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心理咨询师缺口那么大但同时心理学专业的人很难就业?

胡俊


所谓的缺口大,这是对比西方按照我们国家的人口比例来说的,也就是说,我们国家人口众多,按照西方的标准,应该配备相应比例的心理咨询师,才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正常需要。然而是心理咨询师的实际需求多少是由市场来决定的,而不是按标准来定的。心理咨询师的需求,他是有条件的。首先需要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才能够支付得起昂贵的费用。其次,人们的教育水平提高,当人们有了心理问题的时候,能够意识到去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交流沟通,排解心中的烦恼;还有就是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增多、加大,人们才有需要咨询的这种客观需要。再看我们国家经济虽然得以发展,整个国家的经济总量也很大,但是我们从整个社会来看,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是有待提高的。近一二十年来,虽然年轻人的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整个社会人的平均教育水平,还是偏低,能认识到心理咨询对个人发展重要意义的人并不是很多。还有,在我们国家像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相对比较大,但是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人们的整体的生活压力并不是很大。基于以上原因,一方面从主观上认为整个社会心理咨询师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客观上来看,好多心理咨询师的出路不是很好。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我们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心理咨询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精神家园001


为什么中国心理咨询师缺口那么大但同时心理学专业的人很难就业?

据统计,自2002年开展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以来,已经有130万人考取证书,有关部门做过调查,现在从业者只占总数的5%,大概几万人,这几万人还包括医院精神科,心理科,大学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症状实际做咨询的,自己租门脸,自己付房租,收取来访者的咨询费,长期坚持的下去的更少。

另一个统计,全国先有各类心理疾病,精神类疾病的大约1亿多人,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等,有睡眠障碍的大概3亿人,有学习障碍的大中小学生约2亿多,这些人都是需要心理咨询才能解决的。

这两组数字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有证的心理咨询师不做,另一个需要心理咨询的找不到为自己解决问题的咨询师,问题出在哪?人都是趋利的,有需求,就有市场,那为什么心理咨询师不去占有市场,发挥自己的能量呢?

现在国美,苏宁电器店里,电视机,电冰箱很多,很多翻来覆去的挑,但在80年代,电视机,电冰箱很贵,质量比现在差,但需要票,很多人是买不着的,为什么人们花钱买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能用。

心理咨询师缺口很大,按理说闲不住,为什么没人找呢?最核心的原因是没效果,就是相当于买个电视机不出人。

最核心的原因是心理咨询师没有真正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技能。


霍体清


很高兴能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确实像您所说的那样,中国心理咨询师的缺口很大。有一组早几年的数据显示美国人均心理咨询大概每1000个人中有1个咨询师,而中国每100万人口中只有4.6个心理咨询工作者。

而我国现在的精神、心理医生加起来少之又少,很多数据显示,中国心理咨询师尚有接近50万的缺口。


这个一方面说明中国人对现在的心理咨询行业认识还不够。很多人还不愿意去做心理咨询,认为只有心理有疾病、甚至更严重的精神性的疾病才需要去看。国家之前在发展心理咨询专业时并没有受到重视。当然,这几年随着经济巨大发展、阶层分化,社会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心理教育,也着手建设心理咨询行业。

但这也涉及到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出来的。


心理专业毕业,这只是证明读过理论知识,但其实真正心理行业的门槛是对心理咨询师的要求非常高。不论在社会阅历、个人经验、人格完整性来说都是要求很高的职业。而心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才二十多岁,根本没有社会经验,又如何指导别人心理问题呢?

如果咨询者问一个关于婚姻问题,那么没有这类深刻体验的人如何能给与开导和解答?如果咨询者问一个关于死亡的问题,那么本身并未思考过或者对人的生命历程没有深入了解过过的咨询师又如何回答。所以,咨询师除了专业性外,对于人生、社会、经济、哲学、文化等等都是需要深刻思考有很深见解。

除此之外,还需要有极强的共情能力和帮助病人解决问题能力。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对病人心理疾病进行咨询,再进一步进行治疗,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几年学习能够完成的。


在国外心理咨询师是一个优待的职业,但是在正式成为这个咨询师之前,需要磨练近十年的时间,经过考察、实习、助理一系列严格的考试才能拿到执照,这个也是对病人负责。


所以,如果单单只是心理专业毕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的进修、个人体验、社会经验的积累才有可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鼹鼠的故事vi


有以下几点原因:

1、大学所开设的心理学专业并不专门教授咨询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都是整个心理学领域,包括心理学的不同分支的基础性的总括性的知识。学校培养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当前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比如,大学的心理学专业非常重视普通心理学、统计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这些课程。咨询心理学只是学生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校里并不能够学习到很多心理咨询技能,毕业之后当然不能立即从事心理咨询行业了。

2、人生阅历缺乏、思想没有完全成熟。刚毕业的心理学专业学生可以说刚刚真正走向社会,基本上都没有经历丰富的家庭生活、职场生活,看待问题难免狭隘、幼稚,咨询中也难以做到感同身受。因此,让刚毕业的心理学专业学生直接进行心理咨询,未免太不现实。

3、大部分人仍然对心理咨询持有偏见。很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聊天,甚至把心理咨询师等同于居委会大妈或者一些比较变态不正常的人,认为即使有问题,心理咨询也不会有多少帮助。

4、觉得有心理问题很丢人或者不重视心理问题。尽管现实中很多人都可能存在心理问题,但是愿意真正做心理咨询的人却很少。

5、心理咨询费用相对高昂,难以负担。

基于这些原因,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仍然很难就业。


溪妈漫谈心理


首先,心理咨询师缺口大,是因为这个行业是刚刚兴起的行业,还是在发展的初期,从总体上看,能够真正提供服务的咨询师的数量和人民群众心理的潜在需求是不成比例的。

其次,咨询师就业难,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咨询师的业务技能有没有被认可?二是人民群众内心的需求没有并没有得到恰当的释放。


智悦心理咨询


个人觉得可能是因为我们现在还处于身体奔走甚至奔跑的阶段,慢慢地会停下来听自己心里的声音,会关注自己的内外!会有一个过程,所以可以静待


棉朵儿明月


主要就是一个原因:人们的接受度不够。

“你心理不舒服吗?去找医生看看吧。”

“你才有病,你全家都有病。”


我东1996


作为一名某医科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心理咨询师,我有一些相关的理解: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哪怕是我们这种心理学科班专业出身的人想要真正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也有很长的距离。

为什么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和心理咨询师会有距离?

不要小看这个距离:这就相当于要求人们学会了26个英文字母就要求他写一部英文小说一样夸张。因为如果想要当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除了熟知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内容、知识外,更需要大量的实战临床咨询技术来支持。作为从西方引进来的一门学科,国内真正缺少的就是这方面系统而长期的培训。

心理学的专业愿景是非常好的,但在实操中没法完全重复、量产,因为每一个咨询师所遇到的案例都是独一无二的,哪怕是再相似也会因为来访者的不同遭遇而有所差别。这就让我们培训的心里技术无法程序化的量产,培养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的周期自然也会更长。

为什么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成长这么难?

学习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就像是我们部队里的军官一样,在学校所学习军事知识、兵法队列等等都需要到实战中去演练、熟悉,才会真正让这些知识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东西。而有心理咨询需求的来访者们又不会找年轻、经验尚浅的咨询师去解决问题,因为害怕会给自己带来更负面的体验,这就导致年轻的心理咨询师们成长起来更慢。

如果想跟优秀的老资历咨询师们学习、记录,还要缴纳不菲的学习费用和较长的时间去打磨自己,无形中有加重了年轻心理咨询师们的压力和负担。

最后的结果就导致越来越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选择其它就业形式,放弃了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想法。就像我们大学心理班40名同学,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的加上我也才3个人,可想而知这条路走起来多么艰难。

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加重了心理咨询行业的信任危机

我们国内心理咨询师缺口很大,但因为培养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无法立即胜任咨询师的工作。但社会上很多培训机构的心理咨询技能过于快餐化,培训出来的“半吊子”学员进一步破坏了心理咨询市场的信任,让本该精雕细琢的一项工作变得急功近利,从而处境堪忧。

很多所谓的在从业的心理咨询师都没有系统学习过心理学的理论,也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在从业时甚至都没有接受过督导(哪怕是不正规的督导都没做过,因为怕花钱)。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关注重点就应该放在如何引导心理咨询行业正规化、专业化,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的同时加大不合格从业者的惩处力度,对那些企图抹黑心理咨询行业的投机者们加大威慑力度,从而创造一个能够长久发展的行业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