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后,善待废太子一家,为何却不赦免囚禁十四年的大哥?

大写人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就这事,俺觉的用一句老话来说倒是挺应景的,种因得因,种果得果,您种了个西瓜子,他收的一定是西瓜,不会凭空冒出个大倭瓜。

康熙这大小子被囚禁,只能说这是他自己个作死作的,怨不得别人头上。

好了,再现在把这事捋捋,然后说题主的事。

咱先说说满清他这继承制,打个底在说事,毕竟有了这个底,咱这事才能掰扯的明白。

话说满清这头,尤其是前期,他使用的继承制,是类似于嫡长子继承制的一种制度。

为嘛这么说呢?因为满清打开头当皇帝的人,培养下一代皇帝的时候,的确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这没跑也没得说。可天不遂人愿啊,他每回临到了要继承这皇位的时候,总是出点问题,所以说类似但不是。

您比方说努尔哈赤的时候,他那大小子褚英,打开头就是预定接班人,结果这小子不学好和大臣闹别扭。咱就说了,你一个未来的皇帝,毛都没长全乎了,就和大臣们针尖对麦芒的对着干,这脑袋一定是秀逗了,而且加上他本身也有问题。努尔哈赤他也得平息众怒不是,结果就被画了圈,圈了起来,后来哪?没人理他了,也就被整死了。

而康熙呢,他也是遵循这个原则的。嫡长子这玩意他先看的不是年龄,看的是嫡,然后才是年龄。

所以太子虽然是老二,但人家占了一个生母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这身份一家伙就显示出来了,所以这太子的位置就落到了胤礽的脑袋上了。

这人打小,就由康熙亲自辅导授予帝王之术,这可了不得啊,这要是没个啥大毛病,那皇帝的位置跑不了。

可结果这太子的位子坐的久了,这二小子瞅着康熙都一把年纪了,还赖在皇位上不走,他就有怨言。这事弄到最后,太子毕竟还是太子整个就是个弱鸡,康熙回手就把他这太子给撸了,更加过分的是前后就被废了两次,这在历史可是蝎子的粑粑——独一份的买卖,临到最后一次在也没有走出被圈禁的地。

咱开始说题主的事

话说,太子蹲在太子位子上都这么多年了,而且还是康熙重点培养对象,您要说太子没有啥太子党,康熙第一个削你一个大耳瓜子,啥眼神了还瞅历史?这地真不适合你!

所以啊,太子那是代表了一个旗杆。雍正登基第二年,太子胤礽走了,一辈子活了五十一岁,您要按太子理安葬这不合适,所以雍正就给封了一个和硕亲王的帽子,按照和硕亲王的礼下葬的。

话说,满清那地就这官衔要是能加上和硕二字,那基本上是同一级别中最高的位分了。

这都不算,回头还把太子胤礽的大大小小的男娃女娃都安顿好了。老大弘皙,雍正一登基直接就给了一个多罗理郡王的帽子戴上了,太子胤礽一死,顺手又把太子那和硕亲王的帽子又给了这弘皙,就这礼遇不可谓不好啊!搁那你都挑不出理来。

把个弘皙整的都不好意思,就连他给雍正的奏章中都叫雍正为皇父,您瞅瞅这都亲近到了这份上,所以这事雍正办的漂亮。

那么其他的娃呢?

其他儿子,一个捞了郡王,三坐了奉恩辅国公,最后一个小一点封了辅国公。五个女儿,其中一个直接就被雍正给收养了,封了和硕淑慎公主,其余的三郡主,一个县主。

得咧,一个被废的太子,后代能捞这么多好处,尤其是在抠门皇帝雍正手里边捞这么多好处,够可以了。大家伙都知道,这雍正一分银子能给你掰成八瓣的花,真心不错了!

那么,雍正为嘛会这么干呢?要知道雍正可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请大家记住了,这皇帝他历来就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他是各种力量平衡的节点。有的时候,他也需要用妥协来换取自己需要的力量。

而雍正是从九子夺嫡中胜出的,康熙那些个小小子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加上宗室里边那些个长胡子的老老少少,自己个认为有功于满清或者有功于谁谁,那脑瓜蛋都不知道搁那合适的主。

还有那些个打开头站对位置的大臣,您比方说隆科多,年羹尧等等。

这么多人都等着瞅着呢?

那么善待太子这就是其中的关键点,刚才咱不说了吗?太子胤礽那就是个旗子,咋说他都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喽,那影响力您要说没有,那不是胡咧咧吗?雍正第一个就得从棺材板里跳出来表示反对。

太子是啥?那是正统,一个王朝的传承节点,这要处理不好,本来黑雍正的就不少,后果可以想象。

所以雍正这么干,表示了自己的正统性,也表达了自己的胸怀,虽然他的胸怀真心不大,就比针鼻大一点吧!

但他知道这机会把握住了,那么太子党,这就会消停,不给你添堵,这对于刚刚登基的雍正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话说回来,你雍正开头他也是太子党一系的不是,您如果真要把太子,咋样咋样了,您这舆论乌央乌央的就往雍正脑壳上压,就说你受住不受住吧。

咱普通人都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三瓜两枣就能解决的问题,为嘛要提脑门上办,是不是这个理!

所以雍正虽然很抠,但还是礼遇了太子胤礽一系的子孙。

而礼遇确实是一方面,但防备太子的子孙还是有的。弘皙虽然顶了一个和硕亲王的帽子,但一家伙就被雍正给踢到了离京城二十里的郑家庄的王府里,做了闲散王爷,这就相当于被供养了起来。

想要闹事,这远了点,毕竟安抚并不代表整个新的势力出来,毕竟朝局够乱的了,能消停一股是一股不是?

在插一句,雍正登基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把太子胤礽给放出来,为嘛呢?这也是防止太子出来给他添麻烦,而雍正还想把九子夺嫡的哥几个都关起来。所以太子不死的话,他同样是走不出圈禁之地的,只是他死的时间真真的好,雍正登基的第二年就死了,这时间太巧了。

咱再说说这康熙大小子。

他这事完全是自己作死作的,这老大和雍正这个老四,那从来都不是朋友,而是实实在在的敌人。在整个九子夺嫡中他就没有帮过雍正不说,给雍正下绊子到不少。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他还建议康熙杀掉太子胤礽,还提议康熙如果下不了手,他可以代劳,就这脸皮城墙都挡不住啊。这相当于拿棒槌往康熙的眼珠子上杵,这也没谁了。

后来他见明的玩不了,还给你玩阴的,弄个魔镇诅咒太子,这不要脸的,整个二踢脚这就要上天的节奏。所以他是第一个被康熙踢出局的九子之一,这是个没有底线的混蛋,您把他放出来,这不是给你搅风搅雨的吗?

雍正连太子都不想放,更何况是这么个玩意。

而且这老大已经背上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罪名,这还是雍正的老子康熙加的,您把这老大放出来,是说康熙说错了?

这道义摆在哪里,满朝堂的大臣还有那等着搅事的兄弟,这就得全部都跳出来骂你。为这么个玩意,雍正感觉是不值得的。

但这老大相比较其他后来关起来的,要好一点,这生活保障还有的。二十六年的圈禁,光老婆就整了十一个,天天当亚当,夏娃天天的换,这不光娃就整出了二十九个,权利没有了,到是提前享受起了当爹的乐趣。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康熙在临死前吩咐雍正一定要善待他的二哥和他的家人,也就是废太子胤礽。雍正继位后也的确听从了康熙的安排,废太子的儿子该封亲王的封亲王,该封郡王的封郡王。雍正对废太子胤礽可算是仁慈义尽了。但是无论是康熙还是雍正对于他们的老大却只字未提赦免之事。老大为什么得不到康熙与雍正的赦免呢?我认为原因有三:

一:老大残忍,试图杀害废太子。



胤褆是康熙的长子,但是却无法继承太子之位,这令胤褆非常愤怒。在老二出生后,康熙就将太子之位传给了胤礽,老大内心有着难以压制的野心和对康熙的不满。胤礽做为太子被废后,长子胤褆以为他继承太子之位的机会到了,他以为只要杀掉胤礽,康熙自然会立自己为太子。于是乎长子胤褆傻乎乎的向康熙提出杀掉废太子的意见,还说如果康熙不愿意动手,他可以代劳。试问哪个正常的父亲愿意因为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杀掉自己的儿子呢?长子胤褆这些不仅暴露了自己的野心,还令自己在康熙心中落下了一个手足相残的极坏的形象。

二:老大曾经诅咒太子。



巫术历来就是各大王朝的禁忌之术,所有的君王都非常厌恶那些施展巫术之人,康熙也不例外。但是老大胤褆估计想做太子想疯了,私下里请女巫诅咒太子,希望太子早点离开,以便自己能早点继位。胤褆以为不会被人发现,但是还是被人告发。一个为了太子之位诅咒自己亲兄弟的人将来还不要为了皇位诅咒皇帝?康熙想想就觉得可恶,立即将胤褆逮捕关进大牢。

三:老大支持老八争夺皇位。



康熙末年,诸王子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明争暗斗。老大胤褆知道自己继承皇位没有希望后便转而支持老八。老八集团在当年是非常强势的皇子集团,这些人给雍正挖了无数个坑等着雍正跳下去。老大支持老八的举动令雍正非常厌恶,等到雍正继位以后巴不得干掉老大,哪里还会想到赦免他呢?

其实慢慢看来胤褆也是一位带有悲剧性质的人物,本来做为长子应该继承太子之位,可惜自身才华又不够,只能嫉妒被立为太子的老二。但是胤褆又不服输,不断地想置太子于死地。如果不看老大的一些手段,我们还是会对他保持同情心的。但是他为了太子之位做的那些下三滥的勾当,实在是令人不齿。“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就难怪胤褆即使被囚禁了14年,雍正也不想放他出来了。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弋北谈古今



历史上的大阿哥胤禔 (yìn zhī)被幽禁深宫二十多年,先后生育子女29人,直到临死的时候仍没有自由,但他却躲过了“九王夺储”的风波,雍正皇帝继位后对他选择了不原谅不追究的态度。



而做了四十多年年的皇太子胤礽,康熙在世时候对其寄予厚望,太子之位废了又封,封了又废,最终没能成为储君人选。

到了雍正继位后,对于废太子采取了宽宏大度加恩宠的策略,不光回复其自由身,还加封他的儿子、儿女为亲王、郡主。雍正对


可惜在雍正二年,51岁的废太子胤礽在咸安宫中走完自己不完美的一生。在他死后,雍正皇帝亲自去祭奠吊唁,并下诏其葬礼规格依据亲王标准置办,并追封其为和硕理亲王下葬。而废太子胤礽留下的众多子女和妻妾都得到了雍正皇帝的庇护,甚至还加封他的儿子、女儿为亲王、郡主。比起雍正对待其他站错队兄弟们的手段来看,废太子胤礽及其子女的下场太幸福了。



雍正继位后,对待自己的两个亲哥哥反差为何如此之大呢?


首先在那个嫡庶有别的社会,既便太子是被废,依然是康熙皇帝的嫡长子,身份自然不能同其他皇子相提并论。


历史上都知道在“九王夺嫡”事件发生后,雍正以胜利者的姿态做上了皇位。雍正皇帝的性格是个刚愎自用,睚眦必报之人,在他继位用残暴冷酷的手段报复其他站错队的兄弟们,其中也包括他的亲弟弟。他的做法惹得非议不断。


雍正皇帝自然知道,所以在对待废太子胤礽的时候就选择宽柔并济的策略,来改变朝臣对其的看法。



雍正之所以对废太子胤礽变得宽宏大量呢,主要还是胤礽废太子的身份,毕竟胤礽曾经是康熙悉心培养的人,又做了41年的太子,朝中难免会有昔日的关系和背后的势力,为了大局为重,恩抚太子,也就不会落得个苛责兄弟的骂名了。


大阿哥胤禔其实也是个非常优秀的皇子,同是他也是可悲的,明明是康熙的皇长子,却偏偏被嫡庶之分害的只能做个不讨喜欢不得志的大阿。,


在康熙年间,大阿哥胤禔是个非常努力上进的皇帝,为康熙的宏图霸业也立下很多的战功,但自从太子胤礽犯错被废以后,大阿哥胤禔一直迷茫的人生看到曙光,也给他带来争权夺利的希望,那就是皇位。


可惜最终却因为用力过猛,导致他被欲望权势迷了心智,做出利令智昏的荒唐事,竟然做出清查太子党,镇杀太子的举动。他的这一举彻底触动康熙的禁区。虎毒不食子,康熙面对两个儿子,那个也不忍心要其性命,于是就下旨革其王爵名位,终身幽禁。



大阿哥被幽禁,也算是因祸得福,没有参加“九王夺嫡”的纷争。虽说是幽禁,除了限制人生自由,衣食无忧,倒也落得清闲安乐比起外面争得你死我活,最起码是安全活下来了。


等到雍正继位后,整天对在外面的兄弟们一个个全部收拾一遍后,尽失声望。对于被软禁的已经十几年的大阿哥,毕竟康熙说过大阿哥终身幽禁,雍正也选择了不闻不问,既放过大阿哥,也成全了自己,所以对于大阿哥来说,相比其他兄弟这也算是最好的结局。



微风之语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搞清楚一件事情:雍正即位之后到底有没有善待废太子胤礽一家。答案是肯定的。雍正即位之初,虽然没有释放处于幽禁之中的二哥胤礽。但是,对胤礽的生活待遇基本还是保持不变的,雍正并没有因为老父去世就开始虐待、甚至弄死这位曾经的皇太子(弄死前朝废太子是历朝历代新皇帝即位前后经常会做的一件事情)。雍正二年,胤礽去世(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证明是雍正害死了胤礽,个人认为,胤礽属于正常死亡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之后被追赠理亲王,谥“密”,并以亲王礼葬于蓟县黄花山。之后,雍正命胤礽长子弘皙(弘皙本为胤礽次子,因胤礽长子早夭,弘皙成为事实上的长子。同时,因为胤礽的嫡福晋无子,事实上的庶长子弘皙实际上就是胤礽的第一继承人。)袭理郡王爵位。雍正六年,又晋封弘皙为理亲王,使弘皙成弘字辈为一众堂兄弟中第一个封郡王、第一个封亲王者。并且,善始善终,雍正对弘皙的善待一直延续到自己去世。至于“弘皙逆案”,那是乾隆年间的事情了,是后话,与雍正关系不大。 由此可见,雍正即位后的确是善待废太子胤礽一家的。



但是,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这种善待实际上只是礼仪性的,或者说是仅限于生活待遇和礼仪性待遇方面。政治上,雍正对于自家的这一支嫡长房子孙实际上是非常防备的。雍正二年,雍正在命弘皙袭理郡王爵位的同时,命弘皙出京居住,迁居昌平郑家庄理王府,使之远离权力核心圈子。之后雍正对于弘皙,虽然待遇优厚,甚至允许弘皙称自己为“皇父”(这等于是变相给予了弘皙皇子的待遇)。但是,实权始终是没有的,雍正给予弘皙的基本都是一些看似尊贵的礼节性差事,从不委以实权。不过,总体来看,雍正在位的十三年里,雍正还是善待胤礽一家的。



至于优待,个人觉得,真心算不上。举个例子,唐代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诛杀了长兄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李世民即位之初便追封李建成为息王(唐朝的息王属于亲王级别,是胤礽的同等待遇),谥“隐”。多年后又承认并恢复了李建成曾经的皇太子身份,即史籍所载的隐太子,这就要高于胤礽最终的地位了。要知道,李世民和李建成是发生过正面冲突的,雍正和胤礽并没有。此外,对于弘皙,封亲王的确到顶了。但是,如果没有康熙四十七年之后的那档子事情,皇位很可能就是弘皙的。因此,一个亲王爵位,实在也谈不上是什么优待。



那么,为什么雍正即位后善待二哥废太子胤礽一家,却对大哥胤禔不闻不问,一直关到雍正十二年胤禔去世呢?这里面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对于胤禔和胤礽的处置都是康熙在世的时候定下来的。作为父亲康熙的继承人,雍正即位后就否定老爷子作出的决定,释放胤禔,总归不太说得过去。或许有人会说,那为什么十三爷被放出来了?只能说阁下电视剧看多了。事实上,胤祥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被废之后短暂被康熙关押了一段时间便被放了出来。之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养病”,无论是真养病还是被养病,总之肯定没被老爷子关着。



其次,胤禔和胤礽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胤礽是曾经的皇太子、皇位继承人,雍正即位之后自然是不敢随便放出来的。对于胤禔,雍正同样是有顾忌的。尤其在胤礽去世之后,胤禔作为康熙的庶长子,实际上成为了雍正所有兄弟之中最合乎宗法的康熙皇位继承人(当然,实际上彼时他只是软禁中的死老虎而已)。有了这么一个特殊意义,雍正一旦把他放出来,即便胤禔自己看开了、看淡了。但是,谁能保证不会被有心之人利用呢?更何况,胤禔是否真的看开了、看淡了,除了他自己,谁也不知道。



再者,胤禔历史上是有“污点”的。魇阵胤礽之事和雍正无关,相反,一定程度上等于还帮了雍正的忙,所谓“污点”并不是指这件事。胤禔历史上的“污点”主要是和雍正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胤禩走得太近。因为胤禩出生时生母地位较卑微,实际上胤禩是由胤禔的生母纳喇氏抚养长大的。因此,胤禩自幼和胤禔的关系就比较亲密,甚至一度还形成过针对胤礽的政治同盟。有了这一“污点”,就算其他一切都不存在,似乎雍正也不太可能把胤禔释放了,不要了他的命就已经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了。



此外,胤禔长期以来和雍正的关系就非常一般,雍正没有必要、也不想为他违反康熙定下的调调。雍正善待胤礽和弘皙,很大程度上是做给他人看的。毕竟,雍正曾经是被划入“太子党”的,与胤礽有半君臣之宜,而且兄弟之间的私人关系据说还不错。同时,即位之初即被指责皇位来路不正的雍正,善待胤礽父子,实际上也是为了显示他皇位的合法性,是为了宣示正统。如果雍正不善待胤礽父子,等于是坐实了他皇位来路不正的传闻,雍正不会傻到这么干。但是,雍正对胤禔则没有对胤礽这么多顾忌。而且,胤禔本就是老爹康熙关的,与雍正无关,雍正不放也是理所当然。加之兄弟二人关系本就一般,雍正真心没理由违反老爹的意思去释放胤禔。而且,雍正内心根本也不愿意这么做。


农民工歪说历史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鹏正。

让我们来看一看,雍正皇帝即位以后为什么不放过他的弟弟老十四,十四爷虽然是雍正皇帝亲兄弟,可是他却为什么老是和老四对着干,甚至加入八贤王的阵营。这对于雍正皇帝来说是极为不满的,他俩从一出生就奠定了两个人形同陌路的两种结局。最典型来说雍正皇帝沉着冷静喜怒、不形于色,而老十四年轻时是极易冲动、仗着自己是皇子的身份,横行霸道。这对于自己的身为皇子的处境是为大忌。双方也因为性格不好,常常大吵大闹。


(雍正皇帝 影视剧中)

康熙晚年要传位的时候,告诉四阿哥善待自己的长孙,也就是胤礽的世子弘哲,封他为亲王。而四阿哥当时也听从了安排,可是等康熙皇帝一病逝,立马就将弘哲降为郡王,不过也一直让他安享晚年,直到乾隆上位,才将他彻底罢免。

(康熙皇帝 影视剧中)



老十四处处和四阿哥作对,其中部分原因是从小关系不合的原因造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老十四处处和四阿哥作对,表面是亲兄弟,暗地里却把四阿哥往死里整,四阿哥表面不说,但是内心里,已经非常记恨老十四。再加上老师是在众多皇子中算是半透明人,在康熙的时候老十四就不温不火,而且在电视剧中《雍正王朝》上康熙差点砍死老十四。况且四阿哥和老师是本来就不是同一个阵营的,四阿哥成功上位,不把老十四杀死就不错了。
(雍正皇帝 影视剧中)



鹏正


雍正登基后,曾经参与“九子夺嫡”的皇子中,除了十三爷得到了善终外,其余皇子惨死的惨死,圈禁的圈禁。废太子一家之所以被雍正善待,只是因为废太子死的早、死的巧,与其说是善待其一家,倒不如说是利用更为贴切。



一、“九子夺嫡”余势未了,雍正面临巨大挑战

随着雍正帝的登基,康熙末年形成的“九子夺嫡”局势基本落幕。之所以说基本落幕,只不过是因为雍正占据了上风,夺得了皇位,但他的皇位并不稳固。雍正刚登基就面临着政敌八爷党的挑战和抵抗,还是“临死反扑”的那一种。谁都知道,夺嫡失败的下场,尤其是曾经与雍正一系“针尖对麦芒”的八爷党,除了死也没有其他的路可走。在这种局势下,八爷党势必要做最后的反抗,给予雍正最猛烈的一击,不成功便成仁。所以说,雍正登基后的日子并不好过,他需要面对的是一些“不要命”的家伙。



二、废太子死的早、死的巧

之前说了雍正登基后并不是天下太平,反而形势紧迫,需要他尽快肃清政敌,稳固自己的皇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在雍正登基的第二年,废太子居然死了。废太子的死给了雍正一个契机,一个增强自己皇权统治力、减少政治阻力的机会。废太子虽然在康熙年间两度被废,但他毕竟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在朝中的势力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曾经的“太子党”势力庞大,即便现在已大不如前却依然在朝中有着一定的分量。废太子死后,雍正善待其一家既能够体现出雍正的气量和仁义(可能这词用在雍正身上有些怪),也能够拉拢废太子的旧部势力,增加自己的政治筹码。



三、增加继承皇位的正统、合法性

雍正帝的登基历来备受争议,这也是当时诸多夺嫡失败的皇子以及部分朝中势力所针对的地方。废太子虽然被废,但他的立、废都是由康熙决策的,属于曾经的正统继承人。康熙对废太子的疼爱那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最后对其大失所望,但也绝对是希望他可以得到善终的。雍正就是很好的抓住了这点,也算秉承康熙的意志,既能赢得了良好的政治舆论,也给他的继位增加了正统、合法性,可谓一箭双雕。



相比较之下,大阿哥被圈禁是康熙亲自下令,且他与雍正本身是两个阵营的敌对关系,雍正自然不会吃饱撑着将一个敌人放出来,这么做既违背了康熙的意志,又会给本就混乱的局势再添堵。



综上所述,雍正善待废太子是有政治目的的,这么做给他带来了利益。假如废太子没有死在这个节骨眼上,那么他的下场不会和大阿哥有太大的区别,也是圈禁一种结局。

我是月关略萌,专注历史领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关注我。感谢大家阅读和点评。


月关略萌


主要是因为党争!胤禛与废太子胤礽本身是同党,他们是自己人;而胤禛与大阿哥则是长期的政敌关系,早先就没有什么好感情在登基后更加没有什么好来往。

很多史书把胤禛的四爷党跟胤礽的太子党当成两个不同的政治团体这实际上是错误的,在真实史载上四爷党跟太子党就是同党。这个团体是由太子胤礽四爷胤禛十三爷胤祥组成,共同对抗八爷党跟大阿哥党,而胤禛就是太子党的二把手,权力仅次于太子胤礽。在太子胤礽翻台之后,胤禛自然而然取代胤礽的地位受太子党其他党羽推崇当成新主子来对待。也就是说胤禛能够有足够的势力对抗八爷党并且最终取胜是受到胤礽势力的隐形帮助,在这种情况下胤禛对胤礽好是很正常的;而反过来大阿哥就不同了,大阿哥本身就是跟故太子党是死对头,在胤禛还是故太子党二把手的时候没少给胤禛找麻烦,这使得胤禛对他压根没好感。

其次,大阿哥本身品性不行。大阿哥是康熙跟性启蒙老师生下的孩子,在当时算是庶出子,原则上他是没有皇位继承权的,但是他为了夺嫡可谓是动用各种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梦想,包含各种下三滥的方法,这使得胤禛一直不耻于大阿哥的人品。


优己


雍正之所以善待胤礽,有多方面原因:

一是两人从小都是被康熙抚养的。宫里一起长大的孩子,本身就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亲近感,再者两人年龄又相仿,天天耍在一起,从骨子里亲近。

二是在九子夺嫡时,两人起码表面上是一个战壕的,外人也看来皇四子胤禛是太子的人,雍正皇帝也就将就着了。

三是废太子胤礽在雍正登基后已被圈进了好几年,其实力已不能威胁雍正的皇位。再者雍正二年,废太子就已经死了,雍正也不可能再杀了。胤礽的后代也没有足够的势力去威胁雍正王朝。



四是拉拢人心。雍正由于杀人太多,落了个刻薄寡恩的坏名声,所以为显示其恩怨分明,才决定不杀。

五是去除谣言。雍正继位,有阴谋论之说,为了堵人口舌,不能一上来就杀了原来的太子,这也太明显了吧。

废太子胤礽死后被雍正追封为和硕理亲王,以亲王之礼葬之,仅次于天子了,不能不说天恩浩荡。这可以看出,历史上说雍正多么多么的刻薄寡恩,多么多么的杀兄抹弟,其实是雍正对于腐朽透顶的康熙王朝晚期,看透了,如果不整治贪官,不整顿吏治,清王朝就会早早地灭亡。从康乾盛世,我们也看出康熙传位于雍正的良苦用心,雍正篡位之说是虚无缥缈的,只不过康熙晚年已经没有精力去管了,只能交给一个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人,雍正正是最佳人选。没有雍正,清朝会早灭亡几十年,甚至更多。



那么雍正对大阿哥为什么囚禁十四年,而不厚待呢?

咱们看看大阿哥胤禔的所作所为。

第一件事。康熙御驾亲征时,索额图唆使太子胤礽谋害康熙,提前夺位。不想被康熙察觉,废掉太子。而大阿哥早有觊觎太子位之心,见太子被废后,竟然在康熙面前说到,要帮康熙行万难之事,意思是说如果康熙不忍心,就帮康熙杀掉太子。从这件事,康熙看到大阿哥胤禔的冷血,为争储位不惜杀掉自己的血肉同胞,所以被康熙严家训斥。康熙所不齿,雍正对这样一个大哥,也没有好感,也就顺其自然了。

第二件事。争储无望后,转而帮助老八。而老八是雍正最大的竞争对手和最恨的人,你说雍正会怎么做!

第三件事。用邪术诅咒废太子胤礽。为了能够占据太子之位,胤禔利用江湖术士法术诅咒废太子,被老三发现并告发。康熙大怒,削去其爵位,圈进起来一直到死。

帝王所做,无非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如果没有危害到自己的江山社稷,也就落个好人,不至于赶尽杀绝!


说史还是说事


皇帝,是一个朝代的代表,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那么皇帝如何行使自己的皇权就各位引人瞩目了。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九王夺嫡”事件最终以雍正皇帝顺利登基坐上皇位而告终。然而,在他登基后没有对废太子一家赶尽杀绝,却对自己的大哥耿耿于怀。

善待废太子一家

雍正之所以对废太子宽宏大量,主要还是考虑到废太子特殊的身份,毕竟胤礽曾经也算是康熙皇帝悉心栽培的人,倍受重用,又做了几十余年的太子,朝廷上下必然会有往日的势力和残余力量,在朝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刚刚坐上皇帝宝座的他,心里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畏惧着废太子的旧势力对他造成威胁。

另外,站在大局角度上想,雍正善待前朝太子的这一行为,恰恰能够展现出他念及手足之情,不会落得残害兄弟的骂名。我们都知道,一个臭名远扬的皇帝是不会得到大家的拥护的,所以他这样做让自己的名声听起来好听一点,表明自己当上皇帝也是理所应当的。

历史上有记载,雍正和胤礽在几个弟兄中是最要好的两个,他们情同手足,以前是一起玩耍,一起学习朝政事务,甚至是第一次胤礽被废之后雍正还帮他求过情。据说在他登基之后,胤礽还私下里求过他让雍正放过自己并表示不会对他造成影响。

刚刚登基之后,如何处理前朝废太子对他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幸运的是,他刚好抓住了这次机会,他表现出他博大的胸怀,宽容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为稳固自己的皇权地位和统治奠定了基础。

不赦免囚禁十四年的大哥

在康熙统治时期,大阿哥就被囚禁在监牢中,雍正皇帝当然也没有必要再去打破父亲的旨意,既然已经被囚禁,大哥也不会掀起什么腥风血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让他待在里面就待在里面好了,被软禁的老虎怎么也不会张牙舞爪呀。

大哥性格一直比较张扬,经常与兄弟之间发生矛盾,之前向康熙皇帝提出想当太子的念头,还向老父亲进言要杀掉几个弟兄,在康熙面前说他们的坏话,这些话恰巧传到了雍正的耳朵里去了,他知道大哥野心比较大,所以雍正一直处处提防他。有句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许是为了维护自己统治基础的原因,再加上他没有废太子那样的身份,所以他并没有赦免被囚禁十四年的大哥。

帝王家族之间权利的争夺一直没有停止,惨剧也从未消失,为了避讳,雍正皇帝都将兄弟们名字的“胤”改为“允”,并想方设法地剥夺其他兄弟们的权利,甚至是赶尽杀绝。这一系列雷厉风行的举动无非就是想尽快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罢了。


小辫儿说历史


说到雍正,总难免想起当年惨烈的九子夺嫡事件。为了一个皇位,十几个兄弟不惜血刃相见。大概也正是因为如此,雍正即便上位了,可他的声誉似乎一直不怎么理想。当然了,这可能也怨不了他,要怪只能怪康熙太能活,又太拎不清事件的严重程度。不过,今天我们不说九子夺嫡,只来看一看雍正对于两个哥哥的态度,这里面到底意味着什么。

雍正与大阿哥胤褆:上不得父亲谅解,下不受兄弟友爱

康熙的大儿子,雍正的大哥爱新觉罗·胤褆,他出身不低,出生时间不晚,可惜被老父亲康熙给直接判了死刑。

为什么这样说?当年胤褆出生时是宫内第一个孩子,那受宠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可就算如此,康熙也没将太子的位子安排给他,而是给了刚刚出生便失去母亲的二弟胤礽。

这件事对胤褆的打击还是蛮大的,毕竟自己是长子,又长二弟好几岁。哪怕是太子后来犯了一些错,父亲却从来没有一点心思要传位给他的样子。这让胤褆内心非常不满,所以夺嫡之心早就存在了。

比如在康熙面前进言杀掉太子、利用巫术来陷害、诅咒太子。正是因为他这样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让康熙非常失望,当查清了他利用巫术坑害太子时,直接将其削爵、囚禁。

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我们都有理由认为胤褆这个人心术不正,而且心机也有些短缺。就连他的三弟都这样说他:“心不正,眸子眊焉!”什么意思?这是出自《孟子·离娄上》的一句话:“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即怀有私心,是绝对看不清是非的,心术不正,哪怕能看清是非,也会黑白颠倒。

所以,雍正继位之后,对这位大哥没一点礼遇之象。该圈着还是圈着,该晾着还是晾着。有人不解,胤褆实际从康熙在位时便已经失去了议储的可能性,雍正何苦与大哥过不去呢?留个贤名不是很好吗?

这恐怕就是雍正心结的问题了,当时父亲在时就已经将胤褆判了“死刑”,他上位自然不能推翻父亲的决定。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那是孝道,不可置皇考于不义。

其次,雍正事实上与胤褆之间不但没兄弟感情,甚至还有夺嫡之憎恶。当初太子在位时,雍正是站太子的,这与老大自然背道而驰。

而至太子被废后,群兄弟相争,雍正力挺自己,而胤褆却明显站老八一面。想一想雍正对八爷党有多少恨,那对胤褆就有多少憎恶。

可是,虽然雍正后来成了皇帝,但也不能为了出气就随便将兄弟都杀了。特别是像胤褆这样不可能与他再有所争执的人,留着他一命只当是为自己树立好形象了。至于说放出他来,优待于他,那就没可能了,雍正会一股脑推给康熙:父亲在时就对胤褆憎恶有加,他不能私自将其释放。

看看,这就是雍正与大哥胤褆的关系,明明是心里恨着的,但又不能流于表面。于是,他只能将其囚于一边,不碍自己的眼了。

雍正与废太子胤礽:赖于康熙临终的遗言,网开一面势在必行

虽然雍正对大哥保持的态度是隐而不发,那对二哥,也就是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则相对平和多了。说起来废太子也是个苦命的人,从小没有娘,虽然受到父亲蜜罐一样的呵护,但心理上势必有缺失。

结果呢?不但被父亲养废了,还大有权欲熏心之状。坐了几十年的太子宝座,只看着光鲜了,内心的焦灼那是别人所体会不出来的。

最重要的是被废之后,这种从天上掉到地下的滋味,又往往会让他内心生出怨恨来。而且,经历两立两废之后的太子,脑子已经出毛病了,这可以看出对他打击的严重性。这实际上比死还要难受一些,胤礽的苦可能就表现在这方面了。

不过康熙应该是至死都爱这个儿子的,虽然被废了,但依旧时常让人去看望,还赐东西,赐吃的,将废太子的儿子们也接到宫里来抚养。

特别是在自己临死前又刻意关照雍正,要善待二哥,特别是他的儿子弘晳,必须该封的封,该用的地方用。这可能也是老父亲对爱子最后的眷恋了吧,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因此,雍正对废太子完全是礼遇有加,而且还给废太子的儿子弘晳封了亲王之位,只不过有一点他没按康熙的要求去做:没有重用弘晳,亲王是亲王,但却从不干预朝政,这也就只能是一个富贵闲人了。

其实,在废太子没被废之前,雍正是一直力挺太子的。虽然按电视剧看那是出于自保,但史料上记载,太子事件出来之后,雍正还是处于拯救状态的,想来他当时也没想到最终继位的人会是自己吧。

如此一来,雍正与废太子也算是一个锅里抡过勺子的人,那叫自家人。另外再有父亲临终的授意,他也不能完全推却。

所以,废太子虽然与朝局没关系了,但却没受到雍正的打击。只是将他依旧禁于咸安宫中,而他的儿子后来则被迁出去,就在昌平郑家庄王府居住。其实,这个地方是康熙后来为废太子建造的居所,由此也可以看出康熙对废太子是何等的宠爱,连后路都给他想好了。

不仅如此,当年康熙去世后,废太子也算全了尽孝之心:亲自为父亲哭灵,这一点要比老大强的多了。而至废太子死时,雍正也给足了他面子,完全是按着亲王的丧仪来办理的。且特别派出了侍卫太大臣、散秩大臣、侍卫,一路相送。

这就是大哥与二哥,虽同为兄长,可却因为不同的政治理念以及为人标准,从而生出不同的待遇来。雍正在这件事上,可以说算是非常不错了,至少他没有刻意打压这两个人,没有让他们与其他兄弟一样死得凄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