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書法“俗”嗎?

沈尹默先生系現代著名書法家,又是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新、舊體詩都很有名,是中國新詩最早的開創者之一,也為二王帖學傳統經典的迴歸並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也奠定了他在中國現代文學、書法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沈尹默書法“俗”嗎?

沈尹默書法“俗”嗎?

對於沈尹默先生的書法,一直都有爭議。《學書叢話》所載陳獨秀對其書的評價最為尖刻:“昨天在劉三處曾見你寫一詩,詩很好,但字則其俗在骨。”以致今人論及沈尹默書法,總不忘此語,但卻不知“俗骨”何在。

沈尹默書法“俗”嗎?

沈尹默先生在《馬敘倫墨跡選集序》中也曾談到自己書法的不足:“居恆與餘戲言,謂餘書為三科出身,而以大科自命。蓋以餘魯拙庸謹,必依名賢矩,刻意臨寫,自運殆少,遂無復字外之奇。”此既為自謙,亦為自省。

沈尹默書法“俗”嗎?

據此,我們重新審視沈尹默先生的書法。沈尹默書法以行書見長,上圖是一幅沈尹默的行書作品。通觀此作,韻致典雅,清新脫俗。

但細觀之,則節奏平平,略顯死板。每個字的大小、粗細、墨色幾近相似,甚至每個字與字之間距離也基本相同。再觀每個字,姿態平穩,規規矩矩。每個字內部點畫結構也都極為嚴謹,留白均勻,沒有疏密虛實。

沈尹默書法“俗”嗎?

鄧石如謂:“字畫疏處可使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很明顯,沈尹默的行書奇趣不足。

陳獨秀的批評如醍醐灌頂,沈尹默自那時開始自省,研讀包世臣的《藝舟雙楫》並嚴格實踐,對漢碑、北碑、唐碑都下了一番功夫,從《龍門二十品》入手,又寫了《爨寶子》、《爨龍顏》、《鄭文公》、《刁遵墓誌》、《崔敬邕墓誌》等,對《張猛龍》用力最勤。隸書也研習了《大代華岳廟碑》等。

沈尹默書法“俗”嗎?


沈尹默書法“俗”嗎?

沈尹默的楷書,雖有點畫之形質,但少使轉之性情;雖間架勻稱,但過猶不及,且拘於筆畫之間,遏其意趣;雖筆筆著力,但無逸氣,整幅作品給人束縛、刻板、壓抑之感。

沈尹默書法“俗”嗎?

沈尹默的楷書,雖有點畫之形質,但少使轉之性情;雖間架勻稱,但過猶不及,且拘於筆畫之間,遏其意趣;雖筆筆著力,但無逸氣,整幅作品給人束縛、刻板、壓抑之感。觀其隸書(上圖),亦復如是。與其楷書作品如出一轍,用筆拘謹,字形死板。由此可見,沈尹默書法的“俗骨”主要表現為拘謹的運筆和教條的法度,即米南宮所言“勒字”。換句話說,其書法缺乏性情的抒發和表達,這也是其“俗骨”問題的根本所在。

沈尹默書法“俗”的根由何在?

古人云:“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聲畫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動情乎?”因此,致使其“俗骨”的本質原因是他自身性情的不足。這一點可以通過品鑑他的為人和主張予以考證。

沈尹默先生一生為人溫潤平和、含蓄內斂,治學作風也非常嚴謹。

沈尹默書法“俗”嗎?

“‘中鋒’乃是書法中的根本方法,必當遵守的筆法”,“但是每一點畫都要把筆鋒放在中間行動,卻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以上所說,是執筆的唯一方法”,“筆法是任何一種點畫都要運用它,即所謂‘筆筆中鋒’,是必須共守的根本方法”。

以上是摘自沈尹默先生在《書法論》中的一些論述,其中過分地強調中鋒運筆的重要性,認為“中鋒”是書法的根本方法,必須遵守的筆法,每一點畫都要中鋒運筆,必須堅持“筆筆中鋒”,甚至還認為五指執筆法是執筆的唯一方法。很明顯,這種觀念是片面的、僵化的。

沈尹默書法“俗”嗎?

可見,沈尹默先生的俗氣不僅僅是書法上的,而是審美理念上的,同時也是其才情的侷限。這種機械的、僵化的審美理念或許是他含蓄內斂的人格和嚴謹的治學作風造成的,而這又是源自其內心深處儒家中和中正的觀念。這種內在的思想觀念是伴其一生的,才情的不足也是不可改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