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的夏天被暑假作业的催促打断,父母狂笑着把孩子扔进了学校;大学新生在兴奋中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千里迢迢,而大学毕业生在焦头烂额的忙碌里迷茫着明天。
人生的第一次危机差不多会在20岁左右出现。告别了标准答案,简单的问题开始变得比登天还难,下一个明天要怎么办?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大咖们在经历了清苦岁月中,用自己的人生体悟为我们隐约找到了一条路。
本期,小编推荐20位现(当)代大师的作品,这些大师踏实、诚恳地写作,写一句,是一句。写作如此,做人亦是。
《中国人的修养》
蔡元培 著
“我们所寄身的这个时代,正浸淫于一种整体性的堕落之中。”
堕落是时代的常态,个人能做的,就是用道德修养来对抗这种堕落。在蔡元培的构想中,道德修养是很能改良社会风气的。就比如谦虚这一项,蔡元培认为自己一事无成……
生活在异常艰难的时代,多的是看不到出路的人用食物和娱乐麻醉自己,至于那些还在默默奋斗的人,道德修养是一点点希望——在改变世界之前,我们需要靠道德修养来 “善其身”。
《白话文学史》
胡适 著
“打牌、打牌、打牌……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打牌、打牌……”
就是这样一个“三省吾身”、打牌七天的人,却在这里写文学史。不光写了,一不小心还成了开创者,把文学史的内涵延展到经典作家之外的领域,进行着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还用新学到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判断古代文学,一不小心就让自己成了里程碑。
《朝花夕拾》
鲁迅 著
我们对鲁迅的感情是复杂的,对他的恨始于背诵全文,对他的爱则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他的敢怒敢言。
当然,以上的标签远不能定义鲁迅。走过了那个背诵全文的阶段,再读鲁迅,
便会发现鲁迅近百年前描写的世界从未过去,人血馒头的戏码到处上演,对祥林嫂的迫害从未中断。在这个不咋太平的世道,我们只能靠阅读鲁迅的愤怒活着。
《老舍专集:猫》
老舍 著
“
一个人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是的,作为养不起猫租不起房的某不知名阶层,我们终将死在撸猫的幻想中。
老舍先生作为一个出彩的小说家,写起散文来那也是教科书级别的。写猫,便有猫,有感情,从感性到理性,处处透露出对生活的思考。在不说教的描写里,能读到感动,更能让人放下书本想点儿什么——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沈从文专集:边城》
沈从文 著
“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翠翠的生活是简单的,她的日常就是跟着爷爷摆渡,那个明亮的少年是她渡船的期盼。他们之间的故事,就像是小狐狸讲的那样,如果他下午四点出现,那么她下午三点的时候就开始期盼,三点五十的时候手忙脚乱,三点五十九的幸福达到最高点。
然而,命运从来都不会放过善良的普通人。他们之间的爱情还没说出口就离开了,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
《巴金专集:鸟的天堂》
巴金 著
“现在梦醒了,可是什么也没有,依旧是一颗空虚的心。”
当小说家开始写散文,把几十万字的精华浓缩于几千个字的时候,我们便越能体会到他们的才华。巴金先生大概是才华多到用不完,在小说之余,创作了大量的散文。
在《鸟的天堂》这些作品中,我们读到了真情,读到了赤子之爱,更读到了他的独具艺术风格的散文创作之路。
《欧游杂记》
朱自清 著
“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朱自清先生的每一个字,连同他的人,都让人动容。他的每一句话都像哲理似,把它们记在小本本上,记在脑子里,后来终于亲身实践,变成一声叹息、两行热泪。
当别人都在讲买橘子的梗是,朱自清先生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除了《荷塘月色》,中信书院还推出1元电子书《经典常谈》、《朱自清专集:荷塘月色》、《背影》。
《春风沉醉的晚上》
郁达夫 著
“烂熟的春光,带着了沉酣的和热……这正是村人野老欲伸腰偷懒的时候,这也是青年男女为情舍命的时候。”
郁达夫的作品,一个“yu”就归结了大半,让人看的郁郁寡欢,却又欲罢不能,只为那无法满足的欲望和渴求无欲无求的高尚。他作品里懦弱,纠结,挣扎,卑微和高傲的微妙转化,纤细的文字悯人,怜人,感人,字字句句,像困顿生活中燃起一截滴蜡的短烛,淋着苦难的泪,肉身的沉重。
热爱郁达夫的你,生活一定很苦吧?一定很怕没有找到春风沉醉的那个晚上就过早老去吧?
《丰子恺专集:白鹅》
丰子恺 著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作为斜杠青年,丰子恺先生不光会,而且精通很多——能写能画,精通书法,又懂音乐,还会翻译……放在任何一个CBD都是闪闪发光的C位。
丰子恺先生是教育家,他专注于教育,在散文随笔中则是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
《萧红专集:呼兰河传》
萧红 著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当众人都忙着大时代里的逃生和赴死时,萧红同样被时代裹挟,但她又不甘于自己的命运。
她反抗命运,一生颠簸,对待爱情奋不顾身,在创作上更是用尽全力,短短八年,留下60多万字。鲁迅评价她时说:“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季羡林专集:怀念母亲》
季羡林 著
“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确认过眼神,季羡林先生是个耿直boy无疑了,他的日记里除了那句著名的“想要多日几个女人”之外,类似于上面的吐槽还有很多。但是,当季羡林先生写起散文来,总是质朴真诚,满是深情。当他怀念母亲的时候,我们也会想起自己的母亲。
《汪曾祺专集: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著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不光是栀子花这样洒脱,在汪曾祺的笔下,生活是很好玩的。家人闲坐就很好,连灯火都是可亲的。梨花的花瓣是月亮做的,既然世界先爱了我,我便不能不爱它。
当然,在汪曾祺的世界里,更重要的是好吃的。端午的鸭蛋,是半夜让人流着口水和眼泪睡不着的东西。
《泪与笑》
梁遇春 著
“我们的精神真该如火焰一般地飘忽莫定,只受里面的热力的指挥,冲倒习俗,成见,道德种种的藩篱,一直恣意下去,任情飞舞,才会迸出火花,幻出五色的美焰。”
梁遇春就是一团火焰,他来到世上27年,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热情燃烧。他的一生,在生命的狂潮里写作,率真随性,今天读来依然悲剧感十足。
《最近社会秘密史》
陆士谔 著
社会往前走了百年,但秘密还是那些秘密。
陆士谔算得上是民国时期的网络作家了,左手手术刀右手写小说,一不小心就创作了上百部通俗小说。在他的笔下,上海呈现出“奇观化”特色——在没有C位的小说里,他借路人甲乙丙丁说出人们的日常。
看完你就会发现,今天我们各种鄙视链齐全,但是上个世纪的上海一点儿也不逊色。
《致陆小曼》
徐志摩 著
“我有时真想拉你一同死去,去到绝对的死的寂灭里去实现完全的爱,去到普遍的黑暗里去寻求唯一的光明。”
爱情真叫人为难,一不小心就让人变渣男/女。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信里,没什么大事儿,总结起来差不多是:我想你了,快给我写信;要早睡早起多喝热水多晒太阳;我要把心给你掏出来了,你怎么还不来看我……
从热烈到冷淡,从风花雪月到柴米油盐,是徐志摩一个人的表演。遗憾的是,这场爱情的表演,最终却是在别人那里落了幕。
《林海音专集:城南旧事》
林海音 著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城南旧事。那是关于成长的故事,在经历了失去之后,快乐改名叫坚强,给人装上了成年的翅膀。
最终,每个人都失去了自己的城南,那些平凡的旧事变得格外珍贵。当我们终于不得不外出讨生活时,城南旧事就成了那盏指引我们的明灯。
《叶圣陶专集:荷花》
叶圣陶 著
“一场痛哭胜于哀乐两忘。”
一边是同情,一边是讽刺,叶圣陶先生算是看透了小市民。被车、房和娶妻生子等无数座大山压着确实可怜,但他们也怯懦,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经常幻想暴富却从不行动……
在叶圣陶先生的散文和小说里,他经常会拿针来刺一刺这样的人,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吧,容嬷嬷都不一定能扎醒。当然,如果你自愿醒来,跟着叶圣陶在世界的街头走一走,还是会很有收获的。
《许地山专集:落花生》
许地山 著
“他没有派别,只希望能为那环境幽暗者作明灯,为那觉根害病者求方药,为那心意烦闷者解苦恼。”
许地山的文字,亦僧亦俗,卓然不群。他这样描写女孩子苦等情郎:因为我约你,所以你不肯来,还是因为大雨,使你不能来呢?多年后,他的学生张爱玲也这样写: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
在战争动荡的年代,许地山总是以这样空灵幽远、充满哲思的文字安慰读者。
《沈石溪专集:斑羚飞渡》
沈石溪 著
小时候读到这个故事,信以为真,长大了才明白这是个小说。
对于绝大多数远离自然的人来说,平日里忙于应付生活琐事,以为真善美应该是生活的常态,完全忘记了自然中的竞争是多么的残酷。
沈石溪让我们重新看到原生态的生命,生命里同样残酷的美丽和丑陋。
《戴望舒精品选》
戴望舒 著
永远都忘不了那个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她总是那样惆怅。
在戴望舒早期的作品里,充满了这样的朦胧美,就是梅长苏一样,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但是到了后期,他的作品开始变得刚强又阳光,就像少年林殊一样。
在这一出反转的“琅琊榜”里,我们最终失去了丁香一样的那个姑娘,却迎来了一个更成熟的戴望舒。
《曼丽》
庐隐 著
在爱情这片苦海里,每个人都在苦苦挣扎。
作为跟冰心、石评梅齐名的文坛才女,庐隐的作品中充满了一贯的悲观主义。庐隐的作品,深受中国古典言情小说和婉约派诗词的影响,可以说是小说界李清照,女版郁达夫了。
虽然是100年前的悲观,但是今天读来依旧没有过时,我们并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也看不到自己的前途,还把人生过成了“比做梦还要不可捉摸”的苦苦挣扎。我们为金钱、爱情和未来所困,实际上就是为悲哀所困。
《郑振铎散文选集》
郑振铎 著
郑振铎先生对中国的文化学术事业做了很多贡献。他一生都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的现实作用。(要是他看到我们的日常手撕鬼子估计能气哭……)
在文学研究上,他提倡要把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比较,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
本书是郑振铎先生的散文合集。
《曹文轩专集:孤独之旅》
曹文轩 著
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是孤独的,对家道中落的人而言尤其如此。
杜小康不光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更失去了他的伙伴和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当他赶着鸭子离去的那一天,完全没有意识到他开启的是多么艰难的一生。
面对苦难,我们最终都学会了坚强、成长和成熟。在人性与人情,尊严与理想面前,我们不得不做出“最好的”选择。
閱讀更多 中信書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