心与故事程式的转换,表达了观念的转变。从神荼、郁垒的图符形象来看,门神最初只是面目丑恶、凶悍的神灵,到后世,逐渐演化为镇殿将军,这与后来的武将门神形象上逐渐接近。亦是人们对门神从神到人理念的转化与推进。

在当下民众的口述中,门神形象更多与武将联系在一起。《汉书·景十三王传》记载:“其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绔长剑,去好之,作七尺五寸剑,被服皆效焉。”当下门神的武将形象最多的就是相传起于唐朝的秦琼和尉迟敬德。民间将武将门神起源嵌入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历史事件,同时民众对于此事件的价值判断亦融于其中。

相传唐太宗通过弑兄杀弟的玄武门之变登上帝位,对于这一不合情感的上位,民众多有指责与非议。民众叙述中,李世民因杀死哥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而心有愧疚,白日心神不宁,夜晚睡眠难安,且晚上经常听到鬼魅哭嚎之声。为了他睡眠安宁,秦琼主动请缨,愿与尉迟敬德一起为唐太宗守护宫门。他们日夜守护在太宗的寝殿门外,自此太宗睡眠安宁,但他们长期站在寝殿门外非长久之计,李世民就请画师给二人绘像,挂于门上守护。从民间叙事中可见,门神从神荼、郁垒到秦琼、尉迟恭,是民间对其从神到人观念的转换,但无论形象如何变化,对“鬼魂”的阻隔依然是其内核。只是武将更重在现实的守护,凡是具有守护之能者,都可充当这一角色。

民众中流传的武将门神,除了流传广泛的秦琼、尉迟敬德外,还有赵云和马超、孙膑和庞涓、萧何和韩信、燃灯道人和赵公明、温娇和岳飞、孟良和焦赞、李元霸和杨延昭等,只是这些影响较小,在民间亦不普遍。但他们的职能都是阻隔邪恶鬼魂于门之外,即辟邪之用。在其他民间文艺形式中也有这一理念,如《老虎外婆》故事中,当孩子被幻化成外婆之形的精怪诱惑之时,孩子为了脱离魔怪之手,一般找借口上厕所,精怪则要求他们在门后解决,他们却回答门口有门神。可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门神的信仰,以及以家为内、家是神圣空间的观念。

岁时节日 | 门神:家园守护与祈福禳灾

祈福门神

门神形象体系除了武将外,还有一类是祈福门神。《庄子·人间世》云:“瞻彼阙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吉祥之意,从古至今内涵变化微细,皆为美好的事情和喜庆的征兆。门神也是民众祈福的图符叙事。这类门神形象不再是神荼、郁垒等神仙,亦不是秦琼、尉迟敬德等武将,而成为表达民众祈福纳祥的“和合二仙”“天仙送子”等,正如冯应京《月令广义》所载:“近画门神为将军朝官诸式,复加爵鹿蝠蟢、宝马瓶鞍诸状,皆取美名,以迎祥祉。”

康德曾说,“偶然的信仰能成为采取某种行动的根据,就可以称之为实用的信仰。”门神信仰内化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影响民众的日常生活行为,已呈现出实用性的特性。门神体系从神荼、郁垒到武将门神再到祈福门神(或称为文门神),这一演化呈现了民众的神灵观念的转变,表达了民众家园信仰,小到各家门户,大到国家疆域,家园情怀始终千年传承。因此,无论门神信仰的外在表现如何随着时代变化,无论年画、戏曲形象、木雕、民间叙事等图符外形如何改变,都无法改变其守护家园、驱鬼避灾及迎祥纳福的根脉。


本文刊于《中华瑰宝》2019年1月号 总第28期

作者:毛巧晖,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岁时节日 | 门神:家园守护与祈福禳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