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如一的君子,朝三暮四的小人:诗经之鸤鸠

这首诗以布谷鸟做比喻,讽刺那些对妻子不忠,在外面乱搞的人。

【鸤(shī)鸠(jiū)在桑, 其子七兮。】

"鸤鸠"就是布谷鸟,布谷鸟不自己养育后代,而是把蛋下到别的鸟的巢穴里,让其他鸟代为抚养。古代人不知道这个事情的真相,以为是布谷鸟与别的鸟私通,所以布谷鸟在古代又是淫鸟。

这两句是说有一只布谷鸟在桑树林里飞来飞去,它有七个子女。这里的"七"是虚数,是说有很多子女。

始终如一的君子,朝三暮四的小人:诗经之鸤鸠

【淑人君子, 其仪一兮。】

"淑人君子",我们都知道是说善良的德行好的人,"仪"本指仪态,这里指配偶。就是说善良正直的君子们,他们对配偶始终如一,不像布谷鸟一样在外面搞事情。

【其仪一兮, 心如结兮。】

"结"就是一个大疙瘩,绳子打一个疙瘩很不容易解开,是说君子的心也打了一个疙瘩,他们对自己的妻子始终如一,就像那个大疙瘩一样,怎么解都解不开。后来有诗说"心有千千结",还有说"同心结"都是这个意思。

始终如一的君子,朝三暮四的小人:诗经之鸤鸠

【鸤鸠在桑, 其子在梅。】

这两句是说布谷鸟在桑树林里,可是他们的子女却在梅树林里,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就是上面说过的,布谷鸟把蛋下到了别的鸟的窝里。

可是古人不是这么理解,他们认为是雄布谷鸟在外面乱搞,才有了这么一个私生子,这里是谴责的意味。

【淑人君子, 其带伊丝。】

"带"是腰带,"伊丝"是只用丝,意思是说君子的腰带都是只用丝的。这句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是说君子心意坚定,不三心二意,还是在说上面的"心如结"。

始终如一的君子,朝三暮四的小人:诗经之鸤鸠

【其带伊丝, 其弁(biàn)伊骐(qí)。】

"弁"是帽子,"骐"是青黑色的纹理。这句是说君子的帽子都只用青黑色的,和上面一句意思一样。

【鸤鸠在桑, 其子在棘。】

"棘"是酸枣树,想不到布谷鸟还有一个私生子在酸枣树林里。这可把古人气坏了,不过我们已经知道,这其实是布谷鸟借窝生蛋。

始终如一的君子,朝三暮四的小人:诗经之鸤鸠

【淑人君子, 其仪不忒(tè)。】

"忒"是改变,是说君子不随便改变他的配偶,其实是说君子对配偶忠贞如一,心意不可更改。

【其仪不忒, 正是四国。】

"正"是示范,规则,榜样。

君子的做法可以作为榜样,宣传到天下各国,可以作为各国的法则。

始终如一的君子,朝三暮四的小人:诗经之鸤鸠

【鸤鸠在桑, 其子在榛(zhēn)。】

"榛"是灌木丛,布谷鸟一次产卵多于其他的鸟,因为它不用自己抚养,所以可以多生几个。

【淑人君子, 正是国人。】

"正是国人"是说君子可以作为国人学习的榜样,就像现在我们说学习雷锋好榜样,是一个道理。

始终如一的君子,朝三暮四的小人:诗经之鸤鸠

【正是国人, 胡不万年。】

这样的榜样,为什么不持续万年呢?"胡"是何,设问,表示应该作为榜样一直传承下去。

我们再最后读一下整首诗:

鸤鸠在桑, 其子七兮。淑人君子, 其仪一兮。其仪一兮, 心如结兮。鸤鸠在桑, 其子在梅。淑人君子, 其带伊丝。其带伊丝, 其弁伊骐。鸤鸠在桑, 其子在棘。淑人君子, 其仪不忒。其仪不忒, 正是四国。鸤鸠在桑, 其子在榛。淑人君子, 正是国人。正是国人, 胡不万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