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這名敬業奉獻的“陝西好人”

3月5日,陝西省委文明辦發佈2020年1月—2月“陝西好人榜”。經過逐級推薦、網絡點贊和專家評審,本期共有30人上榜,陝西省鳳翔縣城關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志剛榮獲敬業奉獻“陝西好人”稱號。

點贊!這名敬業奉獻的“陝西好人”

馬志剛,男,1971年8月出生,原鳳翔縣衛東植化有限公司的一名機械維修工,2009年企業破產下崗後,從事農業機械維修加工工作。2015年,他創辦了鳳翔縣城關農機專業合作社。四年多來,為陝甘寧三省來我縣支援“三夏”“三秋”的農業機械提供免費服務。經過多年研發,由合作社研發的小麥秸稈撿拾粉碎包裝一體機被授予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一致好評,為小麥秸稈綜合利用、“保衛藍天、除汙降霾”助力脫貧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機手農戶架金橋、服務農業作貢獻

他在從事農業機械加工維修的過程中,看到由於機手和農戶之間信息不暢,先進的農業機械不能充分發揮作用,農業耕作成本過高,農民增收緩慢。為此,他組織60多戶農機戶,成立了鳳翔縣城關農機專業合作社,為群眾開展旋耕、播種、收穫服務。並投資60多萬元,建起了1500平方米的農機具存放大棚,四年多來,為50多戶農機戶解決了農閒時節200臺次的收割機存放問題。同時,在“三夏”和秋收期間為陝甘寧三省的4000多機手提供免費維修、住宿、停放、供水服務。機手田間作業,他開著服務車免費送油送水,農機出現故障,他到田間免費送配件免費維修。甘肅靈臺縣機手李海勤,已連續多年到鳳翔支援“三夏”工作,他說“我常年從事農機作業,走了許多地方,沒想到鳳翔城關農機專業合作社服務做得這麼好,我們要每年來哩!”四年多來,馬志剛為農戶和機手提供信息500多條,解決了許多農戶找不到機械,機手聯繫不上農戶的問題。

潛心篤志搞研發、助力環保保藍天

近年來,小麥秸稈已經成為一種寶貴的資源,大量秸稈用於養殖、種植及造紙、生物碳加工的重要原料。但是,由於缺少相關的農業機械,導致大量的小麥秸稈被廢棄,麥茬火災時有發生,造成環境空氣汙染,養殖、種植的原料緊缺,成本增高。馬志剛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於是他開始構思研製小麥秸稈撿拾、粉碎、包裝一體機。2016年7月,馬志剛自籌資金,跑山東下河南考察機具。經過構思、設計和多次的改進、試驗,第一代樣機研發成功,被國家專利局授予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專利號201720713862.8)。在試驗和宣傳新機械過程中,經過省市農機專家的指導、技術人員合力攻關,2018年5月,二代機研發成功,解決了一代機在動力輸出、除塵等方面的缺陷。小麥秸稈撿拾、粉碎、包裝一體機的研發成功,馬志剛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為我市的種養殖、秸稈綜合利用及環保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2018年6月8日,市縣農機專家及新聞媒體到合作社進行現場觀摩;6月9日《寶雞日報》以《吃麥草吐麥糠》為題作了報道;6月10日,馬志剛被寶雞市農機局邀請,代表寶雞市參加全省在蔡家坡舉辦的“保衛藍天秸稈綜合利用”現場會,他研發的農機得到與會領導及農機專家的一致肯定。

關愛貧困戶、助力脫貧

在脫貧攻堅戰中,馬志剛也不甘落後,積極承擔自已的社會責任,主動為貧困戶順利脫貧貢獻自己的力量。2018年夏收結束後,他從柳林鎮漢封村第一書記韓紅章口中得知,該村部分貧困戶為養牛的飼料問題犯難。由於當地全部為收割機收割,貧困戶缺少勞力,收割後的麥草拉運都成問題,更別說粉碎了。馬志剛隨後主動聯繫漢封村,利用他研發的小麥秸稈撿拾粉碎包裝一體機,組織人力到該村為養牛的貧困戶免費撿拾粉碎小麥秸稈,並送到貧困戶家中。漢封村三組貧困戶老胡說,我養了三頭牛,缺勞力、缺飼料,合作社老馬雪中送炭,真的幫了我的大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