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賜額蒼巖山“福慶”寺

宋真宗賜額蒼巖山“福慶”寺

眾所周知,河北省的蒼巖山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在1988年由國務院確定的,但近遊蒼巖山,見宋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鐫立的《井陘縣大化鄉新修蒼巖山福慶寺碑銘並序》碑,去塵細讀,頗驚:蒼巖山早在“皇宋建隆歲”,就被國家“以名山勝境特許存留”,且在“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奉敕賜福慶為額”,蒼巖蘭若(寺廟)由此而名並沿用至今。

蒼巖蘭若舊名“興善寺”,宋初稱“山院”。山院這個顯得不倫不類的名稱的確與蒼巖山秀麗的風光極不相稱,而至眾僧發出“雖沐聖恩,仍呼山院”的哀嘆。大中祥符六年,蒼巖山主持詮悅與孤臺僧人智贇得知“鑾輅之將起”至譙郡太清宮。於是“整瓶缽以遽行”,以“叨帝聞,用成佛事”。二人“自北徂南,披短袍而躡長岐,敢言蕭索;履芒鞋而繡轂,豈憚崎嶇”,可謂不畏艱險,終於到達了譙郡(今安徽亳縣)昌冕族而抗疏,俟斧鉞以甘刑,“入太清宮謁見真宗”,求其“特回舜目,大展堯眉”。或許是二僧的舉動感動了真宗,當下便“許加名號”,並“降符縣城”,旨令“檢覆”。井陘縣宰清河公張獻可當即到蒼巖山進行了考察,並“依理以通抄”,同時,“郡牧具實而條奏”終於在大中祥符七年,蒼巖蘭若被真宗賜“福慶”寺額,並得到了重修的詔文,從而使蒼巖若蘭在“煙霾掩靄,荊棘連延。瓦礫蔽地,松蘿隱天”的敗落中振興起來。

宋真宗賜額蒼巖山“福慶”寺

“骨為筆而血為墨,難寫洪恩;嶽為礪而海為田,敢忘睿聖”。 此碑為蒼巖山福慶寺現存最早的碑碣,不僅是研究蒼巖山發展的珍貴史料,而且此碑文筆句句珠璣,可稱得上是蒼巖山現存歷代碑刻中的上乘之作。

宋真宗賜額蒼巖山“福慶”寺


宋真宗賜額蒼巖山“福慶”寺

宋真宗賜額蒼巖山“福慶”寺

《古人遊歷井陘詩選校注》(三卷)為地方文化研究學者劉春林先生歷時六年的傾心力作,是一部瞭解和弘揚井陘傳統文化的大典。

《古人遊歷井陘詩選校注》《古人遊歷井陘詩續選校注》分別於2014年、2015年公開出版,《古人遊歷井陘詩三選校注》2019年10月面世。現存全書不足百套,每套價:150元。《古人遊歷井陘詩三選校注》可單售:每冊5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