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為什麼比李政道更有知名度?

楊振寧確實比李政道聲譽更大。楊振寧和李政道合作完成了“宇稱不守恆”,僅僅憑藉這項貢獻,就立即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吳健雄也應該同時獲獎,可是由於她是一個女性,被遭遇了性別偏見……所以很遺憾。“宇稱不守恆”是很重要的發現,推翻了科學界30年的共識。為了爭奪這項發現的“第一人”,李政道和楊振寧有了一些矛盾。但是,我們現在基本可以肯定,當時李政道和楊振寧他們不能獨立做出這項貢獻,離開誰都不行,至於誰是“第一”並不特別重要。

楊振寧為什麼比李政道更有知名度?

楊振寧與毛先生

事實上,李政道自從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在學術上再也沒有大的創見,漸漸趨於平淡。楊振寧則認為,李政道他“是一個極聰明的物理學家,吸收能力強,工作十分努力。可是洞察力(Insight)與數學能力(Mathematical Power)略遜一籌”。而楊振寧卻愈戰愈勇,同時在冷原子,凝聚態,統計力學,場論等領域斬獲不斷。加上楊-M場被承認,有10個諾貝爾獎得主的成就來源於此,讓楊振寧名聲大噪。所以,三聯書店總編輯李昕說,楊振寧沒有必要在意“宇稱不守恆”的第一歸屬權問題,因為他的科學成就早就超越了“宇稱不守恆”的高度。好比,一個全國作文大獎賽的冠軍,沒有必要再去爭奪在市作文比賽的名次。

楊振寧為什麼比李政道更有知名度?

盧昌海對楊振寧的評價

但僅僅是科學上的貢獻,還不足以讓楊振寧獲得巨大的社會影響力。楊振寧之所以成大名,還在於他是一個極其出色的社會活動家。按照華桐院士的說法,楊振寧是最厲害的外交家,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增進友誼的外交事業做出了大貢獻。
比如,楊振寧1971年就頻繁回國訪問,屬於“破冰之旅”,轟動了全世界。他之後一大批海外科學家才開始回國。楊振寧回美國之後,到美國大學做了70多場演講,大說中國好話,消除了不少人對我們的誤會。

楊振寧為什麼比李政道更有知名度?

楊振寧與周先生

楊振寧還是“全美華人協會”的創始人,也是第一任會長。在70~80年代,該協會領導幾百萬華人積極的參與、促成中美合作,影響力很廣。楊振寧以創始人和會長的身份,多次在美國的知名報刊上刊登整版文章,要求華盛頓政府必須重視對華關係,放棄對抗走合作之路。還敦促總統儘快把與華建交提上日程。鄧先生訪問美國,楊振寧又親自組織人員歡迎,在800多人的歡迎宴會上率先做發言。
楊振寧還是國際上保護東海某一個小島的國際組織的發起人和領導者,多次公開在參議院和法院替我國領土歸宿權作證。
楊振寧還在1977年建立CEEC獎金基金會,從美國和香港建立三個基金會募集鉅額資金,開始組織國內的高端學者到美國大學深造,學費、生活費全免,學成後絕大多數回中國工作。目前已經有上千人得益。我曾看到一張表格,上面列明僅在1981年到1992年間,參與這項計劃到美國訪學的學者就達上百人。此後仍有學者在楊先生幫助下分批出國進修。這些學者原本就是科技精英,訪學歸來後,無一例外地成為了我國自然科學各領域研究的帶頭人,有多位當選兩院院士,其中就包括後來擔任過北京大學校長的陳佳洱,擔任過復旦大學校長的楊福家以及擔任過中國科技大學校長的谷超豪。(注:南開理論物理研究室的早期畢業生,包括現任吉林省政協副主席、東北師範大學副校長薛康、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昌璞、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蘇剛,都曾受楊振寧的資助到他任教的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訪問一年。陳省身院士多年後透露,楊振寧為了籌錢送中國學者出國培訓,曾發著高燒去紐約唐人街演講。)

楊振寧為什麼比李政道更有知名度?

這棟陳賽蒙斯樓建成於2005年,是楊振寧親自遠赴海外為國內大學拉到的贊助

所以,楊振寧不僅是科學家,還是一位很成功、很厲害的外交家。李政道與楊振寧比,則略顯低調,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書齋知識分子”。這主要是他們的性格不同所致。一個外向,一個內向,都沒有錯,只是楊振寧過的更加精彩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