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們的視頻暴露了他們很多


學者們的視頻暴露了他們很多


在過去只有學術權威人士才能做視頻,現在我的感覺是:只要願意,誰都可以“亮相”,做多媒體的最大好處是讓人們都過了一把“當演員”的癮,這是件好事,至少圓了很多人的夢想。

這樣就出現了兩個分水嶺,一類是普通網民做的視頻,另一類是學者們做的視頻。

對於普通網民們做的視頻我的直覺都不比較不錯的,尤其是一些農民朋友所做的視頻,因為他們所受的教育不高,在語言上、邏輯上、觀點上、思想上,從我內心中並沒有過高的要求,因為他們的背景和水平就在那裡,能站在鏡頭面前說上幾句的還是屬於佼佼者的。

然而,對待許多專家、教授、學者、作家們的視頻,在潛意識中對他們就比較挑剔,看得多,研究得多,思考得多,當然,從他們身上學到的更多。

最近一段時間來,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這些學者在視頻的演講中都暴露了他們身上很多有趣的東西……

1 暴露了他們的經歷、愛好、特長和心理上的傾向。

有的學者在演講中穿插了自己的經歷,愛好和興趣特長,當然也暴露了他們的性格,有的溫柔,有的圓潤,有的中正,有的中庸,有的剛烈,有的好鬥,有的與世無爭,有的爭強好勝……

當然,也有例外,你根本看不出這些學術以外的東西,比如:王立群教授講《史記》時他只忠於自己的學術,只談歷史,不談個人,有學者風範,他很注意語言,與學術無關的話,他從來不談。

2 暴露了學者的高度、深度、寬度、實際度和把握度

你若聽某個學者的一個視頻就能看出他知識的高度、深度和寬度來。比如:有的只聯繫實際,從不從哲學和歷史角度談,完全是自己的觀點、看法和措施,這屬於現實問題研究型,但廣度、高度、和深度都不夠。

再比如:有的學者只談理論,理論水平很高,但缺乏與實踐的結合,這屬於缺乏實際度。

那麼,什麼是把握度呢?這一點十分關鍵,它是指演講者要充分了解聽眾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把演講內容與觀眾的認知水平緊密地結合起來。

比如:有的學者講得東西很深,又不能與具體生活中的問題聯繫在一起,這叫太深。

再比如:有的所講的內容大家都很熟悉了,他的內容根本沒有新義,這叫太淺了。

再比如:有的任意拔高,讓聽眾夠不著邊際,這叫起點太高了,就好像唱歌時起的聲調。

我列舉幾位我認為把握度較好的教授:

陳平教授,他是經濟學教授,他運用了大量的數據進行對比,來說明中國的經濟制度確實比西方,尤其是美國的經濟制度好,我聽了之後有國家制度自豪感。

金一南教授,他是研究中國軍事歷史的,我看了他兩個視頻,一個是關於楊靖宇將軍,另一個是在紅軍長征時期,關於方誌敏將軍還有其他將軍戰敗、被俘、英勇就義的故事,我聽了之後,十分感動,尤其是當王耀武審訊其中的一個紅軍師長時,那位師長上身三件補丁羅補丁的單衣,背上一個糧食袋子,袋子裡只有一個破碗,沒有一粒糧食,戰士們在山上被圍困的第三天,由於沒有棉衣,凍得手扣不動扳機,餓得連扔手榴彈的力氣都沒有……

當聽完這個故事後,我們就會想到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來之不容易啊!誰還有理由不愛自己的國家呢?金一南教授沒有大喊:你們要愛國呀!但這個故事所起的作用比口號要強。另外,金一南教授的人生歷程也很勵志。這是一種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金燦榮教授,他是研究工業化的教授,他通過對第三次工業革命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介紹,以及他運用了大量的數據對比,說明了我國的經濟地位和經濟實力在世界上佔有絕對優勢,他強調了科技和工業發展對一個國家的重要作用。聽後,感到有種國家自豪感。他也是用事實說話。讓我們既看到了祖國的優越性,也看到了與發達國家在哪裡還有差距。用數據說話給人一種真實可信的感覺

易中天教授,他是研究中國古典文化的教授,他的古文化知識很深厚,並且能把高深的知識與社會現實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用科學推理的方法傳遞出來,既能讓人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而且它的演講很接地氣,有實用價值,聽後蕩氣迴腸……

臺灣哲學教授博佩榮講《論語》,他能深入淺出,聯繫實際生活,雖年輕,但有學者風度,至少對知識的嚴謹態度令人敬佩……

復旦大學哲學系教師陳果,研究哲學,能把中西方哲學與人的情感問題結合起來,有實用性,美中不足,肢體動作太多,幅度太大,多少會影響學習效果。當然,授課風格各有特色,這並無大礙。

當然,還有很多學者的演講也很精彩,由於篇幅所限,不能逐一列舉了……

3體現了學者的修養

學者的修養首先看他的演講內容,他的內容是不是真實的、可信的和科學的。以上我所談的學者所講的內容,以及他們從事實中所得出的結論都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這就是學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胡適先生說:

“要言之有物!”

然而,有極個別專家、學者、教授或作家,在這方面或多或少有點欠缺,說出來的話和得出的結論總給人一種牽強附會,矯揉造作、生拉硬拽、虛頭巴腦的感覺。現在的網民不同於十年前的民眾,他們在知識上和鑑別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看重的不是你的名氣,而是你所講的內容。要考察:這是不是事實?有沒有道理?對他們的生活有沒有指導作用?虛偽和虛假的東西是網民們深惡痛絕的!

以上是我個人的感受,它並不能代表所有網民的心聲,由於本人才疏學淺,認識問題會有偏差與錯誤,不當之處,請多包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喜歡的別人不一定喜歡,大家贊成的,我不一定認可。

不倒翁 2020,3,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