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第二十四卷│卜筮篇第七十一(3)


《论衡》第二十四卷│卜筮篇第七十一(3)

【原文之三】

天地有体,故能摇动。摇动,有生之类也;生,则与人同矣。问生人者须以生人,乃能相报。如使死人问生人,则必不能相答。今天地生而蓍龟死,以死问生,安能得报?枯龟之骨,死蓍之茎,问生之天地,世人谓之天地报应,误矣。如蓍龟为若版牍,兆数为若书字,象类人君出教令乎,则天地口耳何在,而有教令?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不言,则亦不听人之言。天道称自然无为,今人问天地,天地报应,是自然之有为以应人也。案《易》之文,观揲蓍之法,二分以象天地,四揲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月。以象类相法,以立卦数耳,岂云天地合报人哉?

《论衡》第二十四卷│卜筮篇第七十一(3)


《论衡》第二十四卷│卜筮篇第七十一(3)

【字词】

1、扐:(lè)古代数蓍草占卜,将零数夹在手指中间称“扐”;手指之间;余数;(lì)捆绑;(cái)古同“材”

【拙解】

天地有形体,故而能运动。能运动,便属有生命之类;既然天地有生命,则与人相同。问询活人必须是活人,才能得到答复。如果让死人问询活人,则必定不能得到答复。如今天地有生命而蓍草龟甲为死物,用死物询问有生命的天地,怎能得到答复?用干枯的龟骨,死去的蓍草之茎,问询有生命的天地,世人称天地会有答复,这是错误的。如果说蓍草龟甲似若版牍,兆数似若文字,能像君王发出命令一般,那么天地的口和耳在哪里,而能发出命令?孔子说:“天出何言?四季运行,万物生长。”天未出言,则亦不会听人之言。天道称自然无为,如今人们问询天地,天地回应,那就是自然有意识地回应人的问询了。察验《周易》中的文字,看其中记载的用蓍草卜算方法,是将蓍草分为象征天和地的两部分,每四根象征四季,余者留在手中以象征闰月。这是以象征类比之法,用来确定卜卦的数字而已,岂是在说天地回复人的问询呢?

【小议】

天空浩瀚星无数,地球只是其中星。

星有殊异各不同,生就地球独特风。

风云际会皆自然,机缘巧合万物生。

生物起源颇神秘,不知何缘竟有人。

人与自然万物争,渐生智慧始敬神。

神鬼莫测天地问,卜筮之工惑人心。

心生迷茫难作为,钻龟揲蓍载入文。

文字记事有虚实,传书载史难辨真。

真有天地答人问,怎需枯龟与蓍茎?

茎骨若能通天地,世上万物皆有灵。

灵占神测显匠功,智慧在脑口舌能。

能信蓍龟占世事,不如淡然度此生。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