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說起日本戰國時期最為善戰的大名,想必上杉謙信是許多人心中的第一人選。除善戰外,謙信公還十分好戰。作戰之時,上杉謙信常常不顧自身危險,親自衝入敵陣之中拼殺,但其人又宛如有毗沙門天庇佑,往往能於危險中全身而退。因一生多有惡戰且少有敗績,上杉謙信被讚譽為“戰國的軍神”。
而1560年的關東出陣,更是軍神謙信一生中最高光的時刻。僅憑八千兵馬出陣關東,竟橫掃北條三萬聯軍,並一度包圍本城小田原城,令北條氏康威嚴掃地。如此壯舉,上杉謙信又為何能以寡兵完成?本文就講述一下上杉謙信的關東攻略及其大勝的原因。
謙信公的義戰-關東出陣
自祖先北條早雲進入關東後,後北條氏便長期與關東管領上杉氏爭奪關東領地。1545年,北條氏康在河越夜戰中徹底擊潰上杉聯軍,獲得了在關東地區的優勢。1552年,屢次戰敗的關東管領上杉憲政逃離居城平井城,並最終進入越後尋求上杉謙信的幫助。
上杉憲政逃亡越後之後,以上野箕輪城長野業正為首的有力國人眾紛紛投靠北條氏康,同時關東地區的足利氏也向北條氏康屈服。至上杉謙信出陣關東之前,北條氏康幾乎完全掌握了伊豆、相模、武藏、上野等地區百萬石以上的領地,是東國地區領地最為廣闊的大大名。
面對如此強大的北條氏康,上杉謙信也開始了自己的謀劃。
為消除信濃地區武田氏的後顧之憂,上杉謙信於1557年發動第三次川中島大戰。雖未能完勝,但在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的介入下,上杉氏與武田氏達成了短暫的停戰協議。1559年,上杉謙信又因為繼任關東管領、出兵關東之事上洛與足利義輝商討,獲得了關東管領存續的認可,同時也擁有了討伐北條氏康的大義名分。
在做好政治上的準備後,1560年八月底,為幫助上杉憲政及關東豪族恢復舊領,上杉謙信動員八千人馬擁立上杉憲政出陣關東,開始了戰國時期著名的關東侵攻。
關東大破北條聯軍
1560年9月初,上杉謙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破北條氏沼田城。並在上杉憲政的名號下,原先作為憲政家臣的長野業正、長尾景總等勢力紛紛率城投降。戰爭持續至十二月,赤石城、廄橋城紛紛落城。
從九月初到達上野至十二月,僅僅三個月時間,上杉謙信便幾乎平定了上野一國,並開始號令關東各地豪族討伐北條氏康。此番神速令北條氏康陷入混亂,為防備上杉謙信進入武藏地區,北條氏康撤回了與裡見氏對陣的主力,並陸續進入河越城等主要支城進行防禦作戰。
同年,位於唐沢山城的佐野昌綱投靠上杉謙信。為防止各地豪族陸續投靠上杉謙信,北條氏康命令其子北條氏政領三萬餘軍勢包圍唐沢山城,以起殺雞儆猴之作用。次年二月,上杉謙信率軍八千前往唐沢山城救援。
除上杉氏和北條氏外,關東各豪族亦在關心此戰的動向。如果此戰上杉謙信戰敗導致唐沢山城陷落,那麼關東豪族將全部畏懼於北條氏的威懾;若是北條氏戰敗,必然會面臨牆倒眾人推的局面。
“謙信公不著甲冑,只穿黑色道服,頭纏白綾布,騎黑色馬,持十文槍如鬼神般親自衝入敵陣之中。”-《名將言行錄》
為能夠以少勝多擊敗數倍於己的北條軍,上杉謙信率領少數精銳親身作戰,對北條本陣展開突擊,希望鼓舞上杉軍一舉擊潰北條氏政。未曾想到,上杉謙信如此魯莽的策略竟然獲得了完勝。
位於北條軍陣外圍的本就是各地豪族,並沒有為北條氏賣命的決心。在上杉謙信的突擊之中,各豪族都以為遭到重兵的奇襲,紛紛向後撤退。而後面的北條本陣尚不知道前方的情形就已經被前線潰退下來的友軍衝散。此時位於唐沢山城內的佐野軍被上杉謙信的勇猛所震驚,紛紛衝出城內,北條氏政全線潰敗。
根據北條軍的回憶:上杉謙信簡直是夜叉羅剎再世,竟無一人敢上前阻擋。
唐沢山城一戰之後,上杉謙信名聲大振,各豪族紛紛聚集於謙信麾下,之後北條軍在河越等地區的抵抗紛紛以失敗告終。北條氏康被迫將軍勢聚集在小田原城、玉繩城中進行籠城作戰。
北條之恥-小田原城被圍
1561年,在掃清了各個反抗勢力後,上杉謙信開始向北條氏康主城小田原城進攻。而此時聚集於上杉謙信身邊的各豪族軍隊已經達到了十萬餘人。但是小田原城乃關東地區第一堅城,上杉謙信領軍十萬也無法撼動其分毫。
與此同時,北條氏康於小田原城內開始了謀略。分別向同盟武田信玄與今川氏真請求援軍。害怕上杉謙信擊敗北條而獲得巨大領地支持,武田信玄對支援北條氏康一事格外熱心。除親自率軍前往相模地區支援北條氏康外,武田信玄還令北信濃的勢力出兵騷擾上杉謙信後方。而今川氏真應同盟之邀,也派出援軍支援小田原城。
面對甲相駿三國同盟的聯軍,攻城不利、兵糧又不充足的上杉謙信終於失去耐心撤出包圍。同年三月,上杉謙信率軍進入武藏地區的鎌倉鶴岡八幡宮繼任關東管領一職。對於向來信奉“八幡大菩薩”的北條氏來說,上杉謙信此舉無疑是對其極大的侮辱。
上杉謙信撤退後,為收回丟失的領地,北條氏康邀請武田信玄夾擊上杉謙信,同年秋季,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之間爆發了傷亡慘重的第四次川中島決戰。而北條氏康則趁謙信休整之時,重新收復了大量關東失地,關東的爭鬥還將一直持續下去。
上杉謙信為何能以少勝多橫掃北條氏?
面對領地百萬石的北條氏康,上杉謙信能以八千寡兵實現關東侵攻,除上杉謙信自身的善戰外,還有以下的原因。
一、北條氏外強中乾
雖然在上杉謙信的關東侵攻前,北條氏康已經是百萬石的大大名,然而其統治卻是十分不穩定的。
家臣化的進程尚未完成:北條氏康統治上野、武藏等地,也還是上杉謙信侵攻數年前的事。在統一上野後,北條氏康就開始致力於領內豪族的家臣化。其中便藉助沼田氏內亂的契機令其重臣北條綱成之子北條康元繼承沼田家。北條康元在上杉謙信入侵期間也確實做出了積極的抵抗。
然而由於各豪族間勢力過強且北條氏統治時間短,類似沼田城這般的領內家臣化尚未普遍完成。這也導致上野諸城皆不戰而降。
連年戰爭帶來的饑荒:在上杉謙信入侵之前,關東地區便已經因為連年戰亂與天災而導致饑荒,並且因為饑荒開始盛行瘟疫。面對連年的天災人禍,北條氏一度處於奔潰的邊緣。甚至北條氏康自身都隱居以平息領命的憤怒,並由其子北條氏政頒佈德政令安撫領民。可見相比於展示出的強大,北條氏的領內統治卻已經十分脆弱。
北條氏樹敵太多:在北條氏康忙於自己的擴張時,其實也樹立了不少敵人。其中最有能力的便是佐竹氏與裡見氏。在上杉謙信關東侵攻之前,裡見氏與北條氏便已經是宿敵,1560年,北條聯軍甚至包圍裡見氏本城久留裡城;而佐竹氏也與北條氏支持的那須家陷入苦戰。
此類大名皆對北條氏恨之入骨。當上杉謙信開始討伐北條氏,佐竹、裡見等大名自然而然加入了謙信一方反抗氏康。所以北條氏康雖兵多地多,但是樹敵亦多。面對上杉、裡見、佐竹等勢力的侵攻,反而自身陷入捉襟見肋的局面。
二、謙信公擁有大義名分
在戰國亂世之中,穿過敵人的領土上洛是十分危險之事。而上杉謙信在領國越後尚不穩定的情況下,竟然兩度領兵上洛,其目的正是為了獲得大義名分。
在上杉謙信之前,越後之地乃是其父長尾為景通過下克上所奪得。其家族的名聲在越後、上野等地十分糟糕。為使上野等地的豪族屈服自己,上杉謙信率先在幕府將軍足利義輝處獲得繼任關東管領的名分,並在關東出陣時打著擁護上杉憲政收復舊領的名號。
上野等地區本就是關東管領的管轄範圍,而長野業正等上野豪族又是上杉憲政家臣。所以在上杉謙信進入上野期間,憑藉其大義名分,便有不少受恩於上杉氏的豪族臣服於謙信,使其能在短短三個月內就平定上野地區所有反抗勢力。並在小田原包圍戰中,藉由其關東管領的名聲,號召起一支十萬人的大軍。
三、北條氏康的謀略
除迫不得已的原因外,關東地區的快速丟失也與北條氏康自身的謀略有關。作為相模的獅子,面對上杉謙信的侵攻,北條氏康亦不會坐以待斃。在野戰失利的情況下,北條氏康便已經制定好了籠城固守小田原城的計劃,並放棄了對各支城的支援。
因為關東地區連年饑荒且小田原城難攻不落,北條氏康十分清楚上杉謙信沒有足夠的兵糧支撐十萬大軍圍城。與此同時,北條氏康積極說服武田信玄、今川氏真出兵牽制上杉謙信。並最終迫使上杉謙信撤退。
可見為了實現最終的勝利,放棄關東地區的一些支城拖延上杉謙信的進攻本就在北條氏康的計劃之中,而北條氏康的計劃也造成了上杉謙信橫掃關東的假象。
其實從最終上杉軍撤退、北條氏康收復領地的結果看來,反而是北條氏康的拖延計劃獲得了勝利。
結語
雖然上杉謙信在1560年的關東侵攻中獲得大勝,卻並未完全消滅北條氏。之後,“越後之龍”上杉謙信與“相模的獅子”北條氏康在關東地區展開了多達十三次的爭奪。連年的戰亂與饑荒下,關東地區的經濟遭到毀滅性的打擊,領民生活於水生火熱之中。在持續的戰爭中,受害者往往是無辜的百姓!
閱讀更多 歷史學員 的文章