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朝廷練兵,卻練出了稱帝的班底,讓袁世凱自愧不如

皇帝誰都不信,反而成了機會

顯德元年(954年),後周軍中暗流湧動,朝廷也不清淨。

皇帝和宰相吵架了,事情源於一樁縣令貪汙案。

皇帝郭榮認為,貪汙就要嚴懲:“身為親民之官,竟貪汙到如此地步,應當依法處死。”

宰相範質回奏說:“監守自盜,固然有罪,但即使貪墨數額再大,依法也是罪不至死。”

郭榮大怒,厲聲問道:“法律自古為帝王所定,本就用來防止奸邪之輩。現在朕立法,殺個貪官,這不算酷刑!”

範質搖搖頭,義正詞嚴地說:“以陛下的名義殺他,當然可以。但若交給朝廷,以律法之名處死,臣不敢簽署。”[1]

趙匡胤也聽聞了消息。當今天子勵精圖治,明察秋毫,看來國家由亂入治已經不再遙遠,這真是再好不過。

只是什麼事都要親力親為,陛下是否太過事必躬親?當年七月,河南府(治洛陽)推官(河南府屬員,主管當地司法事務)高錫就曾勸諫郭榮,應該讓百官各司其職,皇帝垂拱而治,並一針見血地指出:主上您事必躬親,這是對誰都不信任。

可是郭榮根本不聽。

給朝廷練兵,卻練出了稱帝的班底,讓袁世凱自愧不如

事必躬親的周世宗郭榮,幾乎誰也不信

郭榮也有自己的苦衷。大周建立以來,他在開封城一共才待了一年多,滿朝文武沒有一個親信故吏;尤其是他未曾染指的軍界,驕兵悍將更是躍躍欲試。

郭榮害怕,怕自己壓不服群臣。畢竟天下剛剛轉危為安,“天子輪流做”的習俗還遠未消除,這時候自己去“垂拱”,天知道這幫文武大員會搞出什麼事來。

所以,郭榮自從即位以來就表現得極為強勢,甚至咄咄逼人。硬仗要親自打,政務要親自理,當然,親信更要親自培養。

而且,郭榮對百官略顯刻薄,稍有不順,即用峻法。亂世用重典,這本是治國之道。但對於群眾基礎相對薄弱的郭榮,這似乎不是最好的道路。因為人們怕他,也使得人心永遠也到達不了他的心裡。

有時,外表越強勢,內心就越脆弱。

趙匡胤似乎看到了郭榮的弱點,於是反其道而行之,對郭榮,對張永德,對李重進,處處示弱。一個人的強弱,並不取決於表象。天下至柔,馳騁至堅。

郭榮真正的猜忌,趙匡胤要到六年後才能親身體會。郭榮的孤寂,卻讓趙匡胤想起孤身一人在潘原縣被打劫的狼狽。從皇帝到大臣,滿朝文武都在跑馬圈地,樹立親信,我趙匡胤是否也該培養自己人?

郭榮絕對沒想到,從這一刻起,背景單薄的趙匡胤,被自己一步步扶持為實力雄厚的軍事強人。

給朝廷練兵,練出了自己的皇位

按照郭榮的安排,除了從侍衛親軍抽掉兵力補入殿前軍以外,殿前諸班的兵力全部從各地選拔。郭榮要通過這次選兵,將地方豪傑全部納入朝廷,這樣不僅壯大了禁軍,更削弱了藩鎮。

新入營的士兵,往往會與主帥產生特殊關係。當年,趙匡胤就是這樣,搭上了郭榮這艘大船。選練士兵,尤其是招募新兵,絕對是擴張勢力的好時機,這對趙匡胤來說十分有利。

但是如何練兵,這就有講究了。

最好的辦法,似乎當學郭威。郭威雖然也以嚴肅軍紀著稱,但他更拿手的卻是一手送錢、一手掏心,穩穩收住軍心。不過,當郭威的感染力所不及時,就要出事。他手下的士兵骨子裡依舊是有主帥無軍法,所以誰也攔不住他們搶劫開封,誰也攔不住他們聚眾鬧事,誰也攔不住他們臨陣脫逃——就是郭威,有時候也不行。

郭榮的馭人之道雖然略顯偏頗,但對於惡習成性的軍隊似乎特別有效。何況殿前諸班要招募一批新兵,絕不能讓他們剛一進入部隊,就染上老兵油子的惡習。

所以趙匡胤決定,恩威並施,情法並重,剛柔並濟。

給朝廷練兵,卻練出了稱帝的班底,讓袁世凱自愧不如

民間都說趙匡胤練兵的時候,“練”出了盤龍棍(雙節棍),這玩意也算是剛柔並濟了

剛的一面,趙匡胤採用了最樸實的辦法:吃苦。

吃苦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要求將士不能穿華麗的衣服,不能穿長過膝蓋的衣服,不能在軍營中吃魚喝酒,否則都要受到懲罰。[2]

發兵糧時,軍營在城東的,要跑到城西的倉庫去取米;在城西的,要跑去城東取米。而且不許僱人或者推車,必須自己把糧食扛回營地。[3]

甚至對於戰馬,趙匡胤都非常苛刻。騎兵一早出城訓練,等到晚上回來才能餵馬,而又不讓馬吃飽。[4]

凡此種種,就是不讓將士們過舒服,就是要讓將士們吃苦。這是訓練士兵、增強士兵戰鬥力的需要,更是維持軍紀的需要。

不過剛則易折,軍法可以維持秩序,但要想讓這些新兵效忠自己,趙匡胤還必須動以真情。於是,柔的一面,他仿效郭威,親自練兵,與將士們同甘共苦。他還把自己發明的進攻套路親自傳授給將士們,據說這門功夫,後來被少林寺整理成著名的太祖長拳。武功冠以帝王之名,在中國歷史上似乎絕無僅有。

殿前諸班招募的都是年輕人,他們渴望出人頭地,幻想一夜成名,甚至可能盲目崇拜。顯然,一戰成名的趙匡胤對他們有十足的吸引力。加之趙匡胤豪爽大方,骨子中透著一股俠氣,到哪兒都能打成一片。

在趙匡胤的努力下,殿前諸班選練完成。郭榮披上戎裝,親自來到校場檢閱。

給朝廷練兵,卻練出了稱帝的班底,讓袁世凱自愧不如

袁世凱:給“朝廷”練兵,居然還有人比我更會練?

但見萬馬奔騰,動如烈火;甲冑凜凜,不動如山。隨從史官提筆記下:“諸軍士伍,無不精當。兵甲之盛,近代無比!”

郭榮冷峻的臉上,露出罕見的微笑:朕的手中,終於擁有強大可靠的親軍!

張永德指指點點,也興奮異常:我殿前司雄兵如此,何懼侍衛親軍!

李重進斜著眼睛,看了郭榮與張永德一眼,並未作聲。

沒人注意到,將臺上,發號施令的趙匡胤是如此輕車熟路,揮灑自如。

因練兵之功,趙匡胤被正式任命為殿前都虞候,領永州防禦使。

近千年後,有一個人,也為朝廷編練出了一支新軍。

那個人,名叫袁世凱。



[1] [宋]王琪《國老談苑》卷一“範質守正不回”條。

[2]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五《雜誌二》、《後山談叢》卷二“太祖軍法”條。以下練兵相關內容,均參考了趙匡胤建立宋朝後的練兵之法。

[3] 《夢溪筆談》卷二十五《雜誌二》。

[4] [宋]楊億《楊文公談苑》“太祖善訓戎旅”條,《宋朝事實類苑》卷一《祖宗聖訓·太祖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