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辛苦劳累,六十岁享清闲却感到难受了,该怎么办?

用户1149255982625


找退了休和同事们问问,他们是怎么过好退休生活的?其实你在退休前一两年就应该考虑好,退了休做点什么,有时间了,还不知道怎么耍?天下好耍的太多了!你都不会?


F双月


我还没到退休年龄,不过自己给自己退休而已,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是77年的,去年离职的,身心疲惫,休息下来后,有个适应的过程。我早上河边先活动活动手脚,然后逛逛菜场,买菜后,再逛个超市,捡捡漏,超市的东西不光便宜还东西好,这需要逛了才知道,然后回家做午饭。午饭后睡个午觉,醒来后追个剧,看两集热剧后,再去河边走走,活动活动身子,然后就回家准备晚餐,晚餐后,洗洗涮涮,刷刷抖音,看看新闻,然后和家人一起出去散步,一天过的很快,我下载了下厨房,没事会研究菜谱。睡眠一直不太好,就买了点心理学方面的书,自己调节,做家务时听听喜马拉雅各类中医养生节目,研究各种代茶饮来调理身子。老公有假期,就出去旅游,一般住民宿,自己买了菜烧着吃,生活就是吃喝拉撒,上班太辛苦,休息下来是多幸福的事情,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多烦人,现在不用管了,多开心。人要能自得其乐,身心愉悦才能健康长寿。


红猪头


问:前半生苦死累死了,六十岁享清闲却难受,怎么办?

答:好办!

首先,我祝福你退休快乐!

中国人,都是一样,前半生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为了父母操尽了心、操碎了心,在心里一直有个期盼:等退休了就好了,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其实,那里有那么多好事,照样要操心!

你说的情况,我很理解,就像一台高速飞转的机器,突然一下子停下来,出于惯性,它也要再转几圈的,对吗?

所以,你也不必太刻意去改变,等疫情过后找个地方去旅游,小住一段时间,最好是把手机关掉,看见喜欢吃的就吃点,喜欢喝的时候喝点,这样会改变你以前的生活规律,最好是住时间久一点,另外,回家后不要煮饭吃,去吃你们当地的小吃,因为,改变一种习惯、规律需要21天的时间!

希望我的回答有帮助到你!


烟腔男高音


对于这个问题,得分两部分人群去划分,那就是九亿农民和城镇职工,事企业人员。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六十岁是不能闲下来的,因为国家给于这个年龄以上农民养老金每月根据各省经济条件,大约一百元左右。还有几亩土地,不继续打工根本解决不了生计问题。这也是很多政协代表建议提高农民养老待遇的主要原因,农民也是辛苦半辈子,城乡差别何时才能真正消除呢?前几年我在北京做通风工作时,就遇到一位七十岁的农民工,儿子去世,儿媳妇走了,为了孙子只有去打工,虽然身体很硬朗,但是饱经沧桑的脸却让人难忘,期待农民养老问题能早日解决!那么这个问题就是针对退休人员来说的,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对于一个习惯于天天上班的人,闲下来确实有些不习惯,那么闲下来还有很多事可以做。有的人有工作经验,可以返聘,发挥余热,继续从工作中体会快乐。有些人还可以去垂钓,静下心来,品味人生。有音乐爱好的人,可以参加歌友会,互相交流,陶醉在美妙旋律之中。有些人如果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可以去旅游,先从省内景点走起,再去国内著名景点,潇洒走一回。还可以从书法绘画上,提升自己,还可以从广场舞中,体验酣畅淋漓的感觉。总之闲下来的日子有很多事可做。人生路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是看你怎么去对待。有老年人继续上学的事例,也有姜子牙老当益壮的史记,所以闲下来的日子,更该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不是虚度光阴,未来还有很多日子可走,最美不过夕阳红!只是个人观点,大家认同吗?请留下你的见解,谢谢您的阅读!


注定的偶然


看了这个问题,觉得提出问题的人应该是企事业单位的干部或单位效益好的人。可是又一想前半生辛苦劳累,这似乎也不扣题。想了半天也不好定位,估切这问题泛指是退休人员吧。

首先,9亿农民没有这个烦恼。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退休清闲这一说。国家每年千把块养老钱,家里几亩地,不继续打工种地解决不了生计。他们没有清闲难受的问题,只有累得要死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些种粮大户,多种经营的人赚了钱,那可是凤毛麟角。不过这样的人即使到了60岁,他们也要经营发展,没有清闲得难受之说。

除了农民,那么这个问题就和退休人员有关了。不过退休人员之中也不是人人都闲着没事。有一些退休人员工资起点低,他们不得不利用退休后身体条件允许,去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所知道的就有很多去当环卫工人,还有的去给工厂、单位等看门守院,来增加收入,用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实际上一部分退休人员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在家里又“上岗"了一一免费保姆。好多退休老人给子女带小孩子。孩子小的时候在家里看着,哄着,大一点儿上幼儿园或小学,就连接带送,成天忙得不可开交。和孩子打交道有乐趣,有责任。虽然不情愿,但也是无奈之举。孩子们都上班,雇保姆既花钱又不放心,只得让老人们受累了。

剩下的就是一些没有任何负担的人了。对于一个习惯于天天上班的人,冷丁闲下来确实有点儿不习惯。就像一台高速前进的汽车,你就是收了油,它也要由于惯性再前进一段距离。不过这也不是毛病,也没有必要刻意改变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慢慢地适应的。有能力的可以返聘到你擅长的领域

继续发挥余热,要不你可以干你喜欢的事情,垂钓,看看书,画个画,有条件就出去旅旅游,都可以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最重要的是你要改变习惯,是你要必须面对现实。只有从新认识自己,你的生活才能过得有兴趣,更加充实。


错写人生1


辛苦了半生,习惯了,乍一闲下来,确实有点不适应。况且现在闲着的人也确实是少,想找个闲聊天的,消遣的人有时都碰不上。不过凡事都有个适应期,自己可以尝试一下改变自己原先固有的生活模式。原先每天早上起来忙忙碌碌地准备工作,现在早上可以悠悠闲闲地起来,打个太极拳或慢跑步等锻炼身体的活动。吃了早饭,如果有条件,可以去遛遛公园,那里可是闲暇人聚集的地方。可以和他们打牌,下棋。不知不觉一天就打发过去。习以为常,再也不会感觉到孤寂和不适应的情况了。


姬付文


经历了一世辛酸,含辛茹苦,如今到站了,心里空落落,手上好像少了东西,脚下不知往哪里去,像失落,也像寂寞,这个阶段要持续一段时间,毕竟是劳碌了一生的人,无所事事了,空荡荡的。
需要造应,适应你的环境,适应你的条件,放松心态,面对着新的生活,人生的收官时光。
游山玩水,回归自然,闻鸡起舞,却也悠然。
读书写字,喝酒飲茶,也是快乐的晩年。老年随意,风度翩翩。
总而言之,老年之乐,乐在天伦,开心就好!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7a1b518c4f7f4137a0dd66d63d40ea10\

苦庐居士


老年退休生活

退休后首要的是自觉转换角色,无论你在岗时是什么职业和职务,退休后都是退休人员,要进入退休人员这个角色,以这个角色去面对社会。

坚持终身做善良人的人生底线,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当今老年人就普遍而言,70岁以前还可以正常上班,70岁以后衰老加快一年不如一年,80岁以后生活能自理就是好的。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不同的年龄段选择适合自己的退休生活。老年人的思想观念和言行都要与时俱进,用电脑用手机,网上购物,微信支付,方便快捷,何乐而不为。

任何年代都是中青年人创造物质财富支撑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我辈要尊重他们的劳动,尽量减轻子女的负担。

老年人不要把自己的财产和积蓄吃光分光,一定要预留生活不能自理时的费用,记住,手中没有一把米逗鸡鸡都不来。


用户曦睿


“先苦后甜”大概就是形容前半生辛苦劳累后半生享清闲的吧。

习惯了几十年的上班下班休息的规律生活,突然间改变了,要适应还真得需要一个过程。

“未雨绸缪”是个不错的选择。退休时间是基本不变的,在这之前可以先想想退休后怎么打发平时该上班的时间,平时有些什么兴趣爱好,或是些之前想学、想做却没空做的。比如:

1、上老年大学。

2、参加合唱团。

3、参加业余书画爱好学习班。

4、广场舞、国标舞。

5、摄影…………

哈哈,这么这么多,够忙的,且能交许多朋友,绝对会是想象不到的充实,再也不会觉得清闲得难受,反而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了吧?[呲牙]


格子4942


世上总有不如意事发生。其原因多方面。但重要原因之一乃是自己心态。正如题主所说,辛苦劳作了大半辈子,该享享清福了,却又不尽人意之事发生了。我想多半是困于子女不孝吧,抑或是病痛折磨。如果都不是,感觉到享些清福浑身不自在,这就是自身问题。如果是这样,要么再去发挥余热,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么就珍惜这个机会。人一老了,浑身各病都来了,看看那些患重病有生命危险的老人,有人求生之情迫切,无奈病魔缠身,尽在苦中煎熬。身体健康就成了大资本。调整自己的心态安享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