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並非真升級“分層”加劇家電市場貧富差

公開資料顯示,消費升級,一般指消費結構的升級,是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的結構升級和層次提高,它直接反映了消費水平和發展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歷了從糧食消費下降、輕工產品消費上升,到家用電器消費快速增加,耐用消費品向高檔化方向發展的兩次消費結構升級。

目前,我國正處於第三次消費升級正驅動相關產業的增長,例如教育、娛樂、文化、交通、通訊、醫療保健、住宅、旅遊等方面的消費,尤其是與IT產業、汽車產業以及房地產業相聯繫的消費增長最為迅速。

消費升級的背後,自然離不開經濟的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穩定增長,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增加2505元,首次超過3萬元;而農村居民收入增長也繼續快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可見,居民服務性消費增長較快,恩格爾係數繼續下降,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伴隨經濟增長,可以看到消費升級正逐步進入更多的行業,消費結構的升級與層次的提高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優質的產品體驗。


消費並非真升級“分層”加劇家電市場貧富差


然而,在當前的家電市場中,真的迎來了消費升級嗎?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信息傳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傳播媒介平臺,同時也實現了即時性傳播,突破了時空界限,臨信息傳播的更為迅速、高效。在此基礎上,也隨即誕生了新的問題,那就是讓民眾更加了解自己,瞭解周遭生活的環境。

隨著經濟水平的上升,以及信息的高效傳播,一句“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的網絡調侃用語逐漸頻繁的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令社會不得不重新審視當前真實存在的“貧富差距”。

我們都知道,中國經過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實現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必然會造就貧富差異呈現擴大趨勢,再加上人口結構複雜、收入差距擴大,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在經濟差異導致消費差異的規律之下,家電市場需求逐步分化。

因此,便造成高端消費與低端消費、高端產品與低端產品、新進品牌與傳統品牌、新流量與舊入口等共存的局面。

以彩電市場為例,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同尺寸產品的最高價與最低價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基本保持在3~4倍的差價,同時尺寸越大差距越大,尤其是65寸,最低價已經低於3000元,而最高價在萬元以上。

這種現象在小家電中更為明顯,例如吹風機、電飯鍋、微波爐等小家電的低端產品最低價不過百元,但在其高端產品中,如等離子吹風機、IH電飯煲、多功能微波爐等都已達到上千元的價位,差價更是達到數十倍、數百倍。


消費並非真升級“分層”加劇家電市場貧富差


不可否認,消費體制升級是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的“頂樑柱”、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更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但是,隨著產品逐步向兩極化分配,極端的產品“貧富差異化”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消費升級”。

在此次疫情的突發事件中,我們也能夠很直觀的感受到其中的弊端所在。受疫情影響,家電行業中的線下市場幾乎全部關閉,新品發佈全部改為線上發佈會,就連一年之中最為重要的家電展會也相繼取消或延遲,可見家電市場損失慘重。

為緩解銷售危機,眾多品牌開始以“直播賣貨”的形式,採取純線上的電商模式拉動第一季度的業績。然而,看似龐大的線上市場並不是一塊容易吃的“蛋糕”,一不小心就會變成難啃的“骨頭”。

與線下客戶不同,因對產品質量以及真實成分沒有具體認知,導致消費者對線上市場的價格更加敏感。消費者若選擇線上購物的方式,往往都會選擇價格相對低廉的產品,從而形成“本來就沒多少錢,不好也就算了”的消費思維,而這種線上消費習慣就註定不能運用於高端產品。

對於價格接近“天價”的高端產品而言,消費者往往對產品的質量要求要高於價格,在沒有具體的實際體驗的消費環境下,其很難做出購買的決定。對產品升級,高端產品無法實地傳達體驗,僅靠線上直播不能催化銷售。對渠道下沉,疫情則冰封了傳統家電賣場,讓企業不得不大幅裁撤線下人員轉回線上。

這也就導致了在疫情之下,高端產品普遍滯銷的市場行情,也令一大部分消費者對“高端產品”產生重新的定位。在“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的流行之下,企業是否從新定義高端產品,定義“消費升級”?

現如今,眾多企業均在向高端產品轉型,這也造成了產品價格段位分佈的不均,同時也導致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降低。如今高效的信息傳播加快了差距暴露的時間,令市場可以有效的想出應對的辦法,積極的去解決問題,這是好事。

當下,消費並非真升級“分層”才是,家電市場的“貧富差”逐漸拉開。面對“消費升級”,企業應當有辯證、客觀的角度去剖析解讀,而不是一味的向高端化轉型。“高端”不等於“高價”,發力高端,應該以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為前提,帶給不同消費者真正的品質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