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辛苦勞累,六十歲享清閒卻感到難受了,該怎麼辦?

用戶1149255982625


找退了休和同事們問問,他們是怎麼過好退休生活的?其實你在退休前一兩年就應該考慮好,退了休做點什麼,有時間了,還不知道怎麼耍?天下好耍的太多了!你都不會?


F雙月


我還沒到退休年齡,不過自己給自己退休而已,我談談自己的感受。

我是77年的,去年離職的,身心疲憊,休息下來後,有個適應的過程。我早上河邊先活動活動手腳,然後逛逛菜場,買菜後,再逛個超市,撿撿漏,超市的東西不光便宜還東西好,這需要逛了才知道,然後回家做午飯。午飯後睡個午覺,醒來後追個劇,看兩集熱劇後,再去河邊走走,活動活動身子,然後就回家準備晚餐,晚餐後,洗洗涮涮,刷刷抖音,看看新聞,然後和家人一起出去散步,一天過的很快,我下載了下廚房,沒事會研究菜譜。睡眠一直不太好,就買了點心理學方面的書,自己調節,做家務時聽聽喜馬拉雅各類中醫養生節目,研究各種代茶飲來調理身子。老公有假期,就出去旅遊,一般住民宿,自己買了菜燒著吃,生活就是吃喝拉撒,上班太辛苦,休息下來是多幸福的事情,工作中的人際關係多煩人,現在不用管了,多開心。人要能自得其樂,身心愉悅才能健康長壽。


紅豬頭


問:前半生苦死累死了,六十歲享清閒卻難受,怎麼辦?

答:好辦!

首先,我祝福你退休快樂!

中國人,都是一樣,前半生為了生活、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為了父母操盡了心、操碎了心,在心裡一直有個期盼:等退休了就好了,等孩子長大了就好了,其實,那裡有那麼多好事,照樣要操心!

你說的情況,我很理解,就像一臺高速飛轉的機器,突然一下子停下來,出於慣性,它也要再轉幾圈的,對嗎?

所以,你也不必太刻意去改變,等疫情過後找個地方去旅遊,小住一段時間,最好是把手機關掉,看見喜歡吃的就吃點,喜歡喝的時候喝點,這樣會改變你以前的生活規律,最好是住時間久一點,另外,回家後不要煮飯吃,去吃你們當地的小吃,因為,改變一種習慣、規律需要21天的時間!

希望我的回答有幫助到你!


煙腔男高音


對於這個問題,得分兩部分人群去劃分,那就是九億農民和城鎮職工,事企業人員。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六十歲是不能閒下來的,因為國家給於這個年齡以上農民養老金每月根據各省經濟條件,大約一百元左右。還有幾畝土地,不繼續打工根本解決不了生計問題。這也是很多政協代表建議提高農民養老待遇的主要原因,農民也是辛苦半輩子,城鄉差別何時才能真正消除呢?前幾年我在北京做通風工作時,就遇到一位七十歲的農民工,兒子去世,兒媳婦走了,為了孫子只有去打工,雖然身體很硬朗,但是飽經滄桑的臉卻讓人難忘,期待農民養老問題能早日解決!那麼這個問題就是針對退休人員來說的,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對於一個習慣於天天上班的人,閒下來確實有些不習慣,那麼閒下來還有很多事可以做。有的人有工作經驗,可以返聘,發揮餘熱,繼續從工作中體會快樂。有些人還可以去垂釣,靜下心來,品味人生。有音樂愛好的人,可以參加歌友會,互相交流,陶醉在美妙旋律之中。有些人如果沒有其他事情可做,可以去旅遊,先從省內景點走起,再去國內著名景點,瀟灑走一回。還可以從書法繪畫上,提升自己,還可以從廣場舞中,體驗酣暢淋漓的感覺。總之閒下來的日子有很多事可做。人生路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但是看你怎麼去對待。有老年人繼續上學的事例,也有姜子牙老當益壯的史記,所以閒下來的日子,更該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不是虛度光陰,未來還有很多日子可走,最美不過夕陽紅!只是個人觀點,大家認同嗎?請留下你的見解,謝謝您的閱讀!


註定的偶然


看了這個問題,覺得提出問題的人應該是企事業單位的幹部或單位效益好的人。可是又一想前半生辛苦勞累,這似乎也不扣題。想了半天也不好定位,估切這問題泛指是退休人員吧。

首先,9億農民沒有這個煩惱。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沒有退休清閒這一說。國家每年千把塊養老錢,家裡幾畝地,不繼續打工種地解決不了生計。他們沒有清閒難受的問題,只有累得要死的問題。當然也有一些種糧大戶,多種經營的人賺了錢,那可是鳳毛麟角。不過這樣的人即使到了60歲,他們也要經營發展,沒有清閒得難受之說。

除了農民,那麼這個問題就和退休人員有關了。不過退休人員之中也不是人人都閒著沒事。有一些退休人員工資起點低,他們不得不利用退休後身體條件允許,去幹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所知道的就有很多去當環衛工人,還有的去給工廠、單位等看門守院,來增加收入,用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實際上一部分退休人員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在家裡又“上崗"了一一免費保姆。好多退休老人給子女帶小孩子。孩子小的時候在家裡看著,哄著,大一點兒上幼兒園或小學,就連接帶送,成天忙得不可開交。和孩子打交道有樂趣,有責任。雖然不情願,但也是無奈之舉。孩子們都上班,僱保姆既花錢又不放心,只得讓老人們受累了。

剩下的就是一些沒有任何負擔的人了。對於一個習慣於天天上班的人,冷丁閒下來確實有點兒不習慣。就像一臺高速前進的汽車,你就是收了油,它也要由於慣性再前進一段距離。不過這也不是毛病,也沒有必要刻意改變它。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慢慢地適應的。有能力的可以返聘到你擅長的領域

繼續發揮餘熱,要不你可以幹你喜歡的事情,垂釣,看看書,畫個畫,有條件就出去旅旅遊,都可以讓你的生活過得更充實。最重要的是你要改變習慣,是你要必須面對現實。只有從新認識自己,你的生活才能過得有興趣,更加充實。


錯寫人生1


辛苦了半生,習慣了,乍一閒下來,確實有點不適應。況且現在閒著的人也確實是少,想找個閒聊天的,消遣的人有時都碰不上。不過凡事都有個適應期,自己可以嘗試一下改變自己原先固有的生活模式。原先每天早上起來忙忙碌碌地準備工作,現在早上可以悠悠閒閒地起來,打個太極拳或慢跑步等鍛鍊身體的活動。吃了早飯,如果有條件,可以去遛遛公園,那裡可是閒暇人聚集的地方。可以和他們打牌,下棋。不知不覺一天就打發過去。習以為常,再也不會感覺到孤寂和不適應的情況了。


姬付文


經歷了一世辛酸,含辛茹苦,如今到站了,心裡空落落,手上好像少了東西,腳下不知往哪裡去,像失落,也像寂寞,這個階段要持續一段時間,畢竟是勞碌了一生的人,無所事事了,空蕩蕩的。
需要造應,適應你的環境,適應你的條件,放鬆心態,面對著新的生活,人生的收官時光。
遊山玩水,迴歸自然,聞雞起舞,卻也悠然。
讀書寫字,喝酒飲茶,也是快樂的晩年。老年隨意,風度翩翩。
總而言之,老年之樂,樂在天倫,開心就好!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7a1b518c4f7f4137a0dd66d63d40ea10\

苦廬居士


老年退休生活

退休後首要的是自覺轉換角色,無論你在崗時是什麼職業和職務,退休後都是退休人員,要進入退休人員這個角色,以這個角色去面對社會。

堅持終身做善良人的人生底線,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

當今老年人就普遍而言,70歲以前還可以正常上班,70歲以後衰老加快一年不如一年,80歲以後生活能自理就是好的。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在不同的年齡段選擇適合自己的退休生活。老年人的思想觀念和言行都要與時俱進,用電腦用手機,網上購物,微信支付,方便快捷,何樂而不為。

任何年代都是中青年人創造物質財富支撐社會的生存和發展,我輩要尊重他們的勞動,儘量減輕子女的負擔。

老年人不要把自己的財產和積蓄吃光分光,一定要預留生活不能自理時的費用,記住,手中沒有一把米逗雞雞都不來。


用戶曦睿


“先苦後甜”大概就是形容前半生辛苦勞累後半生享清閒的吧。

習慣了幾十年的上班下班休息的規律生活,突然間改變了,要適應還真得需要一個過程。

“未雨綢繆”是個不錯的選擇。退休時間是基本不變的,在這之前可以先想想退休後怎麼打發平時該上班的時間,平時有些什麼興趣愛好,或是些之前想學、想做卻沒空做的。比如:

1、上老年大學。

2、參加合唱團。

3、參加業餘書畫愛好學習班。

4、廣場舞、國標舞。

5、攝影…………

哈哈,這麼這麼多,夠忙的,且能交許多朋友,絕對會是想象不到的充實,再也不會覺得清閒得難受,反而會覺得時間不夠用了吧?[呲牙]


格子4942


世上總有不如意事發生。其原因多方面。但重要原因之一乃是自己心態。正如題主所說,辛苦勞作了大半輩子,該享享清福了,卻又不盡人意之事發生了。我想多半是困於子女不孝吧,抑或是病痛折磨。如果都不是,感覺到享些清福渾身不自在,這就是自身問題。如果是這樣,要麼再去發揮餘熱,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麼就珍惜這個機會。人一老了,渾身各病都來了,看看那些患重病有生命危險的老人,有人求生之情迫切,無奈病魔纏身,盡在苦中煎熬。身體健康就成了大資本。調整自己的心態安享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