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時間”換養老——基於時間銀行的拓展路徑

存“時間”換養老——基於時間銀行的拓展路徑

“年輕存時間、年老享服務”,你願意嗎?時間銀行養老模式是志願者在年輕時參加服務,到年滿60週歲及以上直系親屬需要服務時,可以用之前存儲的時間進行兌換,實現互助養老,愛心循環的模式。

時間銀行志願者分個人志願者、團體志願者。個人志願者的基本條件為:年滿18週歲、有公益服務精神、有從事養老服務的時間、身體健康、無個人信用不良記錄和嚴重違法記錄。鼓勵相關組織以團體志願者的身份開展時間銀行服務。

時間銀行服務對象為重點空巢獨居老年人、存有時間的60週歲以上老年人。重點空巢獨居老年人,是指80週歲以上空巢獨居老年人,或60—79週歲低保家庭中失能半失能的空巢獨居老年人。

存“時間”換養老——基於時間銀行的拓展路徑

“時間銀行”運作的本質

“時間銀行”本質是用自己支付的時間換取別人的幫助,而銀行是時間流通的橋樑。

“時間銀行”養老基於一種互助共贏精神,需要高度的社會自覺,要懂得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要不吝嗇幫助,這樣自己銀行賬戶上的時間存款才會越來越多。只有整個社會都擁有這種意識,才能不斷地持續發展下去,否則就有可能中斷,難以繼續。

實際上,這一方案最開始於2008年,在瑞士聖加侖實行。當地老年組織均對此表示十分支持,認為集社會之力讓古老的傳統互助重換魅力是非常好的事情。

存“時間”換養老——基於時間銀行的拓展路徑

“時間銀行”養老VS義工養老

其實,我們甚至可以粗略地認為“時間銀行”養老跟義工養老有著某種程度的共通性。義工都是自發無償參與養老公益事業,只不過他們不回根據自己的服務時間計算相應的報酬,包括物質的或者“時間銀行”養老可用於兌換的“養老時間”。

存“時間”換養老——基於時間銀行的拓展路徑

“時間銀行”養老的真正意義

“時間銀行”養老毫無疑問依賴社會的高度責任感,也同樣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但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社會的負擔,並且能夠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時間銀行”可以豐富人的業餘生活,也認識了許多夥伴,更是為自己未來養老做實實在在的儲備。

“時間銀行”在改善很多長者晚年生活的同時,也在他們的晚年生活中注入了年輕的活力。

存“時間”換養老——基於時間銀行的拓展路徑

“時間銀行”養老VS中國

於中國而言,“時間銀行”養老未嘗不是一種可實行的用於補充養老的方案。

“時間銀行”養老充分利用了社會資源,而且極大地緩解了養老院在資金、基礎設施、服務項目等方面的壓力。此外,在傳承互助共贏的民族精神、促進社會保障的完善上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可預見的短期時間內,實行“時間銀行”養老還需要儲備更多的基礎,群眾觀念的更新也需要一定時間,因而配合專業的機構養老始終是目前最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