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尖兵 戰“疫”先鋒——記湖北雲夢中醫院內科主任彭發啟

彭發啟,男,49歲,共產黨員。本科畢業於湖北中醫藥大學,現任湖北省雲夢縣中醫院內二科(呼吸內科)主任,副主任醫師,臨床工作24年。

新冠肺炎疫情當前,他夜以繼日奮戰在抗疫第一線,以共產黨員的忠誠奉獻、逆行無悔的勇敢擔當、呼吸專家的精湛藝術、中醫科班的辨證施治、體貼入微的醫者仁心、名列前茅的治癒成果,譜寫了一曲抗“疫”戰士的先鋒之歌。

率先請纓 舍家為公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發,1月22日,雲夢縣疫情防控也進入緊張時刻。雲夢中醫院迅速成立疫情指揮部,下達任務。彭發啟作為內二科(呼吸內科)主任,深感自己責任重大,立即召開科室動員會議,在全院率先組織科室全體醫護人員寫下請願書,紅印接榜。他帶領內二科全體醫護人員連夜將病區改建為隔離病區,開始收治病人,成為中醫院的抗疫第一站,打響了全院抗疫的第一槍。

春節將至,武漢疫情蔓延至雲夢這座小縣城h隔離病區一下子人滿為患。彭發啟託親戚匆忙送走和自己同住的85歲高齡的父母回鄉下老家,來不及和家人細細交代,就一頭駐紮在病區,帶領全科人員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場抗疫戰鬥中。雖然他的家和病區近在咫尺,他卻一直堅守在病區,很少回家。就連正在就讀高三、即將參加高考的女兒,他也沒有時間像平時那樣督促和輔導,完全把全部心思用在了病人身上。女兒說,一個多月了,她總共才見到爸爸兩次,加起來的時間沒有超過一個小時。他的妻子是同一個醫院的護士,也上了抗疫一線,但夫妻倆不在一個病區,平時也難得見上一面。他們這個家庭,被醫院同事親切地稱為“抗疫之家”。

日以繼夜 廢寢忘食

自疫情發生以來,彭發啟日夜在病區查房、會診、閱片、搶救,病房、辦公室、走廊都留下他穩健而又忙碌的身影。他白天辛苦地工作,夜晚通常一個人在辦公室裡查閱資料,調整中藥方劑,制定各種個性方劑。累了,就在辦公室沙發上躺下休息,不知道熬了多少個通宵。這幾平米的辦公室,既是他奮戰的地方,也成為他小憩的地方。

因疫情需要,醫院陸續開放了五個隔離病區,但是彭發啟帶領的內二科病區承擔了全院的急危重症病人。

1月28日晚,病房一位病情較穩定的發熱患者劉爹爹,突然出現意識喪失,生命垂危!危急時刻,彭發啟第一時間衝進病房,親自操作,採取上呼吸機、擴容、補液、糾正酸中毒等救治措施。經過一系列的搶救,病人最後轉危為安,彭發啟也終於鬆了一口氣。一旁的護士提醒他:彭主任,你的盒飯涼了吧?此時,他才感覺到餓。他就是這樣一個把病人的安危放在第一位、把自己安全和飽暖常常忘記的好醫生。

2月11日,病房收治了一個特殊的病人,46床的鄭香廷老人。鄭爹爹情況比較特殊:家裡五口人中,有四口人先後因感染或疑似新冠病毒而分別在不同醫院住院治療。剛住院時,鄭爹爹情緒很低落,不吃不喝,不停流眼淚,喊著老伴和兒子的名字。醫護人員發現老人雙耳失聰,根本無法交流,也不肯配合治療和護理。彭發啟得知這下情況後想了一個主意:用文字溝通。於是,他想盡辦法打聽、落實老人家裡人的治療情況,然後寫在紙上,叫老人放寬心,安心治療。老人看了後慢慢的安靜下來,開始吃東西了,也開始配合治療了。老人還把這張紙貼在床頭當成寶貝,早晚不停看它。此後,彭發啟不管有多忙,每天都會看望老人兩次,用紙條這種特殊工具和他溝通。

彭發啟就是這樣,關心著每一位病人,視每一位病人如親人,給予他們春天般的溫暖,給予他們最大的治療信心。

中醫特色 療效顯著

彭發啟從隔離病區成立後,利用中醫優勢,制定中藥方劑,實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

重1月24日起,病區所有患者開始服用他制定的肺炎1號方劑。一週後,根據時令季節氣和病情情況,他又制定了肺炎2號方劑,推廣到全院廣泛使用,中藥使用率達到100%,療效顯著。

住院患者胡木安、男、78歲,楊望成、男、77歲,二人入院時均為重症病人,氧飽和度為78%,發熱,咳嗽,喘氣。彭發啟結合中西醫治療臨床經驗,為二人制定個性中藥方劑。經過一週治療,兩人逐漸好轉,最後都痊癒出院。類似這樣的病例,還有很多。

彭發啟還參與醫院專家組,為醫院全體職工制定出中藥預防方1號和2號,針對醫院不同醫護人員分別服用。至今,全院無一例工作人員發生院內感染,創造了雲夢中醫院院內零感染的奇蹟。

在彭發啟的帶領和示範下,內二科全科人員堅持奮戰在一線,無一人請假,無一人退縮。截止3月2日,病區收治發熱病人共134人,在全科人員共同努力下,出院105人,其他病人也在逐步好轉之中。

關心團隊 黨建引領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科內同事不免有些緊張。彭發啟作為科室負責人,做到了事無鉅細,面面俱到,考慮周詳。

他每天上班前,都會認真檢查每一個醫生和護士的防護用品,叮囑他們必須做好防護。夜晚,他利用難得的空暇時間,關心每一個醫護人員家裡是否有困難,給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和安慰,讓他們消除緊張情緒。

科室醫生張成的岳父母因為感染新冠,先後住進了縣醫院,彭發啟得知情況後,主動詢問關心,安排他合理調休,讓他照顧好家裡。但張成醫生在彭發啟一心抗疫的精神感染下,沒有下火線,而是要求一起戰鬥。最後,彭發啟發動家屬幫忙,解決了張成家裡的後顧之憂。

疫情緊急,黨建不忘。他組織科室的黨員組成突擊隊,始終戰鬥在最危險的一線,救治最危重的病人,承擔最困難的治療任務。他堅持抽空寫黨建日誌,每天記錄自己和科室黨建的新收穫、新體會,並鼓勵黨員多作示範,起到應有的模範帶頭作用。

彭發啟身體力行,以身作則,潤物無聲,關心和激勵著科室每一個醫務人員,讓團隊成為一個既有戰鬥力又非常溫暖的大家庭,被院黨委譽為“全院的尖刀團隊”。

40多天了,彭發啟一直駐守在一線,從未停歇。他的眼神中始終透著一股堅毅,一股與疫情死磕到底的堅毅。

二十四年如一日,疫情突發心更堅。彭發啟深知一個黨員的使命感,一名醫生的責任感。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黨員的赤誠丹心,體現了一個醫者的大愛仁心。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熱血和情懷,一個抗疫戰士臨危不懼、勇往直前的責任和擔當!(孝感日報 通訊員王瓊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