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若不能換位思考,那兒女的苦楚,就會增加許多


父母若不能換位思考,那兒女的苦楚,就會增加許多


《盛世先憂》第七十二章 烤梨

-

“眼中俏影怨梨糊,日下梅園花正好”

  -

  一日後,用完朝飯,我見天氣大好,便與蕭秀和兩個姑娘,一起到梅園內的小亭中,邊喝茶,邊敘話。

  “昨日崔珙被貶為澧州刺史,當下已在家中收拾行裝,待拜訪過舊友、親朋,再過一兩日就要動身離開長安了。待他走後,崔鉉是否可以動了?”蕭秀問我道。

  我面對日頭,閉上眼,對蕭秀答道:“不急,等盜墓案被翻出來再說。更何況,也要給點時間讓崔珙走遠些,這樣···將來他才更好撇清自己不是?”

  “為啥要讓他撇清自己?”馬新瑩反問道。

  我看了一眼馬新瑩,他正好奇地歪著腦袋看我,可愛的模樣,惹我不禁一笑,答道:“他本就是沒什麼大過錯,為啥要牽連他?若為了自己的目標,而讓無關之人蒙受冤屈,那我與魚弘志之流又有何不同?雖說宋滑鹽鐵院是在他手上虧空九十萬貫的,可那也只能說明他能力不足,到現在也沒有切實證據能夠證明,他在其中貪墨了錢財,所以他本心還是不壞的。更何況他還在劉稹出事以後,試圖保護過劉從諫的家眷,說起來,也是重情重義之人。別忘了,劉從諫的侄子劉稹,當年可是起兵造反的叛臣,屬誅九族之罪。崔珙能在那時仗義援手,其勇氣,也非常人可比。”

  “雖說崔珙手上有潛龍戟,行事能隱蔽些,可劉從諫的家眷畢竟是朝廷要捉拿之人。若換了他人,未必就肯伸出援手。崔珙這份大義,確實讓我欽佩不已!就連父親也為之動容,記得當時聽到這個消息,父親甚至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蕭秀補充道。

  馬新瑩又問:“那為啥你們還要這般捉弄他,讓他被貶出長安?”

  “妹妹這樣說,就是過於仁慈了。崔珙雖無大過,卻也有小錯。鹽鐵院虧空巨大,若非李德裕庇佑,他豈能安然無事,甚至得以右遷?再說他所轄的吏部,別說團結一心,就是表面文章都做不好。吏部裡,饒陽公主的人,可有不少呢!足見他並非可造之材。雖他性情剛毅,又心念舊情,可終究是不適合身居高位,獨當一面的。故而先生的謀劃,也算是對他好。當下他是會受些委屈,可若縱觀一生,以他的性情,實在無法在含元殿上待地長久。”珠璣溫婉地對馬新瑩解釋道。

  馬新瑩聽完,忙過去珠璣身邊,挽住他的手,撒嬌道:“哎呀···姐姐,你怎麼幫他說話呀?”

  “哪有幫我說話,明明就說得是合情合理的實情嘛!”我忙笑道。

  馬新瑩卻不依不饒,衝我喊道:“就有!就有!”

  我看著馬新瑩鼓著嘴,一副乖戾又嬌嗔狀,實在覺得可愛極了。雖心裡想笑,卻還是裝作不耐煩地一擺手,說道:“罷了,罷了!姑娘說有,那便有吧!蕭兄,昨日說魚弘志從南郊大營回來了,之後可有下文?”

  “哦···我也正要跟尚兄說此事。昨日夜裡魚弘志剛回長安便進宮面聖了,不過饒陽公主也聽到消息,緊跟著也進了宮。昨夜牆裡傳出的消息,跟我們料想的一致,這二人都極力爭取吏部尚書一職,不過陛下始終沒有點頭。”蕭秀對我回道。

  我很滿意地笑了笑,看著滿園的梅花,對蕭秀接著說:“如此便好···這梅花,即便雪融了,也還是梅。陛下就算不為自己想,也得為繼任皇子籌謀。這便是帝王之心,也是為父之慈,千百年來,莫不如此。”

  “是啊···若父不慈,不為子孫著想,那身為人子的苦楚,便會增加許多。如若子孫嚴守孝道,只怕一生都會毀在父母的愚昧之中。”蕭秀若有所感地嘆道。

  馬新瑩看著他,試探地問道:“你···何時心中有這樣的抱怨了?”

  “並非我有抱怨,也不是替我們這些為人子孫的開脫,只是從小見得多了,所以知道,這世間的父母苦。可若是將這份苦強塞給子孫,那子孫不僅要面對自己跟前的事情,還要受著父母的那份苦。很多人,其實都會顧此失彼,世事繁雜,豈能面面俱到。若要遵從孝道,往往就會失去自己想選擇的路。能夠兩全的人,實在太少了。”蕭秀皺著眉,看著遠方,對馬新瑩回道。

  此刻,只聽珠璣頗為傷感地小聲說道:“世間有多少人,能真的走自己想走的路呢?為人子孫,若能遵從長輩意願,走他們安排好的路,又何嘗不是一件讓人羨慕的事情。很多人,甚至連這樣的機會都沒有。倘若真有這樣的機會,哪怕再苦,詩嵐也願全力以赴。可世事總是如此,不會讓人稱心如意,大概嚐盡酸甜苦辣,活著才算有滋有味吧。

  “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除了一二如意事,剩下的都是酸苦辣鹹。無論是甜,還是酸苦辣鹹,都是滋味,倘若在一味中沉溺,無法自拔,則會誤了嘗其它滋味的機會。所以無論何事,只要我們面對的時候抱著平常心,甜的、苦的都嘗著、受著,該哭時哭,該笑時笑,不迷失,不拒絕,便能品到人生本來的滋味。若能做到這樣,就不必為瑣事纏身困擾,不會因歲月流逝苦悶。世間事,重其重,輕其輕,雖未知生死,卻略知生活。

其實,姑娘能知道這些,我就不擔心姑娘會為此過分傷懷了。”我看著珠璣,寬慰道。

  珠璣起身行禮,還是素淨而俊美的面龐,朱唇輕啟,恭敬地對我說道:“詩嵐恣陳管見,實乃胡顏之厚。本是蒹葭之人,得遇先生不棄,方才有倚玉之機,豈敢勞先生分心。謝先生體恤之情,詩嵐歷經沉浮,自知哀樂中節。”

  “姑娘不必如此,還請坐下敘話!”我笑著對珠璣回道。

  “姐姐,你對他這般客套幹啥?他也不在意這些。每每這樣,他若習慣了,往後真就要咱們時刻恭恭敬敬的。倘若哪日不小心沒注意,他還得怪罪咱們。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挖坑呢麼?”馬新瑩邊說著,邊拽珠璣回到石凳上。

  珠璣邊坐下,邊笑著對馬新瑩解釋道:“先生不計較,我卻不敢放肆。妹妹天真爛漫,自是可以不拘小節的。”

  馬新瑩偷偷看我一眼,我也不知馬新瑩是否能明白珠璣的意思。珠璣對我這般客套,其實還是為了一遍一遍告知我,不要對他心存幻想。可他哪裡知道,人若喜歡了一個人,豈是說禁就能禁的。就算在心中對自己說了一千遍一萬遍不能痴心妄想,可最後往往越阻止自己,卻越思之若狂。

但好在,我還是個懂得體面的人,不會真的為了一己私慾就行下作之事。

  就在我捫心自問之時,鄧屬領著僕人過來。僕人抬來一個生著火的爐子,鄧屬抱著一筐梨,來到小亭。

  “真要吃烤梨呀?”馬新瑩興奮地站起身,迎著鄧屬問道。

  “新瑩是從昨日就開始盼著了吧?”鄧屬笑著對馬新瑩反問道,接著放下竹筐,對我說道:“先生,這是昨日郭公子送來的‘哀家梨’。本是想昨日就試試郭公子說的‘爐端燒梨’的,可苦於沒找到合適的爐子。這不,方才蕭澤差人送來了爐子,便生起火,過來試試。”

  僕人剛將爐子放好,馬新瑩便拿起一根竹籤,對鄧屬說道:“我來,我來!”

  “都別拘束了,試試吧!蕭兄、詩嵐姑娘,上手吧!”我也對蕭秀和珠璣說道,接著自己拿起一根竹籤,又抓起一顆梨,穿好放到了爐子上。

  待我們幾人將梨放爐子上烤著,鄧屬在一旁又說道:“先生、二公子,方才監察左神策將軍府的兄弟過來說,馬元贄命人將門前的燈籠取下來一個。”

  “時隔這麼久,他怎會此時答應合作?是發生什麼事了嗎?”我納悶地問道。

  蕭秀聽罷,若有所思地對我回道:“此事···或與盜墓事發有關。”

  “那些被盜的,有人去報案了嗎?”我繼續問道。

  鄧屬回道:“其實第一日就有人報案了,不過是個小吏,當地官員沒太當回事。這兩日才多了三四例,不過今日應該會更多。想是馬元贄手底下的人,也被盜了,告到他跟前,他才會這樣做的吧。”

  “他知道杜悰養摸金校尉的事?”我吃驚地問。

  鄧屬又答道:“馬元贄本是不知道的,是二公子前些日子安排府裡安插在左軍中的人,去他面前提了一口。”

  “如此便合乎情理了!他聯想到杜悰和魚弘志的關係,又記得那日我與他見面時說的話,自然就明白,是我想讓魚弘志死。”我恍然大悟道。

  馬新瑩倒是不明白了,問道:“他明白就明白了唄,為啥要合作啊?坐收漁翁之利,豈不更好?”

  “妹妹想地太簡單了。馬元贄身在朝堂這麼久,斷然不會相信,這世間有平白無故的獲利。縱然先生不想與他為難,可在他看來,先生卻與魚弘志無異,也是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看到先生將盜墓一事翻出來,他自然會被觸動。無論是出於畏懼先生的能力,還是出於對魚弘志的落井下石,他都會與先生合作的。”珠璣對馬新瑩解釋道。

  蕭秀也接過話,說道:“此次魚弘志必難逃一劫,而我們的實力,他也看到了。馬元贄能在魚弘志的淫威下,屹立不倒,自然要歸功於忍耐,當然也因為他能看清實力高低,懂得順勢而為。而今,與我們合作,才是順勢而為。若與我們為敵,無異於逆天而行。無論是因過往魚弘志對他的欺壓,還是為了將來獲利更大,他都會和我們站在一起。”

  “這世間,除了瘋子和傻子,不會有誰去違背天意的。”珠璣應和道。

  此時,我見馬新瑩蹲在爐子旁,盯著爐子上的梨,目不轉睛。我俯下身子,湊到他跟前,看著他的眼睛,問道:“在想什麼呢?”

  馬新瑩反應過來,看了我一眼,撇撇嘴,回道:“誰又知道天意是啥呢?”

  “沒有人知道,也不必知道。我們只要相信,事在人為便好。每日都會有許多不可預料的事情發生,我們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就已經足夠了。所謂‘天意’,不過是人們給自己造的謊言,用來解釋一些事情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已。有心之人,通過種種事情,造成一個趨勢,人們順勢而為,就形成了看起來不可違逆的‘天意’。就像儲蓄在高處的湖泊,有人給堤壩開了個口子,水就會順勢往下流。在急湍的水流裡,魚往往會隨波逐流,哪怕最終知道下游是一望無際乾涸的土地,絕無生還的可能,大部分魚卻不會,也不敢選擇逆流而上。等到那些魚隨著水流,衝到平原上,就再也沒機會回到湖泊中了,最後只能騙自己‘一切都是天意’,認命地被太陽曬乾在廣袤的土地上。”我坐著了,對馬新瑩感嘆道。

  馬新瑩若有所思地又問:“那也不一定,倘若下游是大海呢?到大海里,魚豈不是會遊得更歡快?”

  “所以,這就要看一開始的‘有心之人’,他是本著好心,還是歹意了。倘若是好心,就會造福一方。可若是歹意,也會禍害一時。”蕭秀對馬新瑩回道。

  我接過話,補充道:“蕭兄說地不錯,故而並非所有逆‘天’而行的人,都是錯的。那些看清惡果,並且為了正義而奮起反抗的人,雖往往一意孤行,卻是值得欽佩的。倘若世間沒有了這些人,綱紀廢弛而無人振興,外敵入侵而無人抵禦,正義將滅而無人伸張,大廈將傾而無人匡扶,華夏將亡而無人肯救,那麼我們將遊蕩在哪裡?靈魂又該在何處安放?當年‘五胡亂華’之殤,難道還不夠痛徹心扉嗎?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若是今後遇到這樣的人,我希望我們能夠不去傷害他們。若知道有人意欲害之,我們也要想辦法保護一下。”

  “尚兄說的,也是我的想法。對這些人,我也頗為敬佩,若是遇到了,自然是要設法保護一下的。只是,若他擋著路不肯讓,我們又該如何?”蕭秀反問道。

  我想也沒想,答道:“若是如此,我們繞道而行便是。”

  “那若是無法繞道呢?”蕭秀接著問。

  如果此時我非要說停下來不走了,想必蕭秀又會加以規勸,讓我‘大仁不仁’。於是,我便笑著說道:“我想還不至於此,這種人都是明辨是非的,若我們跟他解釋清楚了,想必他也不會真的對我們不依不饒,加以阻撓。”

  “但願如此吧!”蕭秀也沒有揪著這個問題不放,順著我就說了句。

  我又想到馬元贄,便問道:“既然馬元贄有意合作,那我們便與他取得聯繫。不知蕭兄可有辦法,與他暗中取得聯繫?”

  “與他聯繫倒是不難,我們安插在左軍的人,前些日子剛升任左神策軍中護軍,算是馬元贄的副手,用他就可以。讓我們監察左神策將軍府的人,與他聯繫,然後讓他給馬元贄傳話,這樣就會比較隱蔽。只要他行事小心些,應當不會暴露蹤跡。”蕭秀對我答道。

  “那我便放心了。”我點點頭道,接著又問:“對了,既然報案的越來越多,對盜墓一事,饒陽公主和上官柳兒那邊有什麼動靜嗎?”

  “這次,饒陽公主和上官柳兒倒是極為耐心,還沒有輕舉妄動。”蕭秀回道。

  我笑了笑,對蕭秀說:“若說上官柳兒我還信,可饒陽公主怕是會耐不住性子吧?過不了多久,他必會蠢蠢欲動。即便他自己不動,也會施壓,讓上官柳兒來問,下一步該如何做。”

  “若是上官柳兒喚我過去問對策,先生覺得,我該如何回他?”珠璣問我道。

  珠璣突然這樣一說,我轉過臉,看向他,想了想,回道:“若上官柳兒問你,你就說,我的意思是挑出一個合適的盜墓賊,去官府自首,並一口咬定盜墓的主謀是杜悰和魚弘志。並且讓那人對官府說,因東窗事發,同夥都被杜悰和魚弘志滅口了,他迫不得已才投官自保。”

  “諾!”珠璣應道。

  馬新瑩好奇地問:“上官柳兒會聽你的話嗎?”

  “或許不會吧。為了讓證人證言更可信,我想他會找更多人去官府自首。不過,若是這樣,倒是為魚弘志翻供提供了機會。證人越多,就越有可能存在幾個口不夠緊的。所以,只要魚弘志不笨,就會想盡辦法讓那些人開口說出實情。要是知道了實情,魚弘志還會放過饒陽公主和上官柳兒嗎?”我對馬新瑩笑著回道。

  這時,有僕人過來說上官柳兒傳喚珠璣,珠璣行完禮,便跟著僕人一起走了。

  望著珠璣的背影,我其實還是有些擔憂,生怕上官柳兒再對他做那樣禽獸不如的事情。

  “哎呀!”突然聽到馬新瑩的尖叫聲。

  我循聲望去,只見馬新瑩手中拿著自己穿梨的竹籤,竹籤上的梨看起來不太好。

  馬新瑩眼巴巴看著我,委屈地說:“糊了······”

  我只顧著樂,心中對他委屈的樣子生出憐寵來,暗自嘆道:

梅園花盛放,日送雪歸泥。

鳥落悠閒處,佳人正烤梨。


父母若不能換位思考,那兒女的苦楚,就會增加許多


父母若不能換位思考,那兒女的苦楚,就會增加許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