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立军:因为郁达夫知道了尚贤坊

因为郁达夫知道了尚贤坊

苏立军

苏立军:因为郁达夫知道了尚贤坊

故事的开始是这样

来过上海许多次,但总是因为来去匆匆而与心中的期待擦肩而过。

尚贤坊因为郁达夫与王映霞的书信来往而得知在老上海有一个尚贤坊,但那只是书上得来的,都过去九十年了,不知尚贤坊尚留在世上否?

这一次来上海有四天,在学习之余一定要挤出时间去寻找心中早就期待的尚贤坊。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因为只知道霞飞路和尚贤坊,并不知道具体位置,在高德地图上查看,它离我住的酒店只不过六公里,心中盘算着什么时候去呢?

上午八点就出发,目的地是上海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地图上也只不过五六公里,但大巴车却整整行驶了一个多小时,看来上海的交通并不畅通,到达那里后,就聆听吴校长的娓娓道来,直至中午十一点半,本来心中有个打算,趁中午去尚贤坊,因为高德地图上小时,从学校出发到尚贤坊只不过一公里半,但来回步行的时间大概需要半小时,如果在那里逗留半小时,就显得太匆忙,因为下午要继续到进才中学北校参观学习,只得作罢,期待傍晚有没有机会了。

果然运气不差,下午的学习三点半就结束,大家都在豫园下车了,我也那里下车,马上查看距离,只有两公里多点,就跟着导航一路向淮海中路步行而去。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尚贤坊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住所所在呢?之前没有查过资料,是一般的石库门吗?只能上网了,查到360百科:

尚贤坊本身是法国天主教会的产业。尚贤坊也以当时在此的学术团体尚贤堂而得名。该学会因不仅信仰耶稣,而且尊崇孔子,故中文称"尚贤",由美国社会活动家李佳白初创于北京。因位于北京的尚贤堂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毁,故李佳白于1903年在上海霞飞路购地14亩重建。1917年,李佳白由于极力反对中国参战,经美国驻华公使要求,李佳白被中国当局驱逐出境,尚贤堂关闭。1921年,房地产开发商在原地皮上造起了一片石库门里弄住宅,并以尚贤堂之名命名。

我边走边查阅,半小时后就来到来到了淮海中路,原来的霞飞路就是现在的淮海中路,我来到淮海中路和马当路的交叉口,居然不知道眼前沿街而建的三层洋楼就是尚贤坊的街面房,直至看到墙面上的一块块宣传牌才知道我已经走到了尚贤坊的边上,闻到了尚贤坊的历史气味。

我看到了淮海中路358号的门牌号,从马当路口走到淡水路口,又从淡水路口走到马当路口,路过大门抬头时发现了圆拱形屋顶上的三个大字:尚贤坊。

原来,尚贤坊就如今日的一个封闭式小区,现在已被上海市政府列为保护性开发的地块,四周已经封闭起来,我没办法进入一探究竟,但我可以继续360百科:

尚贤坊弄内有57幢两层楼房,共71幢,建筑面积9720平方米,占地6100平方米。主弄面对淮海中路,并有三条支弄,呈"丰"字形。总弄有俗称过街楼的骑楼,相比支弄较为宽广。房屋沿街为3层,底层为商店。沿街建筑立面有西班牙巴洛克式的风格,如三楼上的弧形山墙及阳台。弄内房屋均为两层,共4组联排式房屋,每排两端每幢为2开间,中间则为单开间。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苏立军:因为郁达夫知道了尚贤坊

苏立军:因为郁达夫知道了尚贤坊

苏立军:因为郁达夫知道了尚贤坊

苏立军:因为郁达夫知道了尚贤坊


看来当年的尚贤坊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石库门,而是带有近代西洋风格的较为高档的洋房,因而这里的居住者以小商人、教师、作家居多。

1926年,郁达夫的中学同学也是留日同学的孙百刚当时正租住在这里的40号,而王映霞正是孙百刚夫人的同学,也暂时借住在孙家。1927年郁达夫也从广州回到上海重整创造社出版事务,1月14号郁达夫抽空来看看老同学孙百刚夫妇,结果在孙家不期遇上毕业于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时年18岁的王映霞,不由对其一见倾心。郁达夫在当天日记里写道,是日到尚贤坊孙君家去,“在那里遇见了杭州的王映霞女士,我的心又被她搅乱了,此事当竭力的进行,求得和她做一个永久的朋友”。而且出乎孙百刚意料的是,那天郁达夫的请客吃饭居然叫来汽车,而且非要把车叫进来,弄得排场十足。那天吃完饭,郁达夫又意犹未尽,请客看电影。弄得孙百刚总觉得郁达夫今日的行为有点异乎寻常。

看罢电影,孙百刚一方面看郁意犹未尽,另一方面也想还还情,便提出去南京路逛逛,晚上由他做东去三马路(今汉口路)上的“淘乐村”用晚餐。 从“淘乐村”吃完出来,带着六七分醉意的郁达夫坐上汽车后突然用日语对孙百刚说的一番话,使孙百刚一下子意识到,郁达夫已经狂热地爱上了王映霞。当时郁用日语对孙说:“老孙,近来我寂寞得和一个人在沙漠中行路一样,满目黄沙,风尘蔽日,前无去路,后无归程,只希望有一个奇迹来临,有一片绿洲出现。老孙,你看这奇迹会来临吗?绿洲会出现吗?请你告诉我!”带着微醉用王映霞听不懂的日语说出这番话,显然郁达夫是在试探孙百刚的态度。但孙百刚只是巧妙地回了句,“你是在做小说吗?”郁达夫说,“人生不就是一篇小说吗?”也许是酒喝多了,车到尚贤坊,临分别时,郁声音打颤地说,“今天痛快极了,明天我再来看你们,再会再会!”

郁达夫果不食言,第二天下午,他在“卡尔登”出席了邵洵美与盛佩玉的婚礼后,于晚上以送还孙百刚放在他那里的译稿的名义到尚贤坊孙家,不仅得以与王映霞“再会再会!”而且把她约到四马路(今福州路)“泰丰酒馆”吃饭。郁当天日记记载:“王(映霞)女士已了解我的意思,席间颇殷勤,以后当每日去看她。”又云:“王映霞女士,为我斟酒斟茶,我今晚真快乐极了。我只希望这一回的事情能够成功。”此后郁达夫除了频频给王映霞写情书,更将自己为爱情燃烧的心境写入日记,其缠绵悱恻、露骨率真、点点滴滴、尽皆托出。

此后一连数天,郁达夫几乎天天“再会”王映霞。17日,约王映霞在朋友家用晚餐,餐毕送王回尚贤坊;18日郁日记记载,去尚贤坊访王映霞,王不在,郁等了约半小时,“方见她回来,醉态可爱,因有旁人在,竟不能和她通一语,即别去”。19日,郁晚饭后又去尚贤坊,邀王映霞她们外出看电影。看罢电影,又去吃夜宵。

尽管此时孙百刚和郁达夫身边的都在提醒他,老家有发妻,王映霞又只有18岁,要慎而又慎,但此时的郁达夫已深陷在对王映霞的炽烈爱恋中。他于20日又去尚贤坊访王映霞,回来后在日记中写道,“啊啊!我真快乐,我真希望这一回的恋爱能够成功”,“老天爷呀老天爷,我情愿牺牲一切,但我不愿就此而失掉了我的王女士,失掉了我这可爱的王女士。努力努力,奋斗奋斗!我还是有希望的呀!”

此后的故事自然是精彩纷呈,缠绵悱恻,经过一年有余的苦苦追求,郁达夫与王映霞终于收获爱情,1928年8月,郁达夫将他恋上王映霞后写的日记编成《日记九种》,由北新书局推出,开创了新文学作家出版日记的先例。《日记九种》出版后,几年内连续印了八九版,发行量达三万之多,轰动一时。

苏立军:因为郁达夫知道了尚贤坊

在那个时期,因为郁达夫而常去尚贤坊的还有很多进步作家,如作家章克标、方光焘等。但因为郁达夫与王映霞的爱情故事而让尚贤坊变得尤为充满传奇色彩。

我很想走进去找找郁达夫与王映霞的足迹,但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施工现场,我只能绕着施工围墙走去,看到有缝隙就伸着头往里张望,那已经是一个建筑工地,就在淮海中路~马当路~金陵西路~淡水路之间包围着,沿着淮海中路是尚贤坊的正门,高高的拱形屋顶三个大字醒目而跳跃:尚贤坊,这是现代社会下似乎不会出现在小区名称里的,就在沿街围墙上已经贴满了广告或者宣传标牌:诸如尚贤坊的历史,尚贤坊的文物保护时间,尚贤坊所处交通要道,尚贤坊的郁达夫王映霞传奇故事,等等。

我先往马当路方向走去,原来这里可能已经是地铁站之一了,再往金陵西路走去,已经围圈的密不透风,里面根据围墙上的宣传标语应该就是地铁所在地,继续往淡水路绕过去,那几幢红砖小洋楼正搭建着脚手架,显然是在维修,再回到淮海中路358号正门,里面已经搭好了工棚,一派施工现场的场面,我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心,在门口张望了几下,我知道,即使进入到尚贤坊的里面也办法找到郁达夫与王映霞相识相恋的40号了!

苏立军:因为郁达夫知道了尚贤坊

苏立军:因为郁达夫知道了尚贤坊

故事的结局是这样

不过,我还是很钦佩上海市政府,尚贤坊就在高架与地铁的包围中留存下来了,而且在郁达夫王映霞爱情故事的九十年后开始了保护性建设,但愿但愿,这就是历史文化的最好传承。

真的!

几年后,我或者我们又可以看到九十年前故事的遗存!

2017年4月28日

苏立军:因为郁达夫知道了尚贤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