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乾陵,郭沫若:可能有王羲之的蘭亭序,提議發掘被總理否決

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據史料記載,乾陵是唐代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根據考古專家的說法,乾陵地下宮殿裡至少有500噸文物。1988年,英國藝術家和藝術史學家安·帕盧丹來到中國考察古建築。在此期間,參觀了大量古代帝王陵墓,並拍攝了大量照片。


武則天乾陵,郭沫若:可能有王羲之的蘭亭序,提議發掘被總理否決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城的梁山上。它是陝西關中地區十八座唐墓之一。它建於公元684年,花了23年才基本完工。據史料記載,乾陵原本有內外雙壁、四個城門、獻殿闕樓和許多其他建築。由於歷史悠久,僅剩下石像生、無字碑和61座無頭石像等。


武則天乾陵,郭沫若:可能有王羲之的蘭亭序,提議發掘被總理否決


  在古代神話傳說中,翼馬是一種能飛能跑的靈獸,也被稱為飛馬或天馬。乾陵裡的翼馬造像優雅,昂著頭,樣子很壯觀。前肢的上部有兩個翅膀,上面刻有云紋,更增加了騰雲駕霧之勢。在所有的乾陵石刻中,翼馬是最為壯觀的,顯示出了乾陵的雄偉氣勢。


武則天乾陵,郭沫若:可能有王羲之的蘭亭序,提議發掘被總理否決


  乾陵神道全長700米,從南面的華表一直延伸到北面的朱雀門石獅。神道兩旁屹立著一對華表、一對翼馬、一對鴕鳥、五對鞍馬、十對衛士、兩塊石碑、六十一尊王賓像像和一對石獅等。雖然1000多年過去了,但看起來仍然非常令人震驚。


武則天乾陵,郭沫若:可能有王羲之的蘭亭序,提議發掘被總理否決


  自唐朝滅亡以來,乾陵墓成為盜墓者的首選,因為地下宮殿裡埋藏著太多的陪葬品。在1000多年的時間裡,乾陵被盜掘多次。最著名的是黃巢帶領40萬人進行挖掘,結果以失敗告終。今天,當人們去參觀陵墓時,導遊一定會介紹一條40多米深的“黃巢溝”,這就是當年黃巢盜掘乾陵時留下的。

據《新五代史·溫韜傳》記載:“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境內者,悉發掘之,取所藏金寶。昭陵最固,韜從埏道下,見宮室閎麗,不異人間。鍾、王紙墨、筆跡如新。韜悉取之,遂傳民間,惟乾陵。”


武則天乾陵,郭沫若:可能有王羲之的蘭亭序,提議發掘被總理否決


  為什麼乾陵如此堅固呢?不是因為運氣,而是因為地下宮殿太堅固了。乾陵把整座山鑿成了一座陵墓,而且入口非常堅固。據《唐會要》史料記載:“乾陵元宮是用石頭封住的,石縫鑄鐵,以固其中。”

  為什麼無頭石像是無頭的?至今是乾陵最大的謎團。這61尊雕像穿著不同的服裝,包括束腰外衣、翻領緊袖的、披髮左衽的。石像雙手前拱,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其中32個在西邊,29個在東邊。


武則天乾陵,郭沫若:可能有王羲之的蘭亭序,提議發掘被總理否決


  1958年冬天,附近村民修公路,山上炸石頭,意外發現了乾陵入口。消息傳出後,郭沫若立即來到現場。郭沫若在確認了乾陵入口後說:“毫無疑問,裡面一定保存了許多文物。可能有武則天的《垂拱集》和王羲之的《蘭亭序》。這一定是一個石破天驚的大事!”


武則天乾陵,郭沫若:可能有王羲之的蘭亭序,提議發掘被總理否決


在郭沫若的倡議下,文化部向國家提交了《乾陵發掘計劃》。然而,在讀完《乾陵發掘計劃》後,周總理寫道:“我們不能把好事都做完,這事留給後人去完成吧。””郭沫若得知發掘計劃,被國家否決後感到非常遺憾,於是他特地寫了一首《遊乾陵》:“巋然無字碑猶在,60王賓立露天。冠冕李唐文物盛,權衡女帝智能全。巢溝在陵無恙,述德紀殘世不傳。待到重啟日,還期續新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