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三國演義》中來個蠢人排行榜,大家認為排名前十的都有誰?

王事情


1.袁術,絕對的第一,那麼好的出身,資源全浪費了。

2.袁紹,十八路諸侯在您的領導下沒成事也就算了,兵多將廣,謀臣也不弱你咋就敗了,還他媽的以貌取人。

3.龐統,鳳雛你與臥龍齊名,咋就偏偏小心眼呢,獻計也都是損招。

4.楊修,什麼叫聰明反被聰明誤,說的就是你。

5.蔣幹,一次就算了,還不自量力,再來一次,我就納悶了曹操咋就容忍你了。

6.王朗,書都白讀了,能被罵死在三國時代還混什麼?百無一用是書生說的就是你。

7.許攸,叛徒!叛徒沒好下場的,雖然你的下場比較悽慘,但是你改變了三國的歷史。

8.關羽,其實我很敬仰關二爺,但不得不說蜀的沒落與您有直接關係,整個戰略是聯合東吳共抗曹......不管是誰可以自信但是不要自傲與自負。

9.劉禪,扶不起的阿斗,不解釋。

10.周瑜,一代儒將,風雅絕代!但是從三國演義講,您是自己捉死自己的,說你儒雅吧氣性又那麼大。

11.董卓,呂布,本來父子挺同心的為女人反目,欲成大事者人品很重要。


雪狼wyt


《三國演義》中的聰明人非常多,但是蠢人也不少,蠢只跟智商有關,與地位高低無關,那麼《三國演義》有哪些蠢人呢?

第十名:李嚴

李嚴是劉備欽定的託孤大臣之一,諸葛亮掌握政權,李嚴掌握兵權,但實際上劉備一死,李嚴什麼權利也沒有掌握到,不僅僅如此,還遠離政治中心,諸葛亮在成都輔佐劉禪,身為託孤大臣之一,蜀漢的三軍總司令李嚴居然守在永安?



實在弄不懂李嚴為啥如此?然而更讓人覺得李嚴愚蠢的是:李嚴居然用非常沒有水平的手段來陷害天下第一聰明人諸葛亮,李嚴的陷害之法簡單蠢到家了,你說用什麼方法不好,還用沒有糧食去陷害諸葛亮,還給人家留了把柄,敢情李嚴這不是陷害,是自殺,最終被諸葛亮貶為庶人。

第九名:魏延

本來蠢這個詞是不會與魏延沾邊的,但是就魏延那德性,實在是受不了,在諸葛亮去世後,魏延實際上就是軍中的一把手,沒人比魏延的官職更高,魏延只需要老老實實的按照諸葛亮的遺言去做,遲早會掌握兵權的。



可是魏延呢?大意忘形,不僅大意,還蠢到真的大叫三聲:誰敢殺我!誰敢殺我!誰敢殺我!結果馬岱手起刀落,魏延的腦袋就搬了家。否則心魏延的武功,誰殺得了他?

第八名:禰衡

禰衡是三國時期的一位名士,非常有才華,是那位從小讓梨的孔融的好朋友,禰衡不僅狂妄而且愚蠢,看誰不順眼就罵誰,從來不管他罵的人是誰?



禰衡罵過陳群、司馬朗(司馬懿他哥)、荀彧、趙融,罵陳群和司馬朗是殺豬賣肉的,罵荀彧是個小白臉,罵趙融是個大肚子,還罵過曹操、劉表、黃祖,最後把自已給罵死了。

禰衡罵曹操,曹操受不了,把禰衡送給劉表,禰衡到劉表那,又開始罵劉表,劉表又把禰衡送給黃祖,禰衡到黃祖那又開始罵黃祖,黃祖是個大老粗,禰衡一罵他,他就把禰衡給砍了,禰衡就這麼死了,真不值。



第七名:袁譚

袁譚是袁紹的長子,但袁紹卻喜歡小兒子袁尚,袁紹去世後,袁尚被擁立為繼承人,袁譚身為長子就平衡了,開始與袁尚爭權奪利,結果袁譚打不過袁尚,袁譚就跑去投降曹操,對,你沒看錯,袁譚投降了曹操。

你得說袁譚有多愚蠢啊!他投靠誰不好,投靠殺父仇人?兄弟相爭卻投靠殺父仇人,這種事恐怕也只有袁譚做得出來,最後又反叛曹操被殺,成為第一個被殺的袁紹兒子。



第六名:曹爽

曹爽是曹真的長子,是魏明帝曹睿親自挑選的託孤大臣,與司馬懿搭檔,結果被司馬懿給耍了,司馬懿不僅裝病騙過了曹爽,而且在發動高平陵政變時,再次派人欺騙曹爽說:只要兵權,不要性命,保你富貴。

結果曹爽還真就信了,身為曹魏大將軍,掌握全國政權,就這麼輕易被司馬懿這個老狐狸給騙了,輕易繳械投降,之後被司馬懿找了個理由給誅滅三族,就連當時的大司農桓範勸曹爽起兵時,曹爽也不肯,也不敢,結果就氣得桓範破口大罵:

曹真何等英雄,怎麼就生了你這個蠢豬!



第五名:王朗

王朗前半生可是英雄蓋世,功勞巨大 ,不僅協助曹操登上魏王之位,而且逼迫漢獻帝禪位,協助曹丕登基為皇帝,成為有功之臣,但是在隨曹真對抗諸葛亮的戰爭中,表現得非常迂腐。

本來王朗還仗著自已博學多才,見多識廣,還自告奮勇的在兩軍陣前勸降諸葛亮,結果諸葛亮沒勸著,反而把自已搭進去了,活活被諸葛亮的言語所刺激,摔下馬摔死了,雖然三國不乏一些被吼死、挾死的人,但那都是一些無名小卒,可是王朗貴為一國三公之一的司徒,還被人給罵死了,這王朗是有多蠢啊!



第四名:袁紹

袁紹是三國早期勢力發展得最大的諸侯,天下十三州袁紹獨得四州,成為天下勢力最大的諸侯,可是袁紹卻處處表現得愚蠢,沮授勸袁紹迎立天子以挾制諸侯,袁紹不聽,田豐勸他不要南征,袁紹不聽,還把田豐扔進監獄。

劉備在徐州造反時,田豐勸袁紹偷襲許都,袁紹不聽;曹操燒烏巢時,張郃勸袁紹先救烏巢,袁紹不聽,最後袁紹拿著一手好牌卻打得稀爛,白白輸了天下,而袁紹輸天下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愚蠢。



第三名:何進

何進出身屠戶,因為自已的妹妹成為皇后,因此何進一路升遷到大將軍,成為東漢末年整個朝廷實力最強的人,可是何進卻聽信袁紹的話,召外軍進京逼迫皇后同意殺宦官。

這是有多愚蠢啊!殺宦官用得著牛刀嗎,況且何進手握兵權, 真要殺盡宦官,就來硬的,兵權在手,宦官又能如何?結果何進猶猶豫豫,一會下定決心殺宦官,一會又覺得不妥,就這麼憂鬱之間,何進自已被宦官所殺,可惜了!



第二名:袁術

袁術最大的愚蠢就體現在得了一塊玉璽,就以為天下是自已的了,想當皇帝沒錯,但是方式錯得離譜,袁術出身四世三公,又是嫡子,比袁紹的身份還要好,除了腦子和長相比袁紹差,袁術任何地方都比袁紹強。

但袁術做了一件天下最愚蠢的事:就是率先稱帝!人家說槍打出頭鳥,可袁術偏偏要做出頭鳥,結果很快就敗亡了,當曹操聽到袁術稱帝的消息,第一反應就是高興,然後就是大笑,罵袁術真是愚蠢啊!



一稱帝就變成天下的出頭鳥,結果董卓討伐完了,天下都來討伐袁術,袁術馬上就失敗了,他這不是稱帝,是自殺。

第一名:蔣幹

蔣幹簡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經典,原本赤壁之戰曹操也沒那麼容易失敗,便是蔣幹一出馬,曹操不僅敗了,而且連命都差點搭上,不僅如此,蔣幹還創造一個又一個經典的愚蠢故事,說他是三國第一蠢人毫不為過。



蔣幹在三國演義中作為周瑜的同鄉去勸周瑜歸降曹操,結果周瑜將計就計,故意裝作醉酒,讓蔣幹發現蔡瑁和張允的虛假投降信,這就是“蔣幹盜書”的故事,結果蔣幹中了周瑜的反間計,曹操在看中這封信後,將自已唯一的水軍都督蔡瑁、張允給斬了,曹操軍中就沒有熟悉水軍的將領了,為失敗打下伏筆。

本來中過一次計也就算了,結果蔣幹這貨還覺得自已很聰明一樣,再次過江來勸周瑜,周瑜再次巧施連環計,將龐統介紹給蔣幹,讓蔣幹誤以為得到一個人才,就帶著龐統去投靠曹操,龐統欺騙曹操要將戰船緊鎖,最後為周瑜的火攻曹操贏得勝利。



可以說整個赤壁之戰,曹操一世英名就葬送在蔣幹這個蠢人手中,兩次中計,還渾然不覺,真是天底下第一號蠢人啊!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第一位:許攸

許攸特別喜歡斂財,在當時是一位貪官,因此被袁紹處罰過,導致他心生不滿,加上他多次給袁紹出謀劃策都不被採納,最後直接叛逃到曹操陣營,在官渡之戰白熱化的時候,許攸雪中送炭獻策燒糧倉,讓曹操白撿了一個勝利。

本來故事到了這個地方的時候,就已經告一段落了。可是許攸一點不收斂,到處吹噓自己的功勞,對曹操沒有敬畏,眼中沒有主公,只有同窗阿瞞。

說實話當時對曹操不滿的人相當多,但是大家的不滿相對來於還是藏在暗處,有時話可以說出來,可有些話你要是敢說出來就一定會得罪人。

而許攸的蠢就表現的很膚淺,很多時候不分場合,也不分公私,只要捉到機會就是跟曹操一陣狂懟,要知道當時的曹操已經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丞相。

手下管理著這麼多的能人異士,雖說曹操的人設是對人才有著很高的容忍度,可是這個所謂的度也是有著限制著。

可是許攸自從官渡之戰以後,幾乎對曹操就沒有了什麼用處,一個天天以狂懟曹操為生,還不知道收斂之人,這幾乎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所以在三國正史中被曹操殺害。許攸的愚蠢在於不懂伴君如伴虎這個道理,平時太嘚瑟,直接把自己給作死了。


第二位:曹爽

一直得到曹睿的器重,仕途步步高昇,和司馬懿都是當時的重臣,曹爽一直有在朝廷中培養自己的勢力,這一點是對的。

畢竟整個江山已經到了曹家人的口袋之中,所以曹爽獨撐大權也是很正確的一件事,就算是在朝中或是宮中囂張了一些,這都不是事。

誰還沒有點小錯誤呢,可是曹爽的蠢病發作了,從一開始的時候曹爽就對司馬懿不太放心,所以早早就以自己的權勢把司馬懿給邊緣化了。

說實話這一招確實很管用,但是要知道打蛇不死,必有後患。只能說曹爽太自以為是了,以為自己把司馬懿給壓制住了,就可以直接控制整個曹魏了。

曹爽可能從來就沒有想過兵權依然還在司馬懿的身上,或者說整個曹魏集團的主要力量還在司馬懿的手中,只是人家暫時裝慫了而已。

結果很明顯在曹爽跟自己三個兄弟一起拜祭魏明帝的時候,被司馬懿直接抄了後路,最終功敗垂成。

只能說在權傾朝野之後整個人有些膨脹,對司馬懿這個政敵太麻木,或者根本就沒有放在眼裡,最後被司馬懿突然襲擊滅了全族,曹爽的愚蠢就在於平時太安逸,沒有危機感,也沒有注意到巨大的危險就蟄伏在身邊,多次誤判局勢。


第三位:呂布

呂布勇猛無人能敵,但要說智慧卻幾乎沒有,被李肅、王允、陳登的計謀耍得團團轉,最開始是丁原的義子,被李肅一席話就挑撥的造反了,後又被王允挑撥殺了董卓,最後被陳登父子騙得無處容身,導致了最後慘敗身亡。

可以說呂布的蠢除了做事有點衝動以外,沒有文化知識才是他最大的硬傷,可能是跟呂布從小的生活經歷有關吧。

反正在呂布的眼中一切都是靠拳頭來說話,忘記了整個漢朝的天下依然還是禮儀之邦,不論是斬殺丁原還是董卓的行為,都是草原上哪種弱內強食的想法。

哪怕到了最後被眾人五花大綁到曹操的面前,依然自信滿滿的以為曹操不會殺他,畢竟在他的腦子裡,只要有用就一定會得到重用,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以前所幹的事,誰還敢真心實意的重用他。

說實話就連放在身邊這種信任可能都沒有,當初的董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因為太信任呂布了,才會被自己的保安隊長給刺殺。

呂布的愚蠢在於不懂當時人們尊崇忠義文化,屢次賣主求榮無異於是自殺。


第四位:楊修

很多人覺得楊修很聰明,但他把聰明都放在舞文弄墨上,對於人情世故也是很愚蠢,多次冒犯到君主的威嚴,猜測曹操所思所想,憑藉著文學上的才華不把別人放在眼中,鼻孔永遠朝天,最後也是直接把自己給蠢死了。

其實楊修身為楊家派出來追隨曹操的代表,可以說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自己的家族。

很可惜表面上看起來很聰明的楊修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定位是什麼?單純的以為自己就天下間最聰明的人,誰也比不上自己,從一些小事當中可以猜測出大量的信息。

說實話當時的雞肋,真以為軍中的謀士們看不出來嗎?但是誰會當眾說出來這種事,畢竟曹操才是大老闆,他退不退兵自有他的道理,你一個送外賣的操著總經理的心,是不是有點過頭了。

人家曹操讓你給出主意了嗎?還有幫曹植爭繼承人這件事,更是觸動到了曹操的底線,在曹操看來自己的兒子能不能繼承自己的地位,就是看他們自己有沒有一顆霸主的心。

但是楊修卻不管這些,直接就分開表示要跟著曹植一起混,原本曹操用來讓曹植等人來漲點經驗教訓的事情,全讓楊修給當面戳破了,你讓曹操的面子放在什麼地方。

楊修的愚蠢是不懂人性,多次暗中諷刺君主曹操,比如曹操夢遊殺侍衛,楊修多一語道破那人還是夢中沒有醒來,這就犯了大忌,相對比賈詡才是諳於人性的高手。


第五位:袁紹

袁紹不一定是三國所有人物中最愚蠢的,但他卻是因為自己愚蠢而害死最多人的那一位,一個官渡之戰因為主帥愚蠢就害死了幾十萬人,百萬大軍灰飛煙滅,危害範圍之廣、之慘烈也是罕見。

袁紹出身名門,四世三公那是多大的勢力,拿了一手好牌,最後卻打得稀巴爛,袁紹的愚蠢在於剛愎自用,多謀少斷,總是優柔寡斷並且患得患失,容不下手下的人風頭蓋過自己,導致無人可用,斷送了大好前途。

總結

其實在三國當中蠢不可怕,可怕是自己蠢卻不知道自己蠢,這才是最大的取死之道。像典韋、許諸等人腦子一直都不是很靈光,但是曹操為什麼要重用他們。就是因為這些人對自己的定位很準確,自己就是一個衝鋒陷陣的大將而已,打仗的時候該拼命就去拼,平時沒事的時候該玩樂就玩樂,帝王家裡的家事跟他們有什麼關係。但是你要說這些人真沒腦子可能就想多了,這些人可不笨,只是會裝蠢而已,所以說人蠢不可怕,可怕是蠢卻不知道自己蠢,那才是真的蠢。


我們的三國


《三國演義》的蠢人排行榜如下:

一、何進。


劉辯登基之後,尊何皇后為太后,何進得以全面掌控朝政。

東漢後期宦官集團勢力龐大。何進聽從袁紹想誅殺宦官。被何太后拒絕,何進便召董卓入京。誅殺宦官。卻被宦官聽聞消息。宦官們兔子蹬鷹,何進剛出宮,被宦官伏擊,頭顱被砍。 董卓聞聽宮中有變,立刻率眾急進,闖入京城,控制了朝廷。

何進引狼入室之舉。導致了東漢衰亡。

二、袁術。

袁術得到了傳國玉璽。就自認為是真名天子。稱帝后,眾叛親離。乾兒子孫策也與之決裂。呂布也與其劃清界限。

在群眾的討伐之下,袁術最終兵敗身死。

我想對袁術說:空軍一號是美國總統的專機。即使你盜走了空軍一號,你也不是美國總統。

傳國玉璽是皇帝的印章。你擁有了傳國玉璽,你也不是皇帝。

三、許攸。


許攸在官渡之戰中,向曹操獻計。火燒烏巢。幫曹操取得官渡之戰勝利。曹操又一鼓作氣,直取鄴城,許攸又獻計水淹冀州。

攻克冀州後,許攸得意洋洋地在城門出出進進,見到人就說:“多虧了我啊,要不然你們都別想進城。”然後哈哈大笑,拂袖而去。

一日,許褚在冀州東城門遇到許攸。許褚急著去廁所。許攸攔著說:“若不是我的妙計,你們休想進城。”

許褚急著去廁所,顧不得與他爭辯。便說:好好,你功勞大。

許攸不依不撓:既然握功勞大。你怎麼感謝我呢?

許褚說:以後有空,我再感謝你。

許攸攔著說:必須今天感謝我。

許褚被許攸攔著不能如廁,最後把大便拉到了褲襠裡。許褚惱羞成怒,一劍殺了許攸。

曹操得知此事後,認為管天管地,管不住屙屎放屁。認為許攸有錯在先,就沒有追究許褚的責任。


楊朱學派


這是一個很好玩的話題,古有曹孟德和劉玄德煮酒論英雄,今有頭條眾友為三國演義蠢人排名。本人對三國演義一知半解,也來湊個熱鬧。

一.袁朮

上榜理由:袁氏四世三公,他本是嫡出,(袁紹是庶出)擁有先天的政治資本和人脈,卻目光短淺,最後雞飛蛋打。

二.袁紹

上榜理由:他坐擁冀州,戰將數百,精兵百萬,謀士如雲。本是一手好牌,結果他不識人,不會用人,優柔寡斷,結果人亡政息。

三.品布

上榜理由:有勇無謀,反覆無常,臨死還罵大耳賊。

四.曹爽

上榜理由:平時趾高氣揚,作威作福,臨危雖有智囊報信,他卻只想做個富家翁。

五.何進

上榜理由:屠夫雖然做了大將軍,但德不配位,才也只配殺豬宰羊。

六.董卓

上榜理由: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卻挾天子逼反諸侯,最後點了天燈。

七.袁尚

上榜理由:匹夫之勇,不知天高地厚。

八.袁譚

上榜理由:大兵壓境,同室操戈。

九.蔣幹

上榜理由:被昔日同窗玩弄於鼓掌之間,卻自以為得意。

十.劉禪

上榜理由:此處樂,不思蜀。(其實,劉禪上榜有些勉強,因湊數,只好委屈陛下)

俱往矣,事非成敗轉頭空,吾輩雖不是什麼聰明之士,但也莫學這些蠢貨,貽笑大方。


遙山清風明月


首榜諸葛亮

諸葛亮幹了兩件蠢事,第1件委任關羽守荊州,關羽心高氣傲目中無人,應得罪了孫權,引得曹孫連軍討伐荊州,荊州淪陷後,劉備伐吳,以至劉備逝世,五虎上將只剩一名,並且荊州淪陷,諸葛亮伐中原石,只能從漢中走,要是有荊州就可以水路並進,直取洛陽。第二件,委任馬謖守街亭,諸葛亮第1次伐中原是最好的時機,卻因此人失了街亭,以致必須撤回漢中,失了好機會,所以諸葛亮是三國中最蠢的人。

第2名袁紹

袁紹當初向何進進言,請涼州刺史的董卓進京勤王,董卓廢少帝立獻帝,才導致天下大亂,在官渡之戰時,袁紹猜疑部下張郃高覽許攸導致了他在官渡戰中戰敗,袁紹之蠢列個第二名也不為過。

第三名袁術

袁術得了玉璽,就妄自稱帝,激起群雄共憤,導致他太早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第四名呂布

他先中了王允的美人計,之後殺死董卓,與王允共同執政,後來李傕郭汜攻入長安,呂布逃出後,自立為王,後來不聽忠臣諫言,被部下出賣,讓曹操捉了去,最終被判了絞刑。

第五名劉璋

他是引狼入室,不聽忠臣諫言,失了江山,好在劉備善待他,分在公安縣同居百戶人,這蠢比諸葛亮的蠢要強多了。


夢之秀殤


題主這個問題很蠢,敢於回答問題的人更蠢。

任何一個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都很了不起,沒有一個是蠢人。

但這不影響後世一蠢更比一蠢蠢。

新年啦,豹眼沒有紅包送給友友們,那就狠狠地蠢一下,以博大家快樂!!!

如果後世有一天,因為這個把豹眼看做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蠢人,那豹眼就得意了哈。

10 董卓

董卓如果稍微收斂一下,收買一下人心,穩定一下政局,過了風頭,自己稱帝也未嘗不可。但自己心愛的東西,特別是女人,被別人惦記,的確很不爽。沒有呂不韋那個套路,也就比較難成功。不過,呂不韋的下場也沒好到哪裡去。

張賢亮說,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這話有道理啊。處理不好女人的問題,大小都是個麻煩。

09 王允

王允之死,有些可惜,漢室唯一匡扶的希望破滅了。你自己是君子,別人未必都是小人,你不可能把與你不同意見的人都殺絕。

更何況大家都是提著腦袋幹革命,不圖名,不圖利的話,圖的啥呢?

不管你出於何種目的,權力得不到合理的再分配,你坐在那個位置上就是個危險。

假以時日,誰敢保證王允不是下一個董卓?不就有許多人認為曹操就是董卓嗎?

總之,自己要走大道,但也要給別人留一條小路走才行。只管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不行哦。

08 馬超

這小夥是有些本事,跟呂布有一拼,但卻不如呂布仗義呢。

咋能夠跟韓遂說,你不要父親,讓韓遂不要兒子,你去給他做兒子。這還是人話嗎?

韓遂也有些傻,但不要兒子,似乎還說得過去。劉邦不就是三番五次把兒子、公主踢下車去了嗎?劉備也不是一次次的丟下老婆孩子不管了嗎?

但父親不能不要啊,曹操屢屢征伐徐州、屠城,所過之處雞犬不留,不就是替父報仇嗎?

看來做人有差距,結局不同,也在情理之中。

說人話,辦人事,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否則,死得很難看怨不得別人。

07 曹操

老曹心眼是不少,但也做蠢事。南征張繡,只顧自己快活,忘記了賈詡那可是第一”毒士“,人家鼓動張繡投降,不就是求個出路嗎?

只顧著自己入洞房,卻忘記了嬸嬸她侄子還在等著討賞呢?付出點代價是應該的,不過有點大。

好在曹操聰明,張魯投降後,給與的封賞就很厚。陳壽老先生都看不下去了,說封賞太過。不過呢,這千里買馬骨的套路,還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只是當時蠢人多一些,像張魯這麼聰明的人比較少。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老曹這個蠢事不能原諒,誰叫豹眼喜歡老曹呢?

人在啥時候都不能得意忘形,前半夜想自己的事,下半夜就該想想別人的事。否則,就會做噩夢,睡不安穩了。

06 劉璋

劉璋希望在亂世之秋,找一個大腿抱一下,這很好。但太不會識人,派張松去找曹操,卻不曾想,張松暗度陳倉啦;派法正去迎接劉備,卻力勸劉備謀取益州。

派出去的人都應該是心腹,可這些都是賣主求榮的主。你心咋就這麼大呢?

這麼弄,引狼入室也就不足為奇了。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哦。

05 劉表

單騎赴任,能夠佔據荊州幾十年,劉表也是英雄無比。但本事再大的人也會死去,人死了啥事都顧不上。自己想不到,看看別人家的事也會長見識哦。袁紹弄得那些事,教訓還不夠深刻嗎?咋就不為子孫後代想一下呢?

知子莫如父,自己生的啥玩意自己不清楚嗎?荊州那幫子玩意,既然能投靠你混江湖,就可能找更粗的大腿抱哦,你那些兒子咋能控制得了他們呢?

既然不能,何不早做打算。

不把荊州送給曹操,送給孫權也好哦。直接給劉備也不錯,起碼給子孫後代尋個出路。

最後,大家爭來搶去,沒一個說你好啊,還把子孫拖累了,不是好辦法。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感情代替不了現實哦。

04 袁術

這是比較蠢的貨,血濃於水,這個道理都不懂,咋能混世呢?

只有兄弟可以並肩作戰,不能說世上沒有情義,但都比不了親兄弟。親兄弟都自相殘殺,誰還敢真心跟著你混哦。

皇帝那個寶座很誘人,但也燙屁股哦,不是想坐就能坐的。看看人家老曹,屁股比臉皮還厚,但人家也不直接去坐。沒有實力最好是低調一下,否則,死得很慘。

實力不允許就得低調,實力不允許也得低調哦。

03 孫權

“生子當如孫仲謀”,話是那麼說,可孫權也犯糊塗。既然自己生的兒子那麼不珍惜,要殺就殺,為何不把他交給老曹爺們,讓他們看著辦。如果能一統天下,犧牲個兒子也算值得;如果不能取天下,那就妥協到底,為子孫尋求個出路。自己過癮,讓孫子去做歸命侯,不是個好結果。但子孫自有子孫福,他們自己不爭氣,也怨不得老子。

老子就是老子,孫子就是孫子,但做老子的也該想想孫子,給孫子留一條後路。

02 劉備

織草蓆、販草鞋並不丟人,喜歡犬馬,華麗衣服也沒有錯,但心太大就累了。

好好跟著老曹混,有吃有喝,小心一點防著他,別讓他殺了。逮住個機會把老曹殺了,豈不很好哦。比東跑西顛,寄人籬下不強多了嗎?

幸虧運氣好,碰到劉璋這個二貨,做了益州牧,硬生生就整成了一個蜀漢皇帝。幸虧遇到了諸葛孔明,要不劉備就是袁術第二。

劉備不走運那是自己找的,最後勉強混了個皇帝,那純粹是個運氣。

量力而行,或許更好一些。

01 諸葛亮

自比管仲、樂毅,的確是沒吹牛逼,其才能不在他們之下。但諸葛亮一生沒有令人信服的成就。

劉備、諸葛亮在成都做的那些事,不能細琢磨,但的確不能令人信服。

諸葛亮口口聲聲說北伐,即便北伐為了延續蜀漢的存亡,那麼,蔣琬、費禕主政時期,沒有北伐,蜀漢也沒有滅亡嘛。

木牛流馬倒是很好玩,沒有流傳下來,真是遺憾,這是諸葛亮對人類最傑出的貢獻。沒有發揚光大,可惜了。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既然漢室已經不可匡扶,那還出來忙活啥?

自己累死了不說,還阻礙了國家統一,影響了歷史發展的走向。

有這麼大的本事,做點啥不好呢?為何一定要通過這個方式成就自己的名聲呢?

還整得後世許多人,提起這事來就淚滿襟,沒必要哦。

費了這麼多的勁碼出來,突然感覺很蠢哦。但還是不想廢掉,把它發出去,直接蠢到底吧。

但還是友情提示:睜眼看歷史,閉眼悟人生,不喜勿噴!!!



豹眼看歷史


三國演義出現了無數聰明人,當然也出現了不少的遙不可及的人。要論愚蠢,三國演義中恐怕沒有以下這十位更加愚蠢的人了吧。

10、 劉封

這位仁兄不救援二叔就算了,關鍵是,他還不明白荊州在蜀漢中的重要性,關羽在劉備心目中的位置,完全沒有搞清楚,雖然他也姓劉,但他的地位遠遠不如關叔叔和張叔叔,在自己同伴想要反水的時候,自己不但不拒絕,而且在戰敗之後,還去成都,這無異於自尋死路。劉備等人正想著有人為荊州丟失背鍋,而這位仁兄去成都,就是自投羅網,可以說不是一般蠢。

9 、呂布

所謂天下第一猛將,就是一個頭腦非常簡單,武力值比較高,顏值比較高的傢伙。不忠心,唯利是圖;而且自己能力也有限,與誰爭奪,失敗的總是自己。到了後期,只是相信美人,不相信忠言相告,最終落到了眾叛親離的結局。因此,在亂世中,自己本事再大,但是頭腦簡單,也是不行的。

8、 公孫瓚

這位兄弟,原本佔領整個河北。但是他心目中只有銀子,因此橫徵暴斂,最終失去了民心,也失去了將士們的衷心。在與袁紹爭鬥中,原本優勢非常的明顯,但是就是給袁紹機會,手底下看著趙雲這種奇才不會用,稍微聰明點,顏良文丑之徒,那等的到關羽出手,早就被趙雲解決了,這樣的主,不滅亡誠然是沒有天理了。因此公孫瓚是自尋死路。

7 、曹爽

曹爽還是有一定的實力的,畢竟自己是曹魏的宗親,就這一點,就能置司馬懿與死地。而且當時司馬懿的權力還是不大的,在權力鬥爭中,向來就是你死我活。如果此時的曹爽拿出自己的全部家底,拼死一搏,勝負真的是非常難說,但是這位仁兄,在局勢對自己不利的情況下,選擇投降,所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他司馬懿能夠放過你嗎?

6、何進

別人都唯恐武將帶兵進入首都,而何進是邀請董卓進入首都。別說這個董卓是個奸詐之人,即使是一個忠心耿耿的大將,皇帝也不願意看到大將帶兵進入自己首都。因此,這個何進,簡直就是找死。即使宦官不除掉他,依照他的愚蠢,很難活長的。因此何進的愚蠢是超越想象的。

5、 劉璋

劉璋是不懂得,依照別人的力量,消滅自己的敵人,只能夠使得自己死的更加慘烈。他要求劉備帶領自己的軍隊,對抗張魯,這簡直就是引狼入室,劉草鞋再怎麼仁義,也是個食肉動物,放著天府之國不要,你當他是二啊!就連呂布都比劉璋聰明,早早看透大耳賊的虛偽,最終,劉璋非但沒有剷平自己的主要對手,而且還將自己父親靠著陰謀詭詐打下的江山丟了,如果劉焉在泉下有知,不知道怎麼想。

4 、禰衡

看似禰衡是非常聰明的,其實是非常傻。其罵曹操,有什麼用了,只不過被別人嘲笑一番。當然曹操也不想著背上妒賢嫉能的罵名,因此將這位仁兄招降劉表。這些大人物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你,你將這些大人物都是病貓啊,因此禰衡最終的結局,其實一定在出場時候註定。當然,你也可以認為這位老兄很有個性,堅持理想。

3、漢靈帝

這個皇帝,做了太多的蠢事了。信任宦官,結果自己成為了傀儡;信任大臣,結果大臣各自為政;信任自己宗親,結果宗親自立門戶。好好的一個國家,原本可以復興,但是在漢靈帝手中,越來越四分五裂。導致朝廷力量薄弱,而地方諸侯的力量非常大,漢朝也走向了終點。

2 、蔣幹

雖然東吳的水軍比較強大,但是荊州的水軍也是不錯的,要軍艦有軍艦,有經驗有經驗,在多次戰役中,能夠迫使東吳退卻。原本荊州順軍在蔡瑁等人的幫助下,戰鬥力不斷的提升。而蔣幹兩次到了東吳,兩次做出了對於曹操不利的事情。蔡瑁等被誅殺,曹操也失去了對東吳水軍抗衡的資本,自己的下場也不用明說。

1、 袁術

最愚蠢的就是敢於第一個稱帝的傢伙。成功了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不成功的就是跑太快掉到溝裡,袁術明顯屬於後者,當初董卓已經控制了整個朝廷,都沒有敢於稱帝,自己幾斤幾兩沒有數嗎?當然袁術有一點實力,但是能夠稱帝,絕對是自己的愚蠢導致。最終自己被多面諸侯圍攻。而自己也是沒有膽子人,在將近破敗時候,自己被活活嚇死。



日慕鄉關


我是阿彬,我來回答

第十名 何進 愚蠢指數⭐

東漢末年宦官亂政,何進做為大將軍當今皇帝的舅舅本可誅滅十常侍卻因妹妹何太后的幾句話放過了這些為非作歹的宦官。後來更是引狼入室招來了董卓,自己也被宦官幹掉了。

婦人之仁,好心辦錯事太天真。



第九名 董卓 愚蠢指數⭐

董卓入洛陽先收編了何進的舊部控制了京城,然後又廢少帝立陳留王做上太師權力到達巔峰。可這貨你裝一裝呀,你辦成忠臣良將的樣子不行嗎?殺戮百姓和大臣玩弄權術就生怕別人不知道你是個大惡人?隨後遷都長安又把漢武帝的陵給挖了一副與全天下為敵的樣子。

殘暴無道,背棄天下。



第八名 呂布 愚蠢指數⭐

先事丁原再投董卓又與王允合作幹掉董卓自我創業去了,他逃出長安來到中原,本想成就大業。但壞就壞在他把所有鄰居都得罪光了,在兗州幹了曹操,又趁劉備、袁術相持拿了下邳得罪劉備,又轅門射戟接劉袁械鬥得罪了袁術,自此誰都恨呂布,他焉能不敗?

剛愎自用,不懂人情。



第七名 袁術 愚蠢指數⭐⭐

袁術雄踞淮南戶口百萬兵精糧足,他的哥哥袁紹控制河北,袁氏四世三公名門望族有很大的號召力,就連孫堅都是給他打工的。可惜這貨偏偏和袁紹不對付,倘若兄弟聯手何懼曹操?隨後袁術得傳國玉璽竟稱帝,所有人都和他絕交了一起來討伐他,最後被劉備消滅。

勢利小人,貪圖私利不顧大局。



第六名 陳宮 愚蠢指數⭐⭐

本一縣令為曹操感動與其投奔創業,見他濫殺呂伯奢一家覺得曹操為人毫無底線便棄他而去了。可笑,豈不知亂世中弱肉強食的道理?看待問題怎能如此世俗?本可跟隨曹操成就大業,非要去為那毫無前途的呂布效力。呂布戰敗為曹操所擒,本有機會活命卻還是一條道走到黑掛了!

固執己見不知變通,太過迂腐。



第五名 劉琮 愚蠢指數⭐⭐

劉表次子,生母蔡夫人。劉表病重劉琮藉助蔡氏的勢力得以上位。時年劉表去世曹操南下攻打荊州,劉琮本就膽小怕事,他父親僅能守城但這個劉琮連守土都做不到。更可恨的是他在蔡瑁的蠱惑下竟毫無抵抗曹軍就投降了,不僅丟失了荊州地盤對不起劉表還坑慘了劉皇叔。順便問一句,你不是這塊兒料幹嘛坐這位置來丟人呢?

膽小懦弱,缺乏主見



第四名 許攸 愚蠢指數⭐⭐

本是袁紹賬下謀士,因為家人貪贓被袁紹治罪所以懷恨在心。在官渡之戰中投敵了曹操,曹操在他的建議下偷襲烏巢斷了袁紹糧道因而扭轉局勢。官渡之戰結束後,許攸在曹操營帳中見人就吹牛,要不是我曹操能贏?這話落到許褚耳中,他也不慣著一刀幹掉了許攸。你難道不知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道理嗎?

不通人事,好大喜功



第三名 馬謖 愚蠢指數⭐⭐⭐

心思機敏深通兵法受到諸葛亮器重,丞相兵出岐山派馬謖守街亭。馬謖自作聰明他將丞相調令拋諸腦後硬是在南山上安營紮寨,期間王平多次勸說可馬謖就是不聽。張郃拒水斷糧將蜀軍圍困南山,隨後猛攻打散了蜀軍街亭大敗,北伐失敗,馬謖也被處斬。

自作聰明,招來橫禍



第二名 曹爽 愚蠢指數⭐⭐⭐

曹爽是曹魏的宗親,他與司馬懿的權力鬥爭愈發激烈,當時司馬懿的權力還不是很大,曹爽沒有下死手除掉司馬懿,而後司馬懿緩過神來發動高平陵政變幹掉了曹爽。在權力鬥爭中,向來就是你死我活,一時仁慈只能致自己於險地。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第一名 袁紹 愚蠢指數⭐⭐⭐⭐

出身名門兼有四州,且兵強馬壯。怎麼就輸給了曹操呢?一來是急功近利貿然進兵糧草不濟為後來烏巢被襲埋下伏筆。二來不會用人,軍隊缺乏調度。自己不聽人勸將田豐關押自己廢了自己。三來做事猶豫貽誤戰機,而本身自己資源充足並不需要主動挑起戰爭,只要和曹操玩經濟自己是雙礦且地理位置好拖住不就能贏嗎?

輕敵冒進,痛失好局。


阿彬說歷史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一個公認的說法。《三國演義》裡既然有聰明絕頂的人,當然也有笨得讓人覺得可笑的人,下面我們就來細數一下三國中的十大蠢人。

第十、楊修

楊修在三國演義裡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而且他的出身也不簡單,他的父親是東漢末年的太尉楊彪。可是到了楊修這輩的時候,就只能在曹操手裡當一個小小的主簿。最大的問題是楊修心高氣傲,恃才傲物,罔顧軍紀,無端地賣弄才華,結果遭來老闆曹操的嫉恨,年紀輕輕就被殺了。當然了,也有人說楊修之死實際上是因為捲入曹丕、曹植的世子之爭。

第九、劉璋

益州牧劉璋,能力非常一般,可是卻守著父親劉焉留下的偌大的西川基業,本來是大有一番作為的,結果他用人不淑,被漢中張魯打得多年不敢出頭。到了後來,他不聽忠言,引狼入室,被同宗的劉備奪取了基業,最後鬱鬱而終。

第八、劉禪

劉備的長子,蜀漢的第二位皇帝。按理來說,劉備的兒子再差也差不到哪裡去,可是劉禪偏偏是扶不起的阿斗。早些年有諸葛亮輔政,劉禪表現得還算中規中矩。晚年寵信身邊的宦官,沉溺女色,導致國家衰敗。在鄧艾攻蜀時,劉禪不顧群臣的勸說,拒絕堅守,主動投降,氣節甚至還不如自己的兒子劉堪。

第七、袁紹

袁紹是真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明明出身有名的汝南袁氏家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徒遍及天下,卻提前出局。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袁紹統一河北,原本最有希望統一天下。可是他優柔寡斷,沒有采納田豐、沮授等人的持久戰建議,急於與敵人曹操決戰,結果大敗於官渡和倉亭。在他臨終之前,又沒有安頓好繼承人的問題,結果導致諸子爭鬥不休,逐一被曹操消滅,袁氏家族也因此被連根拔起。

第六、袁術

袁術和袁紹原本是一對親兄弟,只是袁紹被過繼給了伯父。這兩個兄弟在東漢末年,相互爭鬥,最初是袁術佔了上風,後來是袁紹佔了上風。袁術與孫堅、公孫瓚等亂世豪傑結成同盟對抗袁紹,本來非常有利,可是他的野心很大,偏聽偏信什麼童謠,打出了造反稱帝這招昏招,結果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還遭到群雄夾擊,兵敗如山,最後氣得吐血而亡,是十足的蠢才。

第五、劉表

荊州牧劉表早年還是非常厲害的,他愛民養士,據地數千裡,帶甲十餘萬,稱雄於荊江,是曹操強敵之一。然而劉表立意自守,沒有大的野心。第一,他沒有趁袁紹、曹操相爭時漁翁得利。第二,他晚年寵溺後妻蔡氏,在繼承人問題上舉棋不定,埋下了巨大的禍端。劉表死在曹操南征的途中,其子劉琮舉荊州九郡不戰而降,家族基業毀於一旦。

第四、呂布

三國演義裡的第一名將,作戰勇猛無雙,可是為人反覆無常,最終眾叛親離。呂布早年侍奉義父丁原,後來殺丁原投奔董卓,得到赤兔馬。為了貂蟬,呂布又與義父董卓反目成仇。殺死董卓後,反被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人打得大敗。一生朝秦暮楚,沒有信義可言,最後眾叛親離,被曹操擊敗並殺死,實在是令人感嘆不已。

第三、馬超

馬超是三國演義裡有勇無謀的典型代表,自己是涼州軍閥馬騰的兒子,也算是出身將門。可是馬超在西涼造反,兩次被狡猾的曹操打敗,已經的父兄也都被殺盡了。走投無路之下,去投奔軍閥張魯,結果反被張魯猜忌,鬱不得志。再到後來,馬超又投奔了劉備,結果留在漢中的妻子兒女全都被張魯所殺了。到了劉備身邊,劉備也不重用他,只是給了他一個沒有實權的虛職。馬超臨終前對劉備說,自己家裡人都被殺盡了,只有一個堂弟馬岱在身邊,請劉備代為照顧一下。一代名將,晚景如此淒涼,令人唏噓!

第二、曹爽

魏國的權臣,大將軍曹真的兒子。可是曹爽的能力實在是不行,作為一個不太稱職的大臣,曹爽能上位實屬運氣。這個曹爽在絕對的優勢下,把權利拱手讓給了司馬懿,想要得到安享晚年的結局,可是司馬懿反手就把曹爽家族殺盡了。可以說,沒有曹爽這個草包的讓位,司馬家族根本就沒有那麼容易上位。

第一、何進

打開三國亂世的始作俑者之一,何進原本只是個殺豬的屠戶,能力平平無奇,完全是靠妹妹何皇后的關係才爬上了高高的位置上。原本以為變成大將軍的何進,多多少少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可是他卻慾令智昏,下了兩步昏棋。結果自己被宦官所殺,還引來了西涼軍閥董卓入京,揭開了亂世的帷幕。何進倒是兩腿一瞪下九泉了,可是卻留了一個大大的爛攤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