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奇事,能讓人深思很久?

萊茵之纓


東漢時期有一位大才子,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而且應該是拔得頭籌的那位,過目不忘,學富五車,才華絕倫!並深受曹操和曹丕喜愛,一直評價頗高並被委以重任!可是就這樣一位,有一個特殊癖好,就是喜歡聽驢叫,如痴如醉,一有高興的事情就喜歡學驢叫,而且還十分神似。但天妒英才,在他40歲的時候行軍路上染病過逝。

曹丕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邀請當時天下的皇親貴族,文人雅士,各界名流共同參加,曹丕為了紀念這位好友,讓在場的人包括自己一起學驢叫,於是那場面………相當壯觀,葬禮在此起彼伏的驢叫聲中結束了!

只是奇事,具體有啥深思,大家自己體會!






流雲看天下


歷史長河,源遠流長,這個問題讓我來!

要說古代有哪些奇事,那算起來大大小小的事兒也是數不勝數,所以這裡我講一個我比較印象深刻的一個故事吧。

據說在古代有個叫李謙的人,善彈琵琶,有一天晚上閒來沒事兒,自己在家裡彈奏,正彈著呢,就聽到門外面有人輕聲附和,還不時的用手打拍子。 李謙心想,千金易有,知音難得呀,於是停下演奏,問門外何人,何不屋裡坐坐。

門外那人並不答話,李謙便起身推門,這時候見自家門框上坐著個黑衣女子,那人對李謙說,我都死了好多年了,就不進去打擾先生了,說完風一樣的飄走了。這時候李老師才意識到,原來聽眾是鬼。


自古以來,音韻通靈的故事都不勝枚舉,包括現在還有很多死亡音樂,據說聽多了會讓人有想死的感覺。 音樂確實具備影響人心智的作用,利用的好,可以通過五音調整五臟,達到扶正治病的效果,利用的邪,就可以稱為殺人的工具。 在電影《功夫》中的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確實是存在的。

每天有舒緩的音樂相伴,久而久之,人的情緒就會變得舒緩,反過來每天在嘈雜的噪音中生活,人的精氣神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在歷史上,甚至有關於《鬼謠》的記載。 相傳這種歌謠,就是專門在鬼之間傳唱的,李謙老師,應該是演奏的有特點,某一個節奏和鬼謠接近,恰巧有碰到了一個鬼界的音樂愛好者,這才躲在門外偷聽。

話說他運氣也夠好的,碰到個通情達理的鬼,如果碰到個惡鬼,估計結局就很慘了,所以看起來,無論是人還是鬼,平時有個高雅的興趣愛好,都能帶來好運氣。

說到這高雅的興趣愛好,還有人樂於去找尋不死仙藥。


崑崙懸圃,作為西王母的居所,也是傳說中的聖境所在,各種奇珍異獸,奇花異草不勝枚舉。在很多記載中,都把它描寫的跟個花園差不多。其實在我看來,懸圃更像是個一個實驗基地,在那進行著包括基因變異在內各種各樣的實驗
而歷朝歷代,去聖境求不死仙藥的人,很可能就是過去取一些試驗成果。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求長生不老的方法,但結果卻也往往不盡人意。在我看來與其一味尋求那些不切實際的事情,還不如踏踏實實去做些有意義的事情,自古君王多薄命,名流萬世亦長生。


仰望歷史長河,尋覓一份純淨。喜歡就點個關注唄!


歷史長河緩緩淌


1、古代女人上衣是肚兜,那她們穿內褲嗎?

  古人說的衣裳,上半身為“衣”,下半身為“裳”。

  “裳”有點像裙子,說白了就是塊遮羞布。直到春秋時代,才有了褲子。

  後來,女性月經時會多穿一條舊褲子在內,避免弄髒外褲,慢慢地男人也效仿,逐漸演變成今天穿的內褲。

  如今,不穿內褲卻成為另一種性感的表達。

2、男扮女裝

明朝年間,有一個叫谷才的人,他收了很多個弟子,形成了一個集團,都男扮女裝,以教授婦女手工活,晚上在把女子那個,當然,這代表谷才的化妝技術真的非常好。

讓人家真的以為是女子,而谷才有一個弟子,叫桑衝,一次,他又去行騙,以怕被老公打來借宿之名,住在晉州聶村生員高宣家,剛好高宣有個女婿。

叫趙文舉,看上了這個男扮女裝的桑衝,而桑衝呢,是看中高家小姐,晚上正在打高家小姐的主意時,竟反被趙文舉給壓住,想對他那個,結果事情才這麼東窗事發。

桑衝當場被送去官府,據桑衝的口供,他已經犯案成功了182次了!!也因為這起事件,導致這整個集團被連根挖起,當時,谷才已經去世了。

最終桑衝下場也是遭受凌遲酷刑。這件事在當時可是轟動全國的大事,還被記載在邸抄(官報)上,連著名名著聊齋也有寫下這件奇文軼證!這兩個奇事會讓現在人深思很久!




新鄉站通訊員


古時有個書生,名叫馮玉,馮玉家貧,父母皆為佃農,目不識丁,生下馮玉後,不想讓馮玉跟自己一般吃苦受罪,想讓馮玉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便省吃儉用,讓馮玉棄農從文,做了書生,以期他可以改變自己的命數。

馮玉也很是勤奮,晝耕夜誦,頭懸梁錐刺股,只為有一天可以金榜題名,但奈何考運太差,加上發揮失常,屢次名落孫山,這次是馮玉最後一次進京趕考了,若還不中,便只得認命了。

馮玉自老家往京城趕路,走了約有二十幾天的行程,眼看就要到京城了,卻見前面路邊樹上貼著張告示,寫著“此路不通”。原來前些日子下了場暴雨,將路邊山上的泥石衝下,把路給阻斷了,這路兩邊皆是懸崖峭壁,根本無法繞過,馮玉見後,心中很是焦急,唯恐耽誤了考期,問路邊一老伯是否還有其他去京城的路,那老伯說向南走十多里,有座荒山,越過那荒山後一直向前走四到五天的路程便可到京城了。

馮玉謝過了老伯,向南走去,不一會便來到那荒山處,剛想進山時,卻見路邊樹下躺著一個道人,那道人背靠著樹眯著眼睛在打盹,道衣破破爛爛的,縫的全是補丁,上面滿是油膩,道人旁邊還有一個啃了一半的硬窩頭,一個盛著半碗水帶缺口的碗,馮玉見那道人穿著打扮,覺得定是缺衣少食,朝不保夕的可憐人,盤算著自己的盤纏帶的還有些盈餘,便取出幾文錢來放到了那道人碗旁,轉身欲走。

道人聽到動靜,睜開了眼,看到馮玉放到自己碗旁幾文錢,顯得很不悅,對馮玉說道:“喂,書生,你幹嘛?”

馮玉見道人醒了,對道人作了個揖,說道:“這幾個小錢留給道長買幾個饅頭吃吧!”

道人聽後,不僅不感激,反而惱怒道:“你這書生忒是無禮,當我是乞丐怎的?道爺我從不受嗟來之食,拿走拿走!”

馮玉不料道人竟是如此態度,好心當成驢肝肺,尷尬之餘,又有些懊惱,暗罵自己真是吃飽了撐的,管他作甚,馮玉撿起地上的幾文錢便向著山上走去。

這時卻聽那道人說道:“小子你要上山?”

馮玉見那道人喊自己小子,言語很是輕薄,也有些惱怒,說道:“是又如何?”

道人滿臉的嘲諷,說道:“馬上就要下雨了,道爺我好心,怕你上山後被淋成落湯雞!”

馮玉抬頭,見豔陽高照,哪有下雨的跡象,只當這道人在戲耍自己,並未理會他。

道人見馮玉不理自己,又說道:“那山上妖魔鬼怪甚多,我看你印堂發黑,怕是有命去,沒命回!”

馮玉見那道人三番五次,言語戲耍自己,動了怒,說道:“你這道人真是可惡,我好心幫你,你卻一再戲耍我,真是忘恩負義之徒。”

馮玉說罷,冷哼一聲,向山上走去。

道人笑道:“呦,還生氣了,小心不聽道爺言,吃虧在眼前吶!”

馮玉上了山,順著山路走了約有一個時辰,這時天色暗了下來,烏雲籠罩,不一會,竟下起瓢潑大雨來,馮玉不由得想起上山時那道人說的話,竟然應驗了,又想起道人還說過山上妖魔鬼怪甚多,心中忐忑不已,後悔沒聽道人之言。

這雨下的太大,樹下避不了雨,只得冒雨向前走看看有什麼避雨之處,走了一會,身上都溼透了,這時看到前面有座破廟,廟門上的字都模糊不清了,也不知供奉的是哪尊神,馮玉推開廟門進去,裡面雜亂不堪,全是蜘蛛網,也不知多久沒來過人了,正對著廟門有一神像,也不知是誰,馮玉心想拜拜總沒錯,便對著那尊神像三拜九叩,祈願這次大考可以金榜題名,一但榜上有名,必來還願。

拜完便靠著牆歇息,朦朦朧朧見到一白髮老翁向自己走來,那老翁說道:“我是此廟廟主,亦是本山山神,念你心誠,特來相助。”老翁言罷,朝馮玉遞過來一張紙卷, 馮玉接過來一看,那紙捲上竟然寫著一些考題。

老翁說道:“此為本次大考的考題,你需細細記下,通曉之後,自可金榜題名。”

馮玉將那些考題仔細讀了一遍,正欲感謝老翁,那老翁竟消失了,低頭一看,手中紙卷也沒有了,馮玉醒了過來,竟然是個夢。

但夢中的考題馮玉記了下來,雖然有些懷疑是否有用,但以防萬一,馮玉還是將其研讀透徹,過了約有一個時辰,大雨停了,馮玉繼續趕路,五天後,終於來到了京城。

又在京城待了幾天,大考開始,那考.捲上的考題竟然真是當日夢中記下的,馮玉筆翰如流,操翰成章,不一會便答完了。

幾日後放榜,馮玉果然榜上有名,十年寒窗苦,一朝人上人,馮玉被封了官職,走馬上任,開始了自己的宦海生涯,方知官門水深,官與官相護,貪墨成風,馮玉新官上任,倒還禁得住誘惑,但時間久了,也就慢慢被腐蝕了,心道人人皆是如此,我又何必故作清高,反遭同行厭惡,便也就隨波逐流了。

幾年後,天子決心清理朝中不正之風,罷黜一批貪官汙吏,按律懲處,馮玉也在其中,按罪當誅,天子賜下三尺白綾,讓其自裁。

馮玉悔不該當初,涕淚橫流,把白綾系房樑上,正欲自裁,卻聽房門外有吵雜之聲,一道人闖了進來,正是當初進京趕考,荒山前遇到之人,道人說道:“終於找到你了,快醒來。”

馮玉一頭霧水,不知道那道人在說什麼,那道人拿出一三寸大小的桃木符,放到馮玉額頭,馮玉頓感靈臺一片清明,周遭場景慢慢模糊、消散,馮玉晃了晃頭,定睛一看,嚇得魂飛魄散,自己竟然置身於山林之中,面前一顆參天古槐樹,獨木成林,讓人恐懼的是那樹上掛滿了乾屍,皆是被繩子吊頸而死。

而自己正手拿系在槐樹上的繩圈,往自己頭上套呢!那道人就站在自己旁邊,道人見馮玉清醒了過來,陰陽怪氣的說道:“小子,我說什麼來著,不聽道爺言,吃虧在眼前,這下信了吧!”

馮玉尚未搞清是怎麼回事,被嚇得呆若木雞,連話都說不出了。

"喂,小子,你莫不是被嚇傻了吧。“道人問道。

“我……”書生剛想說話,卻見那參天槐樹枝葉齊動,颯颯作響,樹下的馮玉頓感陣陣陰森之氣,剎那間,周遭場景又變,自己彷彿來到地獄之中,周遭全是妖魔鬼怪,腳下皆是地獄岩漿,那些鬼怪向自己撲來,馮玉大駭,幾乎嚇得昏死過去。

這時卻見那道人大吼一聲,雕蟲小技還敢在你道爺面前班門弄斧,從背後抽出一把桃木劍,朝著那槐樹刺去,兩木相觸,桃木劍如切豆腐一般刺入槐樹樹身,竟有紅色粘稠液體順著桃木劍流出,道人將桃木劍抽出,那槐樹一震,枝葉變黃枯萎,紛紛落下,道人拿出一火摺子,將落葉堆積在槐樹附近點燃,頃刻間大火將槐樹引燃,燒的噼啪作響。

“這……這是怎麼回事?”馮玉心有餘悸,向著道人問道。

“呦,原來還沒傻啊!”道人戲謔道,然後向馮玉講述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馮玉進京趕考,在廟中避雨,朦朦朧朧睡著,根本就未曾醒來,以後發生的一切皆是夢境,是槐樹妖在從中作祟,那槐樹妖本是山神廟後面的一顆老槐樹成精,成精後佔據了廢棄的山神廟,引誘入廟之人吊死,吸收死去之人幽魂以助其修行。

因無數人在此山之中失蹤,引起道人的注意,猜測山中必有妖邪,便前來查看,恰好遇到馮玉途經此荒山,見他心地善良,有意救之,奈何自己秉性使然,言語頗為粗俗,適得其反,馮玉上山,道人也就將計就計跟隨馮玉上了山,果然遇到妖邪作祟欲害馮玉,便出手相救。

馮玉聽罷,朝著道人拱手作揖,以謝道人救命之恩,道人卻擺了擺手,說道:“無需多禮,給點錢吧。”

馮玉愕然,將先前贈給道人,道人卻不要的幾文錢又遞給了道人,說道:“小生先前贈與道長,道長不要,現在為何又給小生討要?”

道人對著馮玉翻了個白眼,說道:“道爺我不要嗟來之財,又沒說不要辛苦費,就這麼點?”

馮玉道:“小生就這些了,餘下的是盤纏。”

道人嘆氣,直呼倒黴,又在馮玉裝書的箱籠裡搜刮出一些吃的幹餅,揣到自己懷中,然後遞給了馮玉一塊桃木符,說道:“道爺也不讓你吃虧,這桃符可驅邪避災,送你了。”

馮玉又向道人道謝,然後便下了山。

幾天後,馮玉來到京城參加了大考,過了幾日出榜,馮玉榜上有名,被封了官,因有前車之鑑,馮玉清正廉潔,深受百姓愛戴。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做“拜錯神”


燃先生


我想到了周世宗柴榮見過外星人!這個是奇事當中的奇事。

根據北宋時期著名學者王銍的《默記》記載,曾經在周世宗手下,有一名十分傑出的將領,名叫王樸,周世宗在他的協助下,統一了許多地方,而王樸在周世宗的軍中,也始終扮演著一個類似諸葛亮似的角色,他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幾乎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周世宗對他十分倚重。

有一次,王樸在巡查汴水河道的時候,忽然看到了一個異像,他急忙回到宮裡,向周世宗稟告。周世宗知道王樸,他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處變不驚的人,這次忽然神色慌張,鐵定是出了什麼大事,因此詢問他事由。王樸稱,在汴水河上看到了一個關於大周興亡的怪象,而且還邀請周世宗一起到河邊去觀看。

等王樸帶著周世宗來到汴水河邊時,卻沒有看到什麼奇怪的地方。王樸讓周世宗不要作聲。過了一會兒,忽然出現一個火輪,上面還有一個三四歲的小孩,樣子很像踩著風火輪的哪吒。那個火輪離他們越來越近,他們也看得越來越真切。

王樸見到這樣的場景後,急忙拉著周世宗一起下拜,稱這小孩是一個天神。等到周世宗拜完後,那個小孩才逐漸消失。事後沒幾天,王樸就忽然染急病去世,而周世宗也在征戰的過程中得病,沒過幾天也去世了。

本文事件出自北宋著名學者王銍的《默記》,這段記載當不是空穴來風,當然,對火輪小兒,王銍有自己的看法。在王銍以及其他宋朝文人看來,大宋以火德興,周世宗君臣遇上火輪小兒(即火德星君,火神),不久暴斃而亡,是趙宋必然興旺的徵兆。

依照現代人的觀點來看,這個腳踩風火輪的小孩,其實是一個外星人。而周世宗的忽然去世,或許和這個外星人有著或多或少的關係,因此才有了周世宗暴斃源於遭遇外星人一說。不過這畢竟只是傳說,當時的真相究竟如何,已經誰也說不清楚了。




菜鳥電影放映驛站


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件發生在宋朝的UFO奇事,這件事被記載在北宋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裡。《夢溪筆談》是一本中國古代的科學鉅著,書中涉及到天文地理物理農業等各方面的知識,裡面的內容都是比較科學嚴謹的,所以記錄在書中的UFO事件,可信度應該是比較高的。

沈括在《夢溪筆談》書中曾這樣對UFO有過記載:“嘉中揚州有一蚌甚大,天晦多見。初見於天長縣陂澤中,後轉入甓社湖,又後在新開湖中,凡十餘年,居民行人常常見之。餘友人書齋在湖上,一夜忽見其蚌甚近,初微開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橫一金線。俄頃忽張殼,其大如半席,殼中白光如銀,珠大如拳,燦然不可正視,十餘里間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遠處但見天赤如野火,倏然遠去,其行如飛,浮於波中,杳杳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類同,熒熒有芒焰,殆類日光。崔伯勖曾為明珠賦,伯勖高郵人,蓋常見之,近歲不復出,不知所往。樊良鎮正當珠往來處,行人至此往往維船數屑以待觀,名其亭為玩珠。”

這篇文章翻譯成現代文大概意思為:揚州地區有一個奇怪的大珠,其形狀猶如蚌殼(這是不是很像飛碟形狀?),而且會放出強烈的光芒。它在當地逗留時間長達十幾年,先後停留在三個湖泊中(有可能是蒐集地球上的水中生物),沈括還多次強調很多居民都見過它,證明不是自己憑空想象或捏造出來的。





貓叔講歷史


歷史上真的有潘金蓮其人

據說,潘金蓮在歷史上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而且是一個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

武植聰明能幹,一表人才,只不過自幼家貧,所以到潘家做工,就這樣結識了大小姐潘金蓮。

因為潘金蓮的父親是當時的知州,覺得武植是個人才,於是資助他學習,後來還將女兒潘金蓮許配給了他。

武植後來通過科舉考試做了陽穀縣的縣令,和潘金蓮夫妻和睦、白頭偕老、子孫滿堂。

那為什麼小說裡潘金蓮和武植的人物形象如此不堪呢?

這裡面有好多說法,但總體來說就是得罪了小人,以致於小人耿耿於懷破壞潘金蓮和武植的名聲。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很多人謠傳便附會出越來越多細節,最後被在民間採風的作家聽了去,就用在了自己的文學作品中,於是便被寫成了今天我們在《水滸傳》和《金瓶梅》裡所看到的形象了。

孔子剛就任魯國宰相七天就殺了人

孔子殺的這個人叫少正卯,殺完之後有人來質問孔子說:“少正卯是魯國的名人,你剛上任七天就殺了他,這能說得過去嗎?”

孔子說:“咳,我告訴你為啥吧!人有五大惡,第一個是居心叵測,想入非非;第二個是行為乖僻、頑固不化;第三個是總愛說謊、還愛狡辯;第四個是宣揚醜陋、不知收斂;第五個是張揚錯誤、粉飾太平。這五種惡比盜竊之罪還可惡呢,一般情況下有一個惡就已經該殺了,更何況少正卯五大惡俱全了呢,所以他必然該殺!”

這件事記錄在《荀子•宥坐》中。

本來這件事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但到了宋朝,朱熹是孔子的鐵粉,他看到這個記錄相當著急,他不想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孔子有這樣的人生汙點。

為啥算汙點呢?因為就連朱熹都感覺到,以這樣五個理由殺掉少正卯,非常牽強。

先不說少正卯是否真的是孔子所說的五惡俱全之人,就算是,少正卯也罪不至死。

於是,朱熹就說這個少正卯是虛構的,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人物。

可問題是,這件事和這個人,都是荀子記錄下來的,而荀子可是孔子的學生啊,還是學生裡很有造詣的一個,怎麼會無緣無故給自己老師潑髒水呢?

後來,又有人說,“誅”是言字旁,意思是口誅筆伐,而不是真的殺了。

那莫非那句著名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意思是跑過去一頓嘴炮嗎?這也不是很說得通。

還有一個觀點耐人尋味,說是孔子之所以殺掉少正卯,是因為少正卯當時在魯國的名氣如日中天,而且也和孔子一樣開門授課。

孔子最鼎盛時期有學子3000,可和少正卯競爭的時候卻跑得七零八落,就剩下一個鐵桿顏回對孔子不離不棄。

所以孔子一氣之下便四處找官做,一當上了宰相便立即誅殺少正卯以解心頭之恨。

不過這也是一種猜測而已,目前並沒有任何記載可以佐證這種觀點,孔子為何誅殺少正卯,也就漸漸成了一個謎。

這兩件奇事,都足夠人深思很久了o(* ̄︶ ̄*)o


紅顏讀史


有三則,讓我感觸許久。

陸郎懷橘(二十四孝之一)

二十四孝的確有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但其中摻雜了太多的封建殘餘和,以及對所謂的孝道衛道式的盲從。我最不能理解的便是“郭巨埋兒”這一則。

或許是我閱歷尚淺,但我也不曾全盤否定。“陸郎懷橘”是其中唯一一個讓我感到舒服與天真的故事。

陸績六歲,參加袁術宴席,小陸績將宴席上的橘子悄然藏於胸口,無人發覺。宴會將要結束時,小陸績向袁術作揖告別時,胸口的句子卻掉了出來。

在場的賓客紛紛看向小陸績,袁術也忍著笑問他:“今日宴席這般豐盛,為何要藏橘於懷中?”

小陸績稚嫩的聲音迴盪:“橘子很甜,但我母親還沒嚐嚐呢!”

一整個二十四孝中,這一則讓我不曾感到半分愚孝與虛偽,充斥的全是一個六歲孩童對母親單純的愛。


祖逖與劉琨聞雞起舞之後的故事

最初瞭解到聞雞起舞,我年紀很小,覺得祖逖和劉琨不用媽媽督促還能很早起床,很了不起。

我慢慢長大,也慢慢明白了祖逖和劉琨能夠成就功業的道理,只要足夠努力就不會被辜負。可書中只提了祖逖,至一朝鎮西將軍,一生為北伐,收復舊山河。皇帝昏庸多猜忌,祖逖不得信任,後鬱鬱而終。

劉琨呢?書中沒有提到。我好奇,於是我去查。

劉琨堅守於北方,於各個軍事集團之間長袖善舞,和鮮卑、匈奴、軍閥周旋,後慘被殺害。

有些遺憾,我忽然回憶起了聞雞起舞的那兩個少年,他們都懷著同樣的夢想,建功立業,保衛家國。

可是啊,他們改變不了一個昏庸王朝日暮西山的事實,亂世之中就算一個人全力以赴又能改變什麼?

依舊逃不過這天下大勢。

這個王朝叫東晉。


這個比較近,但很有意義,感觸許久。

08年汶川地震,某婦幼保健醫院成為危樓。

恰好有一羅漢寺,堅固且寬敞,可佛門是清靜之地,怎會允許婦幼保健站於此駐紮?

院長走投無路,終於對主持素全法師求助,請求暫時安置於羅漢寺。

素全法師當即應允。

婦幼保健站便安置於此。

喧囂吵鬧難以避免,更主要是來往的產婦於家屬更免不了沾染葷腥,加上產婦需要滋補身體。

於是一整個羅漢寺充斥葷腥,全寺聞葷腥,無人不破誡。

素全法師不以為然,說了這樣一句話:“佛家有很多忌諱,但見死不救才是真正的第一大忌。

而後,婦幼保健站在羅漢寺共誕生108名嬰孩,與108羅漢數目相同。


蟬鳴八月


大家好,很高興回答提問,下面是我的分享。

甘羅,戰國時期秦國人,12歲成為秦國宰相。其祖父甘茂為秦國丞相。甘羅聰明好學,口齒伶俐。

替祖父脫困

甘茂有一次得罪了秦武王,秦武王礙於甘茂是老臣,不好直接懲罰他,就想了一個整人的法子。秦武王讓甘茂3天之內上交3個雞蛋,甘茂剛答應,秦武王就說,我是要公雞下的蛋。這下甘茂傻眼了,回家茶飯不思。甘羅得知原因,便主動要求三日後面見大王。

三天到了,秦武王看到派一個孩子來,心裡非常不痛快,秦武王問:“你祖父甘茂怎麼不來?”甘羅答到:“祖父在家生孩子。”秦武王頓時火冒三丈,你是在捉弄我嗎?男人怎麼能生孩子。甘羅不慌不忙,很冷靜的說,男人不能生孩子,公雞同樣也不能下蛋。

秦武王一時語塞,面子雖掛不住,但是還是很佩服甘羅的膽識智慧。祖父算是逃過這一劫。


一張嘴拿下十六座城池

呂不韋勸說張唐去燕國做宰相,以便秦燕聯手夾擊趙國。但是張唐就是不肯去,此時甘羅是呂不韋的門客,甘羅跟呂不韋說,此事交給我吧!呂不韋將信將疑的答應了。甘羅見了張唐跟他說,當年白起不聽宰相范雎,拒絕攻打趙國,白起結局如何?您覺得當今宰相權勢比起范雎又如何?嚇得張唐連忙答應去燕國。

甘羅立即去了趙國一趟,跟趙王說,大王可知燕太子丹在秦國為人質,而張唐即將去燕國做宰相,秦燕即將聯手,為了就是攻打您趙國。趙王驚慌問,可有解困之法。甘羅說他們攻打您目的就是為了河間的城池,您不如直接割讓給秦國,這樣秦燕就不會聯合,之後您趙國再攻打燕國,那所得城池比這多很多,。趙王聽了甘羅的話。割讓五座城池給秦,果然攻打燕國獲得三十多城池,分了十一座給秦。最後秦不得一兵一卒獲得十六座城池。


秦王為獎勵甘羅,封他為上卿,相當於宰相。

結束語:給孩子發揮和成長的空間,激發潛能,不要小看一個孩子的能力,孩子也能辦大人無法完成的事,英雄出少年。所以孩子的教育重小就要抓緊。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不能因為年齡小,就降低標準。

感謝大家的閱讀~


帶上自己的心行走


那一鍋亂燉的風情——五侯不相能

這個故事得從漢成帝說起,那個時候這貨還沒遇到趙飛燕,但已經表現出無與倫比的逗逼潛質。為了表現自己的純孝,他把生母王政君的五個兄弟同時全部封侯,瞬間創造了一個無比龐大的外戚集團。

然而王氏五兄弟明顯比漢成帝還逗逼,他們基本不懂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總覺得便宜外甥薄待自己,對其他舅舅更高看。於是互相之間摩擦不斷,最後鬧到不相往來的地步,不止他們自己不往來,連門下食客都禁止交流。

他們這邊折騰的歡實,朝裡其他大臣就尷尬了,五位大爺苦大仇深,你去任何一家必然得罪另外四家,這交情怎麼維持吧?思來想去大臣覺得反正誰都得罪不起,寧可無功也別有過,乾脆誰家也不去了算逑。就這樣,頂級豪門王家變得門可羅雀起來。

那一鍋亂燉的風情——婁護善言辯

故事到這裡其實就已經有了一個讓人深思的地方,無論你多位高權重,當一門心思給別人設置障礙的時候,那些障礙會不會回到自己身上?五侯都不想別家門庭若市,最後結果卻是大家一起門可羅雀,你笑話別家爆發疫情的時候,想沒想過那種可怕的病毒會蔓延全世界?

根據講故事的基本原則,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就得開始轉折了,當五侯門庭冷落的時候,有個叫婁護的哥們出現了,他登遍五侯之門,卻誰家也沒得罪,王家五傻一致表示這哥們是個好人。

為什麼呢?書本里的答案是婁護頗擅言辭,與五侯相交總能讓他們心曠神怡,而且這哥們是個醫生兼廚師,經常拿別家的短處取悅另一家。比如到老大家裡透露王老二舉而不硬的秘密,又到老二家裡拿王老大硬而不久當笑料,五侯猥瑣一笑的同時,自然對他充滿好感。

那一鍋亂燉的風情——珍饈五侯鯖

故事講到這就是第二個值得深思的地方了,婁護吃得開僅僅是因為油嘴滑舌嗎?吐槽機覺得沒那麼簡單,這傢伙的逆向思維很厲害。歸根結底五侯不和並非想讓別家不好,而是希望自己家更好,全都門可羅雀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故此婁護的登門正中他們下懷,五侯需要通過婁護傳達出一個信號,我們只是不和,但不是生死大敵,只要不厚此薄彼的登門就不會招來報復。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必須對婁護特別好,否則信號就不強烈了。

就這樣,婁護在五個豪門間遊刃有餘,從誰家出來都能帶一大堆禮物,尤其是各家珍貴的食材。前邊不是也說過婁護算是個廚師嘛!這哥們把五侯奇珍用高湯燉在了一起,味道鮮美絕倫,他將這道菜命名為“五侯鯖”,吐槽機認為應該是中國最早的亂燉。

那一鍋亂燉的風情——終身養呂公

估計到這裡不少人都覺得婁護就是個遊走權貴的小人吧?然而其實他不是,他的道德操守高於很多人。在他得勢之時老朋友呂公過來投靠他,婁護確實照顧有加,自己和朋友同吃,媳婦也和朋友的夫人一起吃飯。

後來婁護失勢了,家境也開始不富裕,他的妻子對呂公一家自然有點厭煩。婁護哭著責備妻子,呂公託身於我是因為又窮又老,他不是遊手好閒之徒,只是信任我,怎能因家貧就厭惡他?最終婁護奉養自己的朋友終生。

這就是故事給我的最後一點啟示,別低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它雖然看起來很少,但確實存在。扯淡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