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河紀事|跟著城管逛保定 護城河畔朱家園 也曾有一處元代遺蹟

最近保定的馬路市場拆的有點快,北河沿打響頭一炮,接著輪到朱家園。這兩天又聽說雙彩街、帥府衚衕、小集街、中華路、先鋒街的清理工作也陸續開始了。

跟著城管逛保定的節奏有點跟不上了!前兩天的朱家園還沒寫完,聊完現狀接著聊他的歷史。前文提到,朱家園自古以來就相對冷僻,早年此處多為菜地。資料記載,清代時有一姓朱的從束鹿遷至此處,以種菜為生,後成大戶,故名朱家園。

府河紀事|跟著城管逛保定 護城河畔朱家園 也曾有一處元代遺蹟

清代時期束鹿縣地圖

說起這『束鹿』,當時是屬保定府管轄的,就是後來的辛集。近日見到一篇文章介紹,束鹿當年竟還是保定府的一塊飛地。雖說解放後束鹿劃歸石家莊管轄,但跟保定還是挺有緣分的。除了朱家園,保定城西南建國路附近還有一個村叫做『束鹿園』,也因菜園而得名。清末,束鹿趙姓遷至此地定居種菜,故名。

朱家園毗鄰護城河,附近的歷史遺蹟與水有密切聯繫。我們先看一張清末的老照片:

府河紀事|跟著城管逛保定 護城河畔朱家園 也曾有一處元代遺蹟

清末,保定西門外護城河風光

上圖的拍攝地點大概是今天華創的位置,北向。照片左上角,河邊一帶就是朱家園。圖中隱約看得出,確實像是菜地。這張照片的主線是護城河,鏡頭遠方正中是『西門石橋』,如今尚存;鏡頭近處為一道水閘,稱作『小閘』。以如今朱家園的範圍來看,一橋一閘剛好是朱家園的南北邊界,且歷史久遠。

印象中,近幾十年來大西門橋頭兩側一直有商販駐紮,把橋欄杆包圍得嚴嚴實實,路過此橋而渾然不知有座橋。直到去年一次小規模清理後,橋欄和標有『西門石橋』的石柱才顯露出來。

府河紀事|跟著城管逛保定 護城河畔朱家園 也曾有一處元代遺蹟

明萬曆年間重新的西門石橋

西門石橋,踞舊城西門外,跨護城河。原為舊城至火車站唯一之交通孔道,始建年代已無考。《清苑縣誌》記載:『年久傾圮,明萬曆年間知縣王政重修』。

府河紀事|跟著城管逛保定 護城河畔朱家園 也曾有一處元代遺蹟

橋下的石墩,應是明代的遺蹟

疊條石為墩,砌方石為臺,上覆巨型條石為面,兩側古雕獅頭欄柱,實心欄板。如今的西門石橋外觀已發生很大的變化。

朱家園南面的小閘,是護城河由一畝泉河引出後的第二道閘口。區別於八中附近的大閘而得名。解放後,隨著城市建設和護城河水系的變遷,小閘已成為保定的記憶。

府河紀事|跟著城管逛保定 護城河畔朱家園 也曾有一處元代遺蹟

昔日小閘,今已無存

護城河在古城西南自一畝泉河引出,東北向流至西城牆轉角處,再次一分為二。一路繼續向北,另一路折返過西水門至城內。此處原設有一道古老的石閘,用於控制護城河和城內水系的水量,俗稱『小閘』,始建於元代。

府河紀事|跟著城管逛保定 護城河畔朱家園 也曾有一處元代遺蹟

清末保定府城圖有小閘的標記

光緒《保定府志》記載:“小閘亦曰西城小閘,在府城西水門外,城濠兩岸引大河之水蓄之城隍,復引以入城,... 此閘張柔所建也。”文革後徹底拆除,如今已基本看不到小閘的痕跡。

府河紀事|跟著城管逛保定 護城河畔朱家園 也曾有一處元代遺蹟

小閘遺址 (2018年)

今華創北側為小閘遺址,已架起一座新橋,上圖正前方,大概就是護城河水至進城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