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道德经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 同于道者,希言自然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少言辞政令,是合乎自然之道的。

所以狂风不会刮一个早晨,暴雨不会下一整天。

谁造成这种现象的呢?是天地呀。

天地所生成的暴风骤雨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人的激烈行为呢?

所以,追求道的人要顺从道,追求德的人要合乎德,背道背德的人会失去道和德。

追求道的人,道也会乐于成全它。

追求德的人,道也会乐于成全它。

有背于道和德的人,也会失去道和德。

诚信不足的人,自然会失去信任。

心得

1.老子贵言,主张少说话,少下政令,无为而治,因为这是合乎自然的。而道法自然,所以人要顺应自然。狂风骤雨是天地所为,尚且有时,不能终于朝暮。更何况人呢?人更不能有激烈狂妄行为,更要道法自然,以平淡稀言为贵。

2.追求道就得道,追求德就得德;相反,背道背德而行,就会失去道和德。对人不讲诚信的人,自然也会失去他人信任。这就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所谓“得道者助,失道寡助”,道理也在此。

3.道为德之体之宗,德为道之用之外化。一个追求道德的人,自然顺道而行,以德行世。而道至纯至信。所以,一个有道德的人自然也会得到人们的信任。这是人心所向。

4.一个善于生活的人,会自觉地法天效地,道法自然,乐天知命,知足常乐,物来则应,过去不留,既能吃苦,也能享受人生。无论幸与不幸,他都会把这些看成是生命中不可回避的必然,积极乐观地接受,并有意识地体验生活,提炼升华出自己的生命精质。

经典故事

朱元璋玩伴多嘴丧命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一天,他的一个儿时伙伴来求见。

朱元璋很高兴,也想见这位老朋友,但又担心他讲出一些让自己下不了台的话出来,于是有些犹豫,但又怕人家说他不念旧情,于是让他进来了。

他的这位儿时伙伴一进大殿,立即行大礼跪拜:“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庐州府,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

朱元璋听了,也不禁回想起当年大家有难同担、有福同享的日子,心情一时很激动,立即重赏了这个老朋友。

消息不胫而走。一天,又来了一位当年与朱元璋一起放过牛的伙伴。

这位伙伴见到朱元璋,高兴得手舞足蹈,他高呼:“我主万岁!你还记得当年我们给富人家放牛的事吗?有一次,我们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吃,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结果把罐子都打破了,而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子吃,不幸被红草根卡住了喉咙,多亏我的主意,叫你用一把青菜吞下,才救了你啊。”

文武百官面前,他竟然说出自己的这种糗事,朱元璋又气又恼,尴尬不已。于是,他喝令左右:“哪里来的疯子,来人,快把这个满嘴胡言的人拖出去斩了!”

就这样,这位多嘴的人丢了性命。

“希言自然”,少言是符合大道的。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所以还是少说为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