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生: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

自2月10日線上教育實施以來,老師們對技術逐漸上手,學生也是遊刃有餘,雙方本是處於"蜜月期",奈何師徒生二心,隔閡產嫌隙。雖然老師們狂點鼠標敲重點,語重心長話人生,但是學生似乎並不買賬。有的同學"春眠不覺曉"、"窗外日遲遲",有的同學俯臥電腦前、八風吹不動,更多的是思接千載、神遊八荒。常有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留下絮絮叨叨的老師像《大話西遊》裡的唐三藏在自顧自的"表演"。

網課生: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

線上教育最初目的是豐富學生疫情期間的假期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息習慣。因為缺少經驗,在施行的過程中不免落入常規教育的窠臼。嚴格的作息表把學生從被窩是青春的墳墓里拉了起來;五臟俱全的課程表和琳琅滿目的作業又把學生從拋錨啟航的港灣裡嚇了回去。家長們是支持學校的,他們督促學生按時上課和作息,但是近則不遜,學生也因是父母之命不便背逆,使他們傷心。家長轉個身的功夫,神獸出籠,法力無窮!上課慢慢地變成了老師認認真真點完名,學生紮紮實實走個秀,很多老師也變得無奈——當然這是少數的同學,常見的情況是點名同學回答問題,三聲過後靜如初,悠長的沉默之後,老師只能依舊"固執的唱著苦澀的歌",帶來的糾結就是這樣的效果開學後要不要再講一遍。

網課生: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


除了叛逆的愉悅感,我想還有電子設備帶來的視覺印象不深。我們平時的手機閱讀,大部分是為了消遣。印象深刻的文章多半是"標題一驚一乍"的,或者內容碎片化、哪說哪了的生活故事。遊離於生活邊緣的學科理論、定義、圖表本身枯燥,還需要整理成框架和體系,前後聯繫運用。所以這種覆蓋式的網絡教學和自主選擇的享受閱讀是不一樣的。

網課生: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

同時,"三分教,七分管"。這裡"三分教"不是就教學內容說的,老師講課點到即止,學生聽得雲裡霧裡;而是就教學效果來說,老師授課結束後還需要管理上的一番功夫。能領略到"三分教"中的一二味就已經要求自律性很強的學生了,至於發揮教育智慧的"七分管",老師在學校裡能"纏"住學生。脫離了韁繩,"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很難叫醒一個裝睡的學生。

網課生: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

對於現在的情況和大部分的學生,線上教育仍是在探索進步的過程,也讓我們對開學後的生活多了不少期待。智慧啟發智慧,線上教育是學校教育培優輔差的良好補充;我們還有一個教育目的是心靈碰撞心靈,信息高速上碰不出這樣絢麗的火花。我們目前網上的班級授課制儘量是不斷變換教學方法,讓學生食不重味;發揮電子設備的展示事物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減少文字的覆蓋性;上課時長不宜過長,少講多練;評價學生關注獲得感勝於獲取量.......或許能緩解對學生的困境,使學生悄悄地我走了,我想了想,悄悄地又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